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情节结构
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 创造。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 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 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 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 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 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 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 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 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 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 起读者的共鸣。
•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 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 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 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 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 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 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 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 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 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 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 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 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 构思精巧,前后呼应。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 祥
2020年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蒙城二中 魏天柱
全国卷考纲规定: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小说情节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
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三 种:
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 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力车夫的凄 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 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 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 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 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 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 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 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
•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 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 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 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 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 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 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去脉。
• 2.寻找小说线索。 • 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时要避免
前后情节相互交错。
• [答题步骤]
• 基本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 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枪口下的人格
• 徐树建
•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 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 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 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 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 等。(应付过铺垫,对旋转无益) 3.小说情节的段落(句子)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 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 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 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 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 的故事情节。
• 4、标题的作用
•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 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 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地贯穿情节始终, 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如《药》。
• (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 气氛
• 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是向 读者揭示该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便是理 解文章的关键,如《荷花淀》。
考 点 一 概括情节
• 1.请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 例如:(2013·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
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 [方法点拨] •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弄清事件的来龙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 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 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 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 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 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 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 说情节的生动性。
• (3).饱含深层含义
• 有的标题具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深 层含义,遇到这类标题,应结合文本反映的 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理解,如《装在套子里的 人》。
• (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感 情,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 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点出事件的中 心情节,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 示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