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病讲稿优秀课件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病讲稿优秀课件

说 • 3 紫绀:面色晦暗或黑斑,口唇发暗;或舌质紫暗
或瘀点、瘀斑, 舌底络脉迂曲,脉细涩等
3 瘀血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续1)
其它表现
• 1 尿FDP升高、血液流变学和血液黏度异常、微 循 环障碍、血栓形成等表现;
• 2 肾脏病理改变如血管壁纤维蛋白样物沉积;血管 襻发生僵直、皱缩、玻璃样变;细胞增殖,足 突肿胀变形;晚期肾基质增生及肾小球硬 化、肾间质-小管纤维化或变性萎缩等 。
碍,血液流变性异常等等。 凡具备以上两项者均提示瘀血的存在。
4 治疗原则
• 即按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血实者宜决 之”,治当袪邪为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 活血化瘀法,属于八法之一,为 “消法”范畴 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临床治疗须注意:
4 治疗原则(续1)
• 1 瘀血的治疗不在袪瘀,而重在治其引起 瘀血的原因 。即“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一般认为,因瘀致病的称“血瘀”,因病致瘀的叫“瘀 血”,由瘀血所致的病证则称瘀血证。
1 概述(续2)
•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病证的致病因素, 而且致病的病种非常广泛,肾脏病也不例外 。
• 瘀血将进一步损害肾脏,使其迁延难愈。虽然引起 肾病的原因有多种,但瘀血贯穿病变的全过程。
1 概述(续3)
具体治疗方法
5.1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
• 适用证:适用于因热邪导致瘀血诱发的IgA肾病、 慢性肾病急性发作、肾综合征等热毒较甚;
• 辨证要点:浮肿,咽喉肿痛或乳蛾增大,或伴有 血尿蛋白尿,舌暗红苔黄,脉浮数。
5.1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 (续1)
方选:清解活血汤加减治疗。 • 药用:当归,赤芍,川芍,红花, 丹皮各10g;
3 瘀血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续2)
瘀血辨证要点 • (1)疼痛固定不移或刺痛; • (2)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 • (3)皮下紫斑或瘀点; • (4)面色黎黑或晦暗;
3 瘀血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续3)
瘀血辨证要点 • (5)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细涩; • (6)蛋白尿或血尿经久不愈; • (7)现代医学检测指标如尿FDP阳性,甲皱微循环障
2 病因病机(续1)
• 1 外因: 1)感受暑、燥、火之邪,其性皆为热,热邪侵袭人
体,或过服温热药及饮食,热邪迫血妄行,血
不归经,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除而为瘀血;
2 病因病机(续2)
2) 感受外寒或过食生冷及寒凉之药,克伐阳气, 凝滞血脉,血行不畅,则为寒瘀。 如《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说:“夫邪之入于脉也,
丹参 、益母草、连翘、虎仗、紫花地丁 或蒲公英各20g 。 临床以清热解毒为主,配凉血活血之药
• 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简称慢性肾病(CKD) 慢性肾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损害持续3个月
以上,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 <60ml/min)的一类疾病。
2 病因病机
• 瘀血的成因: 外因:暑、燥、火(热)、寒之邪;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阴阳不足等 。
如《叶选医衡》指出“凡内外之邪,有血相 搏,积而不行者,即为瘀血”。
寒则血凝泣”。 《素问.举痛论》亦云:“寒气客,则脉不通。”
2 病因病机(3)
• 2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 1) 气虚: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 血瘀; 如《灵枢。刺节真邪论》云:“宗气不下,脉中 之血凝而留止”。 王清任补充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 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病因病机(4)
2) 血虚:久病则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或久病及肾, 精不化血,血生不利而致血虚血瘀;
3) 阳虚:气虚及阳,阳气温运血脉失职,而致阳 虚血瘀;
4)阴虚:热伤津耗液,津亏液耗,阴液不足,血失 濡润而涩滞,血行缓慢, 黏稠停滞为血瘀。
2 病因病机(5)
5)气滞:情志不畅,气机郁结,血行不畅 瘀血 《灵枢.五变》指出:“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气血逆流,血脉不行。”
• 2 区别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3 慢性持续阶段正气不足,当以补虚为主,
祛瘀为辅。
5 治疗方法
•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 临床具体治疗方法可采用: • 热瘀者,清热活血,谨防寒凉败胃; • 寒瘀者,温散活血,谨防伤阴耗气;
5 治疗方法(续)
• 气虚血瘀者,益气活血,再加疏理之品,以防瘀滞; • 血虚血瘀者,补血活血,加益气之药以促血生; • 阴虚血瘀者,养阴活血,谨防滋腻碍胃; • 阳虚血瘀者,温阳活血,加养阴药达到阴阳互生; • 气滞血瘀者,理气活血,须顾护气阴; • 痰瘀互阻者,化痰活血,应宜小剂缓以攻之。
2 病因病机(7)
8 )痰浊:痰湿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又可与血胶 凝而致痰瘀互结。
9) 湿热:水能病血或水湿蓄留,蕴而成毒,湿毒日 久, 郁而成热,湿热胶结不解,络阻而瘀;
2 病因病机(8)
• 10) 叶天士大力倡导 “久病入络”、“久病必 瘀”之说。如云:“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
络 又如《叶选医衡》指出“凡内外之邪,有血相 搏,积而不行者,即为瘀血”。
6)饮食:过食高梁厚味亦可致瘀血的发生。 《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 而变色。” 《素问.五味篇》亦云:“血与咸相得则凝。”
2 病因病机(6)
7) 水湿:水湿停留,壅滞三焦之道,经脉受阻则 气血瘀滞。即“水不利,则为血”。
《巢氏诸病源候论》指出,“肿之生也, 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容于经络,使血涩 不通,瘀积而成肿也”。
2 病因病机(9)
病因病机
外 因
暑 燥(热药)


血不归经 离经之血
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阴阳不足内Biblioteka 因饮食不当 高粱厚味
气血雍滞
瘀血
瘀血 瘀血
瘀血
3 瘀血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 慢性肾病是一种肾脏弥漫性病理改变,其自身免疫 性反应和高凝状态是该病发病机理中的两个重要 环节。
共同表现:
• 1 疼痛:腰痛固定不移或刺痛 ; • 2 肿块:蛋白尿或血尿经久不癒及“肾络癥瘕”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病讲稿
1 概述
•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 适应证:主要用于机体有瘀血停积,即瘀血证。
1 概述(续1)
• 瘀血的定义:
瘀,积血也。瘀血是指血行不畅,表现停、溜、滞或离 经之血积于体内导致的各种病证,称瘀血。
中医有瘀血、蓄血、干血、恶血、败血、留血、积血等 称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