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酒店文化浅析[摘要]随着我国主题酒店的发展,很多问题也曝露眼前,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稳固地位,长远持续发展,主题文化的打造至关重要。
以主题酒店之城——拉斯维加斯为视角分析归纳如何能让人们真实体验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及其所传达和表述的内容,如何使主题文化更好的反映酒店经营的文化灵魂与体现这座城市的特有文化和独特魅力。
从一座运营成功的主题酒店城市的经验中寻找可供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东西,力图使我国主题酒店的发展突破瓶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主题酒店文化可持续发展引言这个世纪人们常提起的一个词就是“人才”国力的竞争,经济的腾飞靠的也都是人才,而这一个词汇恰恰能说明当今社会的状态,越来越注重的科技文化的地位,国民素质的提升。
物质文明程度的前进让我们对精神需求也产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在酒店业的竞争也如同人才竞争一般讲求向高质量、国际化方向发展。
对于主题酒店这个被冠以“文化”属性的产业不单单注重自身主题文化的营造,更突出的是独特的文化品味以及对品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酒店在我国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自从我国有了第一家主题酒店开始,人们似乎把目光就转移到了这个新奇、充满想象力和挑战力的项目中来,而我们看到国外在主题酒店发展的五十年以来,可以说品质和变化都让我们叹为观止,我国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在外表形式上的追求似乎更过于对文化品味的真正提升,流于形式的所谓主题似乎不具备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能突破这个瓶颈,那样主题酒店在我国的发展则会陷入僵局。
我国很多研究学者都给主题酒店下了定义,而有一些学者也称一些综合性质的主题酒店为“亚主题酒店”,而不管从哪方面来定义这个主题的性质,对消费者来说,我们需要的是能看到、能听到、能触到、能体验到更能享受到。
抛开国内众多学者对于主题酒店的定义和类型的归类,仅从消费和住宿这个体验过程中谈它的设计,谈它的文化,试图为国内一些主题酒店的发展探寻一条可持续的出路。
一、“看”之主题不论如何定性酒店的主题,每一个到主题酒店入住的人必定是受到主题酒店名称的吸引而来一看究竟。
因此在“看”上,我国的主题酒店和国外主题酒店做的相比还是稍逊一筹,你来到这个酒店的同时肯定可以被酒店外部建筑样式、植被景观及内部的装修、家具的陈设、配饰的使用、服务人员的衣着及配套的入住用品都会让你看到与主题相符的视觉信息。
很多国外的主题酒店在这些方面都做的非常完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来探讨一座运营成功的主题酒店是如何树立它的品牌形象和持续发展的。
1、建筑外观标新立异、呼应主题美国拉斯维加斯著名的金字塔酒店,建筑外形模仿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金字塔,酒店前矗立着狮身人面像,整齐的景观树布置在道路两侧。
这种大体量的作品虽然是对埃及文化的效仿,但却被人们津津乐道。
站在这座金字塔下会看到石质狮身人面像的厚重宏伟,黑色玻璃金字塔高耸挺拔且有光辉,二者的形态与材质结合的完美,使人不由产生一种对埃及文明的崇拜与肃静之情。
而另一家兴起也比较早的米高梅大酒店所采用的建筑风格仿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筑样式。
正门有一只巨型的金黄色狮子像,和金字塔酒店的狮身人面像一样让人震撼,气势鄙人。
蓝色玻璃建筑表皮与米色花岗石、黑色大理石与金属色的黄金狮身交相呼应,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神采奕奕。
这么醒目的建筑外观难道不是很好的招牌吗?2、主题文化细节的表达这两座酒店除了外部建筑造型奇特,其内部的装饰风格以及细节的表现都处处彰显主题。
金字塔酒店大堂就在巨大的黑色金字塔中,大厅内布满古埃及的雕塑、壁画,加上黄暗灯光的渲染,给人以庄重、神秘之感。
酒店的房间设在金字塔里面,客房的设计也多以陈列古埃及风格的木质雕刻家具为主的埃及装饰风格,客房内的墙上挂着以埃及的元素骆驼等的装饰画或装饰构件。
由于金字塔上窄下宽的外形使得内部的电梯也必须适应这一形体而被设计成有30多度斜角的路线上升。
内部空间的垂直向上以及36层的玻璃钢结构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视觉盛宴。
内部还设有埃及法老的博物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埃及文化。
这些细节的体现都对主题酒店的运营和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而米高梅大酒店的内部装饰则分别以好莱坞、南美洲风格、卡萨布兰卡及沙漠绿洲等为主题,更增添了主题情调。
难怪入住过的人都称这是一次梦幻之旅,期待下一次的到来。
少数国内的主题酒店,虽有主题的名号,但外部建筑风格及定位似乎与主题并不协调,甚至看不出它是哪一类的主题,里面的设计装饰更是牵强,只要是与主题差不多的元素都拿来运用,一点都不考虑真正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一个兼具外在气质和内在品格的人才能算是完美的人,建筑亦是如此。
二、“听”之主题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知识结构的改变和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进行室内或者景观设计的同时,不仅仅只关注视觉设计,而把听觉景观引入到现在的设计中来。
