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专用)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牢固的法纪观念,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兽医专业学位所要求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兽医类别技术创新、开发、应用及推广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1.政治思想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术;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兽医诊疗、兽药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兽医卫生监督检疫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外语水平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4.身心素质具备承担本类别范围内相关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研究方向1.基础兽医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动物生理机能调控、动物及病原进化、生物活性物质生物学作用、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病毒与宿主细胞非编码序列的功能分析、创新兽药研究、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食品安全研究等。

2.预防兽医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动物重要疫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动物重要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诊断和防制新技术及新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应用等。

3.临床兽医学主要包括畜禽临床常见普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技术;动物生殖内分泌、生殖免疫调控机理、动物繁殖障碍发生机制及防治技术;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筛选、应用及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及评价、中医针灸技术的治病机制;动物肿瘤致病机理与防治及动物麻醉与器官保护等。

三、基本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8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6学分(不少于半年的校内外实践以及其它形式的实践)。

四、培养方式1.培养方式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内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校课程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

在校内外本类别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管理等实践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工作完成后须提交实践总结报告。

学位论文既可结合实践工作完成,也可在校内科研基地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完成。

2.指导方式学位论文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

校内导师应具有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水平人员担任。

若校外导师为招生导师(第一导师),则校内导师(第二导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博士学位。

校内导师侧重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

校外导师侧重负责指导实习和实践过程管理。

学生的论文选题、研究指导和论文写作指导由两位导师共同承担。

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考试及格方能取得学分。

4.学术报告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参加导师所在团队组织的学术活动。

毕业前每人做2次以上读书报告或提交3份读书报告笔记,提交1份文献综述报告、1份研究进展报告。

报告时间由学生与校内导师协商确定。

5.实践教学实践环节须深入本类别校内外基地,与科技攻关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指导教师须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并指导其开展实践工作。

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3年基本学制安排。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合格但不计入总学分。

非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1 必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 1 1 必选其一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1第一外国语48 3 1必修学科必修课程基础兽医学专题64 4 1预防兽医学专题64 4 1临床兽医学专题64 4 2文献阅读与专题报告32 2 1选修课分子生物学32 2 2选修,至少选8学分免疫组织化学32 2 2兽医影像学32 2 2动物生理学研究技术3222动物细菌学实验技术1611动物病毒学实验技术1611免疫学实验技术1611寄生虫学实验技术1611生物信息学概论32 2 1科技论文写作16 1 2动物毒理学专题32 2 2实践环节实践总结报告 6 必修补本课程家畜生理学由导师指定任选2门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与胚胎学兽医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临床诊断学总学分六、考核办法1.课程考核课程考试一般以笔试为主。

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2.文献综述要求阅读文献4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占30%以上,并根据综述内容和生产实际提出学位论文题目。

3.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中期考核前完成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要公开举行,由5人以上本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通过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4.中期考核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实践情况、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等。

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1.选题在两位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兽医类别的实际需求,是畜禽养殖领域或养殖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畜禽疾病发生机制、病原鉴定、疫病防控、治疗药物筛选等具体命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等开展试验研究。

2.研究时间要求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从开题报告通过到论文答辩)。

3.研究要求开题报告通过后即按要求进行研究工作。

要求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实验、观测、规划设计或调查。

实验、观测、规划设计或调查等均应有原始记录,要按照导师要求定期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4.论文形式论文形式必须是一篇科研论文,但内容可以涉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技术和应用基础理论试验研究、兽医新产品开发方案、案例分析等,要有丰富详实的数据分析和完整的逻辑推理,必须避免资料汇编、文献综述、技术规程、企划书等形式。

5.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写作要条例清晰,内容具体,结构规范,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数据真实,统计分析科学,版式符合《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否则不接受答辩。

6.质量要求学位论文须根据实践工作与研究内容进行写作,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应用性;论文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兽医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动物疾病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作者个人的新见解;论文须符合学校对查重结果的要求;论文应以中文撰写,字数不少于2万字论文。

八、答辩与学位授予1.学位论文提交时间申请夏季答辩的应在当年3月1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4月15日前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

申请冬季答辩的应在当年10月1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11月15日前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

具体要求以当年通知为准。

2.学位论文提交程序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的论文必须有导师亲笔签名“同意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论文质量进行初审(预答辩),并由学术方向带头人签名同意方可进入质量审查程序。

3.学位论文质量审查提交的正式论文必须通过质量审查方可参加答辩。

首先是查重审查;查重合格方可进入论文评阅程序;论文评阅通过方能取得答辩资格。

4.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学位论文通过质量审查之后,可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答辩申请,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上报校学位办审核批准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且须有 1 名以上外单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

论文答辩对所有教师、学生开放,学生宣读论文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回答问题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毕业与学位授予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专业学位授予要求的,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申请表》,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授予兽医硕士学位。

九、文献阅读非全日制兽医硕士在学习期间应阅读本学科相关文献,建议阅读文献如下,除必读文献外,还应由导师从选读文献中选择3-5种作为必读文献。

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必读或选读)1 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孙树汉主编,人们军医出版社,2001 必读2 畜牧兽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必读3 genes ⅦBenjamin Lewin 主编,Oxford选读University Press and Cell Press,2002 年4 PCR 技术实验指导 C.W.迪芬巴赫、G.S 德维克斯勒主选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5 Textbook ofJames G. 主编,第三版选读VeterinaryPhysiology6 病理学技术王伯沄、李玉松、黄高昇、张远强主选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年7 当代药理学刘耕陶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选读社,20088 动物毒理学沈建忠中国农业出版社选读9 动物生理学柳巨雄,杨焕民,高等教育出版社,选读2012年10 动物生理学前沿胡仲明、柳巨雄主编,吉林人民出版选读社,2003 年 8 月11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萨姆布鲁克,D.W 拉塞尔主编,科学选读出版社,2002 年12 分子药理学张庆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选读13 生殖内分泌学Samuel S.C. Yen, Robert B. Jaffe,选读Robert L.Barbieri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年14 细胞毒理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选读15 细胞生物学刘凌云,薛绍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选读社,2002 年16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年选读17 医学细胞生物学高志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选读18 应用分子药理学王晓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选读19 中国兽药杂志中国兽药药品检测所选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