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有答案)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有答案)

实验探究题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

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 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HCl 。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酸性、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石蕊试剂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显红色 。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管道,污染环境等等 。

(写一条)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 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
是 O H CO Na CO NaOH 2322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 ,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 2或 H 2。

【查阅资料】①Na 2CO 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 2被NaOH 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 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 。

【拓展延伸】Al 与NaOH 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 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 2O= 2 (6)NaAlO 2 +3A↑。

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

3、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O H FeCl HCl O Fe 2332326+=+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稀盐酸_____,溶液变为无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无色酚酞溶液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
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NaOH CaCO CO Na OH Ca 2)(3322+↓=+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 2CO 3溶液,无明显现象。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223222CO O H NaCl HCl CO Na _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___Na 2CO 3_____。

4、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
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______。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
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


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
实验操作是___先滴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滴加水_____。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
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瓶内温度升高,导致气压增大,第二次是由氢气生成,导致气压增大_______。

5、小军同学在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时,对一些沉淀物质的颜色产生了兴趣。

老师告诉他氢氧化铜是蓝色、氢氧化铁是红褐色,让他自己探究氢氧化亚铁的颜色。

下面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查阅资料]
(1)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2)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

(3)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

[提出猜想]氢氧化亚铁是浅绿色。

[实验过程]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

请补充完成下表:
[学习交流]
(1)氢氧化亚铁是白色而不是浅绿色。

(2)小军联系到CO2与C的反应,认为FeCl3溶液可以转化为FeCl2溶液。

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而+2价是处在0价和+3价之间。

6、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
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一会儿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足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 O2时,H2 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猜想A:可能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H2 O2,使红色褪去;
猜想B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太大,使红色褪去。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 O H O H O Na 2222222+=+
7、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 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 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

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 增加鱼塘里面的含氧量 ,仪器a 的名称是 烧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

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 ,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为Ca(OH)2。

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强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往实验后的溶液里面
通入二氧化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 2与H 2O 反应有Ca(OH)2生成 CaO 2与H 2O 反应无Ca(OH)2生

(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2)(222O OH Ca O H CaO 。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适量的MnO 2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猜想 A 正确
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放
入试管中, 加入大量水稀
释,然后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但很快又褪去 猜想 B 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