编号BACC-粤-2006-018广东澳联玻璃有限公司油码头危险货物港口作业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安创管理顾问XX证书编号:APJ -(国)-0258 - 2006二OO六年八月编号BACC-粤-2006-018广东澳联玻璃有限公司油码头危险货物港口作业专项安全评价报告评价单位:安创管理顾问XX评价单位法人代表:冯志斌评价组长:曾创编制日期:二OO六年八月参加安全评价的评价组成员确认表委托单位:XX澳联玻璃XX评价单位:安创管理顾问XX项目负责人:曾创评价组长:曾创评价组成员:梁勇(XX书号:APR-5060-2004)签字:黄军(XX书号:APR-12120-2005 签字:王金刚(XX书号:APR-5026-2004)签字:苏志文(XX书号:APR-5049-2004)签字:报告编制人:曾创(XX书号:APR-5029-2004)签字:苏志文(XX书号:APR-5049-2004 )签字:林报琮(XX书号:0 0 8 9 )签字报告审核人:陈大为(XX书号:APR-6601-2004)签字:技术专家:林报琮高级工程师港口工程/港口与航道专业X慕晶教授级高工化工安全XX澳联玻璃XX负责人确认签名:二00六年月日前言XX澳联玻璃XX是一家中外合资玻璃生产企业,配套有1000吨级码头一座,专门接卸公司生产用原料、燃料油(重油)和发运玻璃成品。
根据《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XX国家主席令2002第七十号)、《港口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交人劳发[2004]462号)和转发《港口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XX港务局穗港局[2004]155号)的要求,受XX澳联玻璃XX的委托,安创管理顾问XX承担了XX澳联玻璃XX油码头危险货物港口作业专项安全现状评价工作。
安创管理顾问XX在接受委托后,成立了“XX澳联玻璃XX油码头危险货物港口作业专项安全评价”项目组,在进行工程资料分析、现场调查研究及对XX澳联玻璃XX安全管理进行详细考查的基础上,根据《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X和相关要求,编制完成本评价报告。
本评价报告旨通过对XX澳联玻璃XX专用油码头作业过程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查找其事故隐患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以提高企业安全营运水平,满足港口油码头燃料油(重油)卸船及相关作业安全要求,满足生产需要,保障燃料油(重油)卸船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也保障相关的财产不受损失和作业环境不受破坏。
目录1、评价项目概述11.1 企业概况11.2 项目概况11.3 评价X围131.4 评价依据132、评价程序17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93.1 项目安全生产特点193.2 装卸货种的危险特性分析203.3 卸油作业过程分析223.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23.5 重大危险源辨识303.6 小结304、评价单元的划分与评价方法的选择325、安全生产条件评价335.1 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评价335.2 码头选址与布局评价365.3 码头工程自然条件评价385.4 油码头安全现状评价395.5 周边环境与协作条件评价535.6 通航条件安全评价535.7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555.8 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596、对策措施与建议686.1 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建议686.2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建议696.3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建议706.4 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议716.5 改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建议717、评价结论727.1工程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论727.2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727.3 通航条件评价结论737.4 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结论747.5 安全对策措施747.6 总体评价结论748、XX澳联玻璃XX整改完成情况反馈751、评价项目概述1.1 企业概况XX澳联玻璃XX是XX玻璃厂与澳大利亚ACI玻璃包装集团于1994年1月合资组建的中外合资大型日用玻璃生产企业。
1998年9月26日于中华人民XX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总投资额为11500万元(美元),注册资金8517.4万元(美元),注册地址为XX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22号(XX玻璃厂内),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现有职工600人,是一家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企业。
合资公司成立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引进美国欧文斯—依利诺斯玻璃公司先进的玻璃生产技术和设备,使公司的生产规模、设备和技术都处于目前乃至亚太地区领先地位,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从1998年起,公司已是美国欧文斯—依利诺斯集团属下企业。
XX澳联玻璃XX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XX澳联玻璃XX有配套1000吨级码头一座,专门接卸公司生产用原料、燃料油(重油)和发运玻璃成品。
附图1.1:XX澳联玻璃XX平面布置图(含厂区和码头)1.2 项目概况1.2.1 码头概况XX澳联玻璃XX配套的码头设施是1000吨级内河码头,码头主体长83米,设计水深4米,大致分为燃料油(重油)卸船和石英砂、碎石卸船及玻璃成品装运两个功能区,主要停靠1000吨级以下小轮,为XX澳联玻璃XX接卸玻璃生产原料、燃料油(重油)和发运玻璃成品,主要货物为燃料油(重油)、石英砂、碎石(石灰石)和玻璃成品。
