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会计的定义(1) 60年代有2种观点:乐观主义的“世界会计”观点和悲观主义“国别会计”观点。
按照“世界会计”这一观点,国际会计被认为是可以为世界上所有国家采纳的全球体系,应该制定一套在世界范围内一致应用的公认会计准则。
按照“国别会计”这种观点,各国会计的差异是因不同的环境因素形成的,是不大可能协调一致的,因此,国际会计应该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会计准则和惯例的集合体。
(2)70年代增加一种实务主义的“跨国公司会计”的观点:这利观点认为为国际会计研究的课题都是和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要求有关,国际会计就是研究跨国公司实务处理的问题的。
(3)8()年代:国际会计就是国际性交易的会计;不同国家会计原则的比较;以及世界范围内不同会计准则的协调化。
是3个观点的融合,反映了目前由于国际协调使得国别差异逐渐淡化的现状。
二、为什么国际会计会在60年代才被提出来,主要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1、市场的国际化•贸易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国际化%1国际贸易及投资的增大■金融市场的国际化②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对贷款人和筹资人提出了应提供在国际间可比并旦可靠的财务信息的要求,成为会计国际化的一大动力。
2、跨国公司的出现%1严格的国内商业阶段-无②偶然性的国际商业阶段■进出口业务③初级商业阶段-直接投资业务④基本的国际性商业阶段•货币折算、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等⑤跨国公司•各国会计准则的比较、国际性组织关于会计处理的要求等3、会计方法本身具备国际性(国际趋同的重要性和技术可能性显示出来%1会计世袭遗产的国际性②,特定会计方法的国际性(从技术上讲,会计方法是可以全球趋同的)关键性促进因素:4、经济地区化的推进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欧共体(政治力量为会计协调提供了现实可能)5、国际间财务与会计的交流①国际组织町以发挥重大最用②其他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国际会计的影响三、发达国家会计模式综述1. 英美会计模式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并立。
2. 趋大同存小异的发展趋势。
差异有以下两个方面导致:⑴环境因素的主要差异:%1英美一方于欧洲大陆一方存在显著差异,对会计体系最具影响力的有三个方面:英美同属不成文法系国家,欧洲大陆国家属于成文法法系国家。
英美在会计准则上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并由会计职业界或以会计职业界为主干的民间机构制定公布;而成文法系国家跨及准则和惯例直接以法律为基础,以官方为主制定,以法律形式公布,在成文法系国家,会计变革也比较缓慢。
%1英美的资本市场最为发达,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筹资,财务报告透明度很高,要求充分披露,要求真实公允。
欧洲大陆国家主要依靠大银行筹集资金,财务报告一般不要求充分披露,在遵循法律和公允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矛盾。
%1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规模以及合并报表。
美国和英国的跨国经营活动和跨国公司最为发达,相对来说,欧洲大陆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经营规模就较小。
长期以来,欧洲大陆国家的会计立法缺乏对编织包边的制定或对合并报表编制规定了与英美不同的程序和立法。
⑵ 会计实务中的主要差异:%1公允表述与遵循法律之间的矛盾:在英美会计模式中公允优先,允许未达到公允要求而不符合法律要求,只要对其理由和影响作出披露即可。
在欧洲大陆国家,合法是第一•位, 未达到公允而不合法的表内列报的要求合法,而只在报表注释中队公允情况加以披露。
%1“适度”稳健与“极度”稳健的原则:英美会计模式只是适度稳健,主要体现在之预计损失不预计收益的观点上,对资产的评估不能任意低估。
欧洲大陆国家通过不同程度的任意低估资产价值达到极度稳健。
%1充分披露与不要求充分披露:英美充分披露,而欧洲大陆国家不充分披露。
英美充分披露体现了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要求;而欧洲大陆国家出于保护公司和债权人利益, 储股份公司为不要求充分披露。
%1利润分配中是否提留公积:欧洲大陆国家提取盈余公积,制约分红;而英美会计模式中不会提取公积金,对股东分红不产生影响,但可以因一定目的儿保存一部分留存收益不作分配,只能是暂时的,这种做法是立足于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
综上所述,英美会计模式与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形成了当前全球范围形形色色的国别会计实务,但是随若欧洲大陆国家资本市场国际化和欧洲跨国在公司而向全球的兼并浪潮,我们也不能忽视英美会计模式与欧洲大陆会计模式的国际趋向。
四、发展中国家会计实务体系的一般特征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全面的描述它们的会计实务体系的共同特征,但还是能比较概括的提出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
1. 会计实务体系处在不断变革中,许多国家称之为会计改革,它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比如:我国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许多公司会计上还没有用借贷记账法,当变为市场经济时开始慢慢实行了。
2. 各国的会计实务体系,一方面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特别是独立后的前殖民地国家受其原先殖民统治者的会计实务影响,比如:从集中计划经济转变为不同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 在会计变革中仍然留有历史传统的烙印。
而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乂不可避免的受到主要投资来源国的影响,在向全世界全方位开放的国家欢迎国际会计趋同化。
3.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不同程度上涌现出的现在化的大型企业,其中不少是外商投资企业,这与光大的在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上陈旧落后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不得不在不同程度上会计实务上做出不同的要求。
4. 鉴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多数倾向于集权制,会计规模大都采用政府法规和准法规的形式,同时由于会计职业界力量相对薄弱,除极少数国家外,难以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许多发展中国家基于改革开放的要求,受用国际会计准则,或是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
