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方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
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
联盟
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
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既是人自身发展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语文新课程精神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陶冶爱美的情趣”,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


一、引导观察,发现语文中的美
中国的
文字,从一点一捺,到字的间架结构,从一个词的运用到一篇文章的结构,无不体现语言文字的美。

但作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合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有时往往见丑事容易,见美难,甚至美丑不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从每一个字开始,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把字写得结构合理是美,把词用的恰当是美,描写灿烂的阳光是美,描写和煦的春风是美,描写鲜艳的花朵是美,描写飘零的落叶是美,描写丰硕的果实是美,描写肥沃的黑土地是美,发自内心的感叹句是美,强调感情的排比句也是一种美。

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语文中的每一处,就不难让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去更多的感受这种美。

比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读过之后,拿笔划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话。

学生纷纷动笔,对于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当然不难发现他的优美之处,学生读过自己找到的句子之后,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认为哪个词用的最美,这样引导学生认真推敲,发现词语运用的美妙,以至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不仅发现了美,而且试着运用美,自己创造美。

二、调动多种感官,
语文中的美
中国的语言文字,写时的重重叠叠,读时的抑扬顿挫,都不失为美的创造和享受。

在教学语文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语文中的美。

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在范读时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录像,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很快就被桂林的美景所吸引,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情境当中,漓江水的静、清、绿宛如就在我们眼前,触手可及。

学生被这种
的美所深深陶醉。

他们的眼前看到的事美丽的风景,耳朵听到了优美的音乐,品味着华美的词语,他们怎么会拒绝这种美的享受,他们怎么会不热爱美的文学,他们沐浴在美的阳光雨露之中,尽情徜徉在美的海洋,尽情体会着中国语言文字的美。

进而让他们美美地读上几遍,有谁会不被语言的优美所折服。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朗读称为美读,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且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苏轼也曾提过“三分诗,七分读”,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中的不同的内容和风格,指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和韵味:或慷慨激昂、豪放悲壮,或凄凉哀婉、低沉感伤……选入课本美文佳句,一字一句都耐得起精品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