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测评考试·生物·试题(一)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测评考试·生物·试题(一)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A.蛋白质 B.糖原C.脱氧核糖核酸D.核糖核酸2.某蛋白质分子由126个单体脱水缩合而成,共有17个游离羧基,其中有15个位于R 基上。

由此可知,该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数和肽键数依次为A.15、111B.2、124C.1、125D.17、1093.科学家用红、绿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之后诱导两种细胞融合。

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

在37℃下经过40min后,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A.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D.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4.生物细胞都具有A.细胞核B.染色体C.细胞膜D.分裂能力5.许多油料植物种子以油质体储存脂肪,油质体是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B.脂肪可被苏丹Ⅳ染液染为橘黄色C.种子内的脂肪不是良好的储能物质D.脂肪积累在油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6.合成下列哪种物质不需要供给磷元素A.核糖核苷酸B.ATPC.脱氧核糖核酸D.血红蛋白7.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如图所示为浆细胞结构示意图。

下表列出的抗体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选项抗体合成抗体加工A④⑥①B④⑥③C⑤⑥③D⑤⑥③②8.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H+浓度梯度推动蔗糖的吸收,这种蔗糖吸收是利用H+势能逆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如下图所示。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泵转运H+、蚕豆细胞吸收蔗糖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蔗糖过程中需要消耗ATPC.若降低外界溶液的pH,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姓名准考证号秘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高一生物试题内质网脂肪油质体油体蛋白9.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某种方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大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离子①②③④自由扩散A.①一定为顺浓度梯度运输B.只有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方式③不需要消耗能量D.方式④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10.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10min 后,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③处的液体是A.②,水B.②,蔗糖溶液C.①,水D.①,蔗糖溶液11.下列实验中,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实验组对照组A 探究酶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90℃水浴加热B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FeCl 3溶液C 验证酶的专一性蔗糖溶液+蔗糖酶淀粉溶液+淀粉酶D验证某种酶是蛋白质待测酶溶液+双缩脲试剂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12.下图是某种植物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弱光)光合速率充足恒定光照充CO 2黑暗时间t 1t 2t 3t 4(注:箭头指为处理开始时间)A .t 2→t 3,光反应速率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B .t 1→t 2,O 2释放量增多而CO 2吸收量不变C .t 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 5含量下降D .t 3→t 4,光合速率的提高仅是暗反应增强的结果13.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历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 .普利斯特利通过蜡烛燃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B .萨克斯利用叶片曝光遮光的实验,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C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D .卡尔文用14C 标记的14CO 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14.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提取色素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代替无水乙醇C.实验结束后,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相同的色素带D.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15.某同学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并绘制曲线图①~④,如下图所示。

不符合事实的是橡皮塞酵母菌与葡萄糖溶液A .①中一段时间后产生酒精是因为瓶中氧气不足B .②中曲线能够真实的反映瓶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C .③中葡萄糖的消耗来自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④中pH 的变化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有关16.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操作及目的不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 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解离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B 在清水中漂洗进一步促进解离C 制片时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利于观察D观察时要先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细胞找到根尖分生区17.最新研究表明甘露糖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使用甘露糖会极大降低癌细胞对葡萄糖的代谢,从而将其“饿死”。

关于癌细胞叙述正确的是A.癌症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 .一般为球形,且细胞膜表面糖蛋白数量增加C .只要不接触致癌因子,体内就不会出现癌细胞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分裂不受机体控制18.下列叙述不属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差异的是A .中心粒在分裂间期倍增成为两组B .中心体在分裂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染色体的着丝点在分裂中期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 .细胞膜在分裂末期从细胞中部凹陷并缢裂成两部分19.右图示一个细胞周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b →a 完成了DNA 的复制B .从a →b ,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C .图中a →b →a 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 .在有丝分裂装片中多数细胞处于b →a20.关于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表述错误的是A.在储藏农产品时尽量要保证通风以提供充足的氧气B.夜晚适当降低大棚温度是为了减少植物有机物的消耗C.医用创可贴通气性很好是为了避免厌氧病原菌繁殖D.植物种植时定期松土的目的是促进根部有氧呼吸2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壁虎断尾后可以重新长出可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 .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一般不具有全能性2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环境中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得到图甲和乙。

关于曲线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A 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B .图甲A 点积累有机物最快C .图乙B 点时刻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 .图乙C 点时刻不再积累有机物2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B .动物体内存在细胞分化现象而植物体内没有C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 .细胞由于分化形成的功能差异本质上是所含遗传物质不同所致24.李白在诗中说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从细胞层次分析,此过程不会出现A .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B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D.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5.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样离不开细胞的衰老凋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B .年幼的个体体内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细胞凋亡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死亡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26.(9分)下图甲乙表示生物体内常见的两种物质。

据图回答问题:甲乙NH 2R C COOHH (1)物质甲是▲,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这类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原因是▲。

(2)图乙是生物大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判断依据是▲。

不同个体物质乙的▲各有特点,故物质乙常用于刑事侦破工作,且侦破的准确率非常高。

(3)真核细胞中,物质乙主要分布于▲中,可用▲染色剂染色后观察其在细胞内的分布状况。

27.(7分)下图1、2是自然界两类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问题:图1图2(1)图1所示细胞属于▲(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判断依据是▲。

(2)图2所示的细胞属于▲(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该细胞具有▲(填序号)。

(3)写出图中下列结构的名称:1▲;7▲;10▲。

28.(9分)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和⑥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填序号)。

(3)⑦在甲的▲上生成,在乙的▲上消耗。

(4)葡萄糖氧化分解时,首先分解成为▲,此过程▲(填“会”或“不会”)发生在乙中。

(5)植物被水淹时,导致根部受损的原因是▲(写出相关反应式即可)。

29.(7分)霍山石斛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珍稀中药材,研究人员对它的栽培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处理L 1L 2L 3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T 1T 2T 1T 2T 1T 2T 1T 2T 1T 2T 1T 2T 1T 2T 1T 2T 1T 2干重/g 1.912.912.483.431.412.311.582.582.893.791.872.860.931.931.342.341.48 2.41注:1.L 1、L 2和L 3分别代表光照强度为360、240和120μmol/(m 2·s )。

2.W 1、W 2和W 3分别代表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00%、70%和40%。

3.T 1、T 2分别代表气温为10℃和25℃。

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研究了基质含水量、▲、▲对霍山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由于影响了▲的活性,导致霍山石斛的产量较低。

(3)据表分析,霍山石斛在▲(填字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最好。

(4)为保证霍山石斛的产量,请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强光条件下的栽培建议:▲、▲。

(5)除以上控制条件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环境中▲来促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从而提高产量。

30.(8分)图甲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物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核内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