我们都知道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不管是《天鹅湖》的舒缓婉约还是《赛马》的激烈紧张,都不由地把我们带进一种情境,激起一种心情。
因此这种听之主题也应该被带入到主题酒店的氛围营造中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1、音乐音乐的确是营造情调氛围的最好媒介,能带给我们忧伤也可以让人积极向上,而对于主题酒店内部的音乐则更能体现和塑造酒店本身的主题。
播放配以主题的乐曲,能加深人们对这座酒店的印象,更能赢得一定的好感。
任何主题的酒店都会有符合自己主题文化的乐曲,在置身其中感受建筑艺术的同时,也连通着你的听觉神经。
2、空间交响乐空间也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
虽然这是音乐上的专有词,但我们从建筑的空间和形象上都能感受到这个概念带来的变化和乐趣。
从远观这座建筑,到渐渐走近,慢慢来到它的脚下,或是经过一段斜坡或是沿台阶拾级而上,细细感受这座建筑给我们呈现的这篇乐章的前奏,带着好奇与欢喜沿着灯光较暗的门廊走到边,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吸引,仿佛要加快步伐走到大厅中央直达乐曲的高潮,而一旦到达大堂后,这种由建筑的宏伟,雕塑的精美,陈设的巧妙,家具运用的贴切以及服务人员的微笑都会让人在心理产生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翱翔在乐曲高潮中,心里亢奋到极点。
这种空间形象的变化,犹如在听一首美妙的音乐,这种由视觉引起的“听”觉感受不容忽视。
远观金字塔酒店的外观,你会被它独特的建筑造型和雄壮的雕塑所吸引,随着你走近,再由狮身下面的入口慢慢地进入到大厅中,然后看到内堂壮观的景象,这些是不是都在为你演绎着一首空间的交响乐呢?3、自然之音雕塑、水景、小品、绿植作为酒店景观的组成部分,在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可以使人产生听觉上的感动,和情绪上的共鸣。
潺潺的溪水、跌宕的瀑布,有表情传达的雕塑、色彩活跃的内饰无疑不会刺激到听觉器官。
小溪在述说什么?瀑布在欢腾什么?……三、“触”之主题离人们最近的东西就是我们能触碰到的东西。
它能给你最直接的反映,是冷是热;是光滑是粗糙——一触即“知”。
坚硬的石头,冰冷的金属、温润的瓷器,轻薄的玻璃,柔软的织品,这些材料哪一样不是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一座建筑的最好纽带,或细致或粗犷,或温柔或生硬,或亲切或冷漠,都是一种默默传达一座主题酒店文化的最好语言。
狮身人面像石头的厚重感,是不是让你产生一种崇敬敬畏的心情呢?……四、“体验及享受”之主题体验与享受快乐是人们满足自身需求达到的终期目标,对于主题酒店能否满足人们的这一基本需求,是成败的关键。
而体验一座酒店,体验这座酒店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与享受的同时,更是让人们体验这座城市,体验这座城市给人们带来的深刻记忆。
金字塔酒店除了在外形及内部空间和装饰上都很好的贴合了金字塔的主题,在其经营创意上,也就是它真正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上更加注重传达金字塔几千年来带给人们讯息——宏伟、神秘,规模自是不用说,在这里你除了会看到大尺度的套房,还有大型赌场等宏伟尺度的空间和主题游乐园。
在拉斯维加斯,随处可见的主题酒店,可看见的赌场和各种时尚场所,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大量的艺术复制品,可以让人们近距离的接触和理解领略艺术作品的魅力;修整完美的道路景观,高大的绿植,气派的雕塑,蓝蓝的天空,潺潺的河水,规模庞大的广场,让你一览拉斯维加斯这座城市的风景,领略独特的异国风情。
体验主题酒店的同时,也体验了这座城市,感受到这座城市所给予的别样感受。
五、给我国主题酒店发展带来的启示1、特色文化和个性化的突破我们看到拉斯维加斯这座城市由“罪恶”的赌城发展成为今天的旅游大城,其中的发展演变由一座座个性独特的主题酒店就能辨出一二,虽然酒店很多,又都相差不远,但是每一座主题酒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特殊的粉丝群体,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入住的酒店,各得其利,各享其乐。
城市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当然我们承认赌场的重要地位,这是一项产业,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产业,我国虽不提倡这样的产业,但也可以探索一条自己的个色道路,比如玉石交易、丝绸展示、草药集散等。
在此基础上,每一家主题酒店应完善丰富自己的主题文化,不随波逐流。
2、建筑外观设计上的创新现在很多主题酒店打着某某主题的旗号却让人只能从主题的名字中看出到底是某一主题的酒店,内部装饰和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主题酒店,唯独外部建筑造型没有新意,尽管入住享受体验的都很美好,但难免会让人有些意犹未尽。
3、形式与文化内涵的统一追求特有的文化主题,不是仅仅把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元素拿来堆砌,越多越好。
主题文化的营造要真正具有文化意义。
提升设计策划者或是建造师的文化修养,对提升主题酒店的品质尤为重要。
一个杂志的好坏核心在主编,一座建筑的成败重点在建筑师,而要打造一座真正的主题酒店,城市管理者、建筑师、设计师、策划人员都负有相关责任,只有几个方面都协调一致才能把主题文化真正的发扬光大,才能让一座城市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1] 魏小安.主题酒店:时代的呼唤市场的需要.饭店现代化,2005,(9).[2] 于荀.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剖析.中国地名,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