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酒精挥发C.铁水铸锅D.冰消雪融【答案】A【解析】A项,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项,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项,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项,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下列食品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A. 米饭B. 黄瓜C. 薯条D. 牛肉【答案】D【解析】A项,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B项,黄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C项,薯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D项,牛肉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过滤C. 二氧化碳验满D. 点燃酒精灯【答案】C【解析】A项,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符合题意;B项,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C项,二氧化碳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若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符合题意;D项,点燃酒精灯时,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B. 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C. C60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D.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答案】C【解析】A项,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作钻头,不符合题意;B项,石墨有导电性,又因为化学性质稳定,可制作电极,不符合题意;C项,C60具有稳定结构,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项,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吸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加强大气质量检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B. 大力提倡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C.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D. 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答案】B【解析】A项,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有利于保护大气,防治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植树造林,吸收有害气体,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B项,大力提倡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C项,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D项,直接焚烧秸秆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直接焚烧,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
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 )A. 一氧化碳B. 尼古丁C. 焦油D. 苯并芘【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
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
故答案为:A。
7.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锌原子核外有30 个电子B. 锌是金属元素C.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gD. 缺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答案】C【解析】A项,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0,不符合题意;B项,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可知锌元素是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项,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符合题意;D项,锌元素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下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 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D【解析】A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符合题意;B项,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O2)和臭氧分子(O3),符合题意;C项,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气体易于被压缩,符合题意;D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选项没有限定是化学变化,所以原子也可以再分为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泥沙B. 蔗糖C. 植物油D. 面粉【答案】B【解析】A项,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符合题意;B项,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C项,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符合题意;D项,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下列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A. 生铁B. 玻璃钢C. 焊锡D. 18K 金【答案】B【解析】A项,生铁是铁的合金,不符合题意;B项,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塑料混合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玻璃钢是两种材料复合成的,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C项,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不符合题意;D项,18K黄金属于含金75%的合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氯离子核内有17 个质子B. 氯离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C. 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 氯离子的符号Cl-【答案】C【解析】A项,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符合题意;B项,氯离子核外有3 层弧线,表示3个电子层,符合题意;C项,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D项,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变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因此氯离子的符号为Cl-,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关于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2—3 滴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B.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 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水立刻沸腾,液滴飞溅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答案】A【解析】A项,稀硫酸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符合题意;B项,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变得红热,不符合题意;C项,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把浓硫酸倒入水中,硫酸会渐渐流动至底部,此过程也有利于热量的扩散,不会立刻沸腾,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D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是二氧化硫是实验的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 【答案】C【解析】A项,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臭氧是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项,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硫酸铜、硝酸银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符合题意;D项,酒糟中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不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化学式H2O2 能表示多种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B. 表示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1 个双氧水分子D. 表示双氧水由2 个H 原子和2 个O原子构成【答案】D【解析】A项,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宏观上,H2O2 能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不符合题意;B项,物质用元素表示其组成,H2O2 能表示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C项,双氧水是由大量双氧水分子聚集而成,微观上,H2O2 能表示1 个双氧水分子,不符合题意;D项,双氧水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的,H2O2只能描述成1 个双氧水分子是由2 个H 原子和2 个O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工业上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经多步反应制取硫酸,其中第一步反应为4FeS2+ 11O2 2X + 8SO2,则X 的化学式为( )A. FeB. FeOC. Fe2O3D. Fe3O4【答案】C【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 + 11O2 2X + 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
故答案为:C。
16.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的“生命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 空气中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C. 空气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答案】A【解析】A项,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而不是质量分数,符合题意;B项,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同时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C项,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符合题意;D项,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可用作保护气、光源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重铬酸钾是二种有毒且有致癌性的强氧化剂,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归为第一类致癌物质。
重铬酸钾(K2Cr2O7)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B. +4C. +5D. +6【答案】D【解析】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为零,K化合价为+1 价,O化合价为-2 价,设铬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2)×7=0,则X=+6。
故答案为:D。
18.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B. 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C.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D. 图书、档案着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答案】B【解析】A项,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造成装置中明显压强减小,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集气瓶底要放细沙隔离,也可放少量水吸收高温生成物热量,防止炸裂,符合题意;C项,如果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SO4(稀)═CaSO4+H2O+CO2↑,结果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停止,不符合题意;D项,图书馆中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不能用能产生水的灭火器来灭火,避免将图书损坏,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