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实施
目
次目录
前言
本标准按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公司)、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数据备份要求,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相关流程和备份检查的要求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公司)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相关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5271.1-2000、 5271.14—2008、29765—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备份数据
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某一时间点的数据集合,用于原数据丢失或不可访问时的数据恢复。
2.2
存储()
一种可放入数据的功能单元,可在其中保存数据,并从其中取出数据。
2.3
数据库
按照概念结构组织的数据的汇集,它描述这些数据的牲及与数据对应的实体间的关系,并支持一个或多个应用领域。
2.4
可靠性
在给定时段和给定条件下,功能单元履行所要求功能的能力。
2.5
可用性
假定所需外部资源齐备,在给定条件下和给定瞬时或时段,功能单元处于履行所要求功能状态的能力。
2.6
数据保护
实施适当的行政、技术或物理手段,以防止未授权的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修改或破坏数据。
2.7
备份数据
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某一时间点的数据集合,用于原数据丢失或不可访问时的数据恢复。
2.9
冗余
功能单元履行所要求功能或数据表示信息的手段本已足够者外,存在另一手段的情况中。
2.10
复制
将指定数据或数据集合再生成一份完全一样的技术手段。
2.11
物理磁带库
一种基于磁带的存储设备或系统,由多个驱动器、多个槽、机械手臂组成,并可由机械手臂自动实现磁带的拆卸和装填。
2.12
虚拟磁带库
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硬盘的存储设备或系统,但是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利用软件模拟磁带读写的形式,对它的管理与管理一个物理磁带库一致。
3 部门及职责
3.1 信息中心
——负责监督备份平台的规划、应用、管理;
——受理应用系统备份需求申请;
——负责备份平台及应用系统安全监控及审计工作;
——定期开展存储及应用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风险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3.2 应用系统建设/维护单位
——负责存储备份资源申请;
——负责应用系统层面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检查。
3.3 备份平台维护单位
——负责备份资源规划、分配、日常运行维护和存储安全;
——监控存储资源使用,及时解决存储故障;
——定期(每周不少于1次)向资源使用人和存储资源管理员提供存储资源利用情况表、运行维护报告和排除隐患建议。
4 备份管理
4.1 备份对象
备份对象主要为浙江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主要分为五大类:数据库数据、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配置信息、日志数据、图片及视频等数据。
4.2 备份原则
完整性:要求备份的数据完整,恢复后能够满足信息系统运行的要求;
时效性:信息系统最新状态下的数据要求具有备份;
容灾性:要求备份的数据存放在异机;
节点性:要求信息系统重大变更之前进行数据备份。
4.3 备份介质
当前备份介质有以下几种:物理带库、虚拟带库、大容量存储、其他移动存储介质,浙江主要采用虚拟带库的方式进行备份。
4.4 备份介质管理
——备份介质应统一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保存地点应能防火、防盗、防潮。
备份介质必须有由专人负责进行存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不能操作。
——备份介质需由管理员定其检查备份资料的情况,及时更新或销毁过期的资料,并作好检查记录,对损毁的备份资料,要及时与使用部门联系,共同研究补救措施和方法,对于到达资料保存期限的备份资料,应在得到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销毁。
——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信息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借用人员使用完后,立即归还,由备份管理人员检查,确认完好,分别在《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详见附件一)上签字确认介质归还。
——长期保存的备份介质,必须按照制造厂商确定的存储寿命定期转储,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就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
——存储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必须使用统一的命名规范,注明介质编号、备份内容、备份日期、备份时间、保留期限等重要信息。
4.5 备份管理策略
——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数据)采用定时备份:要求每周至少做1次完全备份,备份时间安排在业务空闲期(如周末或晚上等时段);每天至少做1次增量备份,备份时间安排在业务空闲期(如晚上)。
交易类数据,每天至少做1次归档日志备份(勾选“删除已备份的本地归档日志”)。
保留三个月的完全备份。
——非结构数据中文件备份采用定时备份:初始为完全备份,每天做1次差异备份;保留1个月的备份。
对于一些重要核心文件,可通过异地备份方式留存。
——非结构数据中操作系统(含应用程序)采用在线镜像备份:操作系统盘尽量通过底层或镜像方式进行文件备份;另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备份。
对于变化量大的应用程序,可参照文件备份方式,进行相应的策略备份。
4.6 备份策略命名规则
通过备份软件统一进行备份的,备份策略名称按以下格式命名:应用系统名称+主机名+备份内容+备份目的地+备份建立时间+备份发起人。
通其他方式进行备份的,备份文件名称按照以下格式命名:系统名称+介质编号+备份内容+备份日期。
备份策略名称:应用系统名称+主机名+备份内容+备份目的地
机械手命名规则:备份目标地+介质服务器名+机械手名
卷池的命名:虚拟带库名+应用系统
5 备份与恢复流程
5.1 备份流程
浙江数据备份参照以下流程执行。
1.由应用系统建设/系统维护单位提出数据备份需求申请,填写《数据备份需求申请表》;
2.信息中心给出评估意见;如不通过,由应用系统建设/系统维护单位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申请;
3.需求申请通过审核后,由备份平台维护单位实施相应的数据备份,并对相关备份策略进行登记。
流程图如下:
开始
提出备份需求
填写备份申请
表
是否通过实施备份
结束
信息中心进行方案审核
根据信息中心要求,退回进行修改完善
否
是
5.2 备份恢复流程
数据恢复参照以下流程执行:
1. 由应用系统建设/维护单位提出数据恢复申请,说明应用系统情况,制定初步数据恢复方案;
2. 信息中心对数据恢复方案进行评估,数据恢复方案涉及的其他系统和设备厂商的人员一并给出评估意见;如恢复方案不通,进行完善后,重新提交评估;
3. 恢复方案评估通过后,由应用系统建设/维护单位和备份平台维护单位共同实施数据恢复操作;
4. 数据恢复完成后,由应用系统建设/维护单位进行测试;
5. 应用系统建设/维护单位和备份维护单位分别形成数据恢复报告提交信息中心。
流程图如下:
开始
系统建设/维护单位提出备份恢复申请制定恢复方
案
是否涉及平台
和系统的操作
通知运维相关人员,并对方案进
行讨论
是否需要通知其他设备厂家
由信息中心进行通知相应厂家到
场
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备份恢复方
案
提交恢复方案到信息中心进行评
审确认
是否通过
根据方案对备份进行恢复操作
对恢复后的系统
进行测试
结束
是是是
编写数据恢复报告,提交给信息
中心
否
否
否
6 备份检查
6.1 备份平台管理员检查
6.2 应用系统人员检查
应用系统运维人员每日对数据备份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
1、检查备份日志,使用客户端查看是否有相应时间的备份信息.
2、进入备份目录,使用–检查是否有相应最新时间的备份。
6.3 数据库人员的检查
数据库运维人员每日进行检查,的检查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1、进入检查备份日志,看是否有相应时间的备份信息。
附件1 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
附件2(项目或应用系统)备份需求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