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年—年)(一)背景1、清朝在后期开始衰落,鸦片战争前社会问题严重。
2、英国完成,成为头号强国,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战争的根本原因)3、清朝实行政策,只许一口通商。
4、为了,英国对华走私鸦片。
面对鸦片危害,皇帝派到广东禁烟。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借口):(二)经过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1、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中规定:割给英国;赔款银元;开放 5处为通商口岸;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和《》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2、美国和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定《》和《》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与的矛盾,开始转为与的矛盾,与的矛盾,而与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进入革命时期,肩负起反反双重任务。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年—年)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和法国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国和法国“”讹诈未能如愿(二)结果1、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了《》,规定:允许进驻北京;增开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两白银。
侵略势力扩展到大江南北和内地。
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定《》,规定:承认《》有效;增开为商埠;割给英国;对英法的赔偿各增至两白银。
3、俄国趁火打劫,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平方千米。
(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三、甲午中日战争(时间:年—年)(一)背景1、根本原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走上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2、直接原因:1894年,利用朝鲜的起义,蓄意挑起战争(二)经过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年。
李鸿章一味致使战役、大战、战役和战役中均告失败。
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壮烈牺牲;黄海大战牺牲,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日本在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2、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条约规定:割、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开放、、、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三)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年—年)(一)背景战争后,加深,中国民间组成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性质:。
(注意:不反封建)(二)经过1900年6月初,八国(谐音:“每日一只鹅是英法的骄傲”)组成侵略联军。
1901年签订的《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禁止中国人民参加活动和组织;划定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首。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可以驻兵。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影响1、《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粉碎了的企图;打击了,加速了它的灭亡。
总结:1、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抗日战争1、1931年,事变,中国的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年的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的爆发。
在抗战期间,国共实现第次合作建立战线。
3、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长久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4.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激战,史称会战。
营长牺牲,副团长坚守仓库,上海失守。
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会战、会战、会战、会战,均失败。
胜利的战役有:大捷、战役,但总体失败。
6、日军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大屠杀,被杀的总计人以上。
②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惨案,③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
7.1940年,指挥八路军在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公路,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
取得胜利9.年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10、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对侵略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和。
它对世界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得到提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兴起(一)原因:激化了。
(二)准备:1、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在广西传教2、理论准备:理论来源是把、和农民结合起来;理论著作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理论特点是将农民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二、经过1、初期:年的广西,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建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2.全盛:太平天国北伐的目的是,西征的目的是,东征的目的是,充实自身的经济力量。
东征(领导者——秦日纲)过程中摧毁了清政府建立的江南和江北大营,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
1、内容:是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和“无处不均匀”;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原则“”。
2、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的思想结晶。
4、未能真正实施的原因:客观:没有安定的环境;主观:它体现了思想,幻想在基础上实行均贫富。
它无法,只是,根本无法实现。
(二)后期: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具有鲜明的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的方案,不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四、失败1.1856年,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出走。
2.1858年、合力打垮了清军的江北大营,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
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观方面一是;客观方面是。
第2课辛亥革命一、背景(一)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二)阶级基础:队伍的壮大(三)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内容:西方的、学说;代表人物:、、;中心:、。
(四)组织基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成立。
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其中为核心思想。
(五)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争取湖北新军。
成为革命的摇篮。
二、过程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率先发动起义,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史称“辛亥革命”。
2.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成立。
定都,以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约法确立了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4.1912年2月,在威逼下,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5.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的标志是年3月,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
、它推翻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建立了,使人民获得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沉重打击了。
4、辛亥革命有利于发展。
5、辛亥革命促进了的发展。
(二)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没有,也没有。
(三)教训: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一)背景1、国际:期间,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2、国内:A、政治基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矛盾日益加深。
(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B、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C、阶级基础:阶级队伍壮大;D、思想基础: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
(二)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是年,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过程:从1919年6月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转移到。
运动主力军由转移到。
手段有罢、罢、罢。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军阀政府释放,免除的职务,拒绝。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地不妥协地反和运动。
2.五四运动中是先锋,是主力。
3、.五四运动促进了。
五四运动标志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成立,任书记。
不久在北京也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
2.年中共一大在召开,标志着的诞生。
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
还决定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为总书记。
3、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是以为指导,以实现为目标、进行斗争的党。
它既代表的利益,也代表的利益。
.1922年,召开。
大会指出,中国仍是社会,当前革命的敌人是,革命的性质是。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和;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最低纲领即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在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的决定。
2.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大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就是,它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确立了、、的三大政策,大会还同意加入国民党。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3.1925年的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新高潮。
4.为了,,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和。
5.北伐期间各地人民的反帝斗争成果最大的是收回、的英租界。
6.1927年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
7.年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的全面破裂,标志着。
8.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观原因是以为代表的中共犯了错误。
四、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领导共产党发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和的开始。
2.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的、和称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4.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
5、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