5. 在编制财务报表中“保密”观念和充分披露的要求相矛盾时,政府干预在不少国家比较严重,“合法性” 一般高于“公允性”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木市场的发展将逐渐淡化。
6. 强调实际成本计算倾向于尽可能不确认未实现损益。
7. 在利润分配中大多数国家倾向于欧洲大陆模式,规定必须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公积,一直至达到企业资本的一定比例为止。
其目的是把一部分财力五、外国公司财务会计调整办法1. 目前披露调整的方法:表下注释、翻译和折算、增加专用信息、重新表述、增加辅助财务报表%1表卜•注释:按原在国际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报表注释中解释准则差别对数据的影响(英、法、U)%1翻译和折算:语言部分进行翻译,货币部分进行折算(荷兰、德国、瑞典)优点:为国外读着理解运用财务报告提供了方便不足:会计准则没有转换。
%1增加专用信息:提供一些会计准则的解释性、学习性资料。
%1重新表述:按读者所在国或证券上市国的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调整数据。
优点:比上述方法理解使用更直接彻底不足:一般指调整部分信息。
%1增加辅助财务报表:两套报表制度。
辅助报表按照所在国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贝IJ,按照某一外国货币,某一外国语言编制而成。
优点:信息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更具相关性。
不足:成本较高,发布之间滞后。
关键还是实现国家会计准则和国家会计准则的协调六、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含义答:国际会计协调不能理解为标准化和统一化。
信息的可比性常用来解释会计的协调化。
%1协调化是一个过程,②协调化是限制和缩小会计差异的过程,③协调化是形成一套可-接受的标准和惯例的过程,④协调化是能产生共同写作结果的有序结果的过程,⑤协调化是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的过程。
七、国际会计协调化的主要形式以及国际组织国家会计准则协调化的主要形式㈠、国际或地区间制订政治协仪或法律为了促使不同国家之间会计实务或财务报表信息的统一性与可比性,由各国政府所组成的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
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中,以下六个组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1) 联合国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D);(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3) 欧洲联盟(EU);(4) 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5)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6)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联合国(UN)、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欧洲联盟(EU);通过直接协商制定规则,责成各成员国实施。
特点:这种会计协调化形式具有相当明显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但是,由于它涉及不同国家的政治权力,其协调和统一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阻力㈡、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订会计准则在会计国际协调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组织机构是全球性的会计专业团体。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它们通过定期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会计准则文件,来协调各国会计实务特点:这种会计协调化形式不具有强制力,其效力取决于各成员团体及其所在国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是否愿意接受或遵循。
㈢国际或地区性非会计职业组织的认可与推行从事金融、商务、证券等职业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机构通过正式认可或施加压力推行有关的国际性会计准则,积极支持会计协调化活动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国际或地区性非会计职业组织的认可与推行。
通过正式认可或施加压力推行有关的国际性会计准则,积极支持会计协调化活动。
特点:这种会计协调化不具有强制力但间接的施加压力,其效力取决于与其有关的国际性会计准则。
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比较资产负债表的比较:(1)资产负债表的不同格式:账户式,报告式,营运资木式账户式:英美以及受美国影响的国家的企业大都采用账尸式,美国以及受美国影响的企业: 资产列左,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右方。
受英国影响的国家:资产列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左(2)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美国的企业一般把变现能力强的项目列在前面,显示重视短期偿债能力的反应。
欧洲大陆国家往往相反,显示重视长期财务能力的反应。
利润表的格式:多步式(中国实行)、一步式总费用法、销售成本法(中国实行)国际上,利润表的结构一般分为经营活动、正常活动、非正常活动三部分。
1. 总产出=营业收入+其他经营收入+在产品和产成品增减变动2. 总投入=耗用的原材料和易耗品+雇员成本+折旧摊销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经营的活动形成的利润=总产出一总投入采用相同的会计确认计量原则,采用两种方法下经营利润计算结果相同。
总费用法下损益表计算过程:经营利润=营业收入+其他经营收入+在产品和产成品增减变动■耗用的原材料和易耗品•雇员成本-折旧和摊销费用-其他经营费用销售成木法下损益表计算过程: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木+其他经营利润.期间费用九、国别比较(英美法德)管理框架:德国:商法: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会计规范对资本性公司、合作社、银行业、保险业的补充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法O股份公司法公告法(特大型企业)税法法国:国家对会计的管理起重要作用,法国的会计原则通过法律和官方团体的正式发布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