燃料油(重油)、石英砂分别通过输油管和输送带送至厂区专用库场。
碎石通过载重汽车运至厂区堆场(厂区堆场不足时碎石堆放于码头面)。
玻璃成品通过载重汽车运至码头装船。
XX澳联玻璃XX配套码头只接卸XX澳联玻璃XX使用的燃料油(重油)和石英砂、碎石,分别用作燃料和玻璃制造原料,并装运本公司生产的玻璃成品。
码头年吞吐量,燃料油(重油)约30000吨,石英砂约100000吨,碎石约20000吨。
2006年1~6月装卸记录如下:石英砂40598吨,石灰石9747吨,燃料油(重油)18498吨。
1.2.2地理位置XX澳联玻璃XX配套油码头位于XX市天河区员村临江大道、珠江东河道北岸,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隔岸相望,下游约350米为黄洲大桥,上游约2.2公里处为华南大桥。
附图1.2.2:XX澳联玻璃XX地理位置示意图1.2.3水文1.2.3.1、河道情况珠江干流XX河段在白鹅潭被XX岛分成两支叉流,东流支叉(东河道)称为前航道,南流支叉(南河道)称为后航道。
XX澳联玻璃XX配套油码头处于前航道下游段,上游称东河道,下游称黄埔水道。
前航道的黄埔水道与后航道的铁桩水道在黄埔汇合成赤沙水道,经虎门进入伶仃洋入南海。
1.2.3.2、高程本报告统一采用珠江统一高程系。
工程地址处各基面换算关系如下:城建基面1.2.3.3、径流XX澳联玻璃XX配套油码头水域的径流主要来自北江和白坭河。
白坭水道(又称巴江河)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端,上游主支流国泰水发源于XX省XX坑尾,副支流九曲XX于芦苞涌,通过芦苞水闸沟通北江。
国泰水和九曲河在白坭墟汇合称白坭水。
白坭水由西北向东南流,沿程左侧汇新街水、流溪河、石井水,右纳南海西南涌,至珠江大桥流入白鹅潭,再分别经XX东、南河道汇入黄埔,经虎门出海。
白坭水道流溪河口上游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40亿m3,多年平均径流流量为45.8m3/s。
流溪河的多年平均年流量为27.66亿m3,多年平均径流流量为87.7m3/s。
白坭水汛期受北江径流的影响受限于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运行情况。
白坭水是北江分洪泄流的渠道之一,处于北江大堤防洪体系内,北江的来水来沙流入白坭水由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控制,芦苞水闸泄洪控制在1200m3/s以内,西南水闸泄洪控制在1100m3/s以内。
白坭水每年汛期高水位多出现在6~8月,枯水期一般在12月至次年的3月。
由于白坭水及其支流的集水面积不大,因此在枯水期,白坭水的径流流量很小。
XX澳联玻璃XX配套油码头处于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既受径流影响,又受潮流作用,水流为往复流,洪水期为单向水流。
白坭水纵比降为0.025‰,具有比降小、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河槽稳定的特点。
1.2.3.4潮汐与潮流其潮汐特征属于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型,在一个大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历时约为24小时50分,且相邻高潮和低潮的潮位值和历时都不等。
汛期(每年5~10月)由于径流量大,水位明显比枯水期(12月至翌年3月、4月、11月为过渡期)抬高。
1.2.4地形地貌XX澳联玻璃XX油码头所在地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形起伏较小,地势北高南低,河网发育。
珠江自西向东穿越市区,本工程处水面宽约500m,两岸地势低平开阔。
珠江河床底蚀与侧蚀作用进行迟缓。
1.2.5 地质地震1.2.5.1 地层土质分布淤泥:标高98.65m以上,厚度1.45~2.15m。
亚粘土:红棕色,砂页岩风化层,内有泥质页岩与砂岩互层。
标高在99.59m以下。
1.2.5.2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XX省地震烈度区域划分图,码头所在地区的基本烈度为VII区。
1.2.6 泥沙巴江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北江,尚有少量来源于冲刷深槽的老河床和三角洲沉积层。
因此,白坭水道的泥沙特性也类似于北江,北江也是含沙量较小的河流,根据珠委科研所1986年9月20日在珠江水泥厂附近采集水样分析:含沙量一般在0.2~0.7kg/m3之间;最大可达1.06kg/m3。
一般较大的沙峰与较大的洪峰相应产生,较大的含沙量与输沙率出现在暴雨期间。
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输沙量常占全年的输沙总量的87%以上,一般的洪水年,汛期的输沙量常为全年总量的90%以上,枯季输沙量较小。
而汛期的落潮流又强于涨潮流,甚至在大洪水时变为单向流,加上落潮历时较长,在天然情况下,只有少量泥沙沉积于河道内,上游大部分来沙可及时输向下游,河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1.2.7 气象条件XX澳联玻璃XX配套油码头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季风变化明显,在季风环流控制下,旱季(9月至翌年的3月)受大陆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雨季(4月至8月)受热带高压控制,多为东南风。
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多雷暴,夏秋常有台风影响。
据XX气象站(23º08ˊN113º19ˊE)1951年~1977年共27年实测资料统计显示其特征如下:1.2.7.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7℃(1953年8月12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0℃(1957年2月11日)日平均气温≥35.0 ℃的天数:平均每年5.3天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8.3 ℃;1月气温最低,平均13.2 ℃1.2.7.2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696.5mm,其中4~9月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以上.历年最大降水量:2516.7mm(1957年)年最小降水量:1158.5mm(1956年)历年月最大降雨量:797.1mm(1957年5月)历年日最大降雨量:284.9mm(1956年6月6日)降水≥25mm 的平均日数:20.2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