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古代立法;古代民事和刑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
(2009年单选39)(分数:2.00)A.决事比B.封诊式C.指挥D.廷行事√解析:解析:封诊式,是秦代关于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原因、治狱程式、调查勘验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同时也包括一些具体的案例。
廷行事是秦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故本题应选D。
决事比是汉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
3.历史上最早以“式”为法律形式的法典是( )。
(2011年单选43)(分数:2.00)A.封诊式B.贞观式C.大统式√D.武德式解析:解析:南北朝时,西魏编定《大统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式”为形式的法典,这是立法形式的一大发展,影响及于后世。
4.唐律的篇目数是( )。
(2010年单选32)(分数:2.00)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解析:解析:唐律共12篇500条,首篇《名例》,大致相当于近代刑法的总则篇,而第二至第十二篇则相当于近代刑法的分则篇。
唐律的第二至第十二篇分别为:《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故本题应选C。
5.《法经》中规定量刑原则的篇章是( )。
(2013年单选33)(分数:2.00)A.盗法B.网法C.捕法D.具法√解析:解析:在篇目结构上,《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网(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
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部分。
故本题应选D项。
6.《法经》中规定“六禁”的篇目是( )。
(2010年单选43)(分数:2.00)A.贼法B.盗法C.具法D.杂法√解析:解析:在篇目结构上,《法经》共有6篇:一为(/盗法》,二为《贼法》,三为《网法》,四为《捕法》,五为《杂法》,六为《具法》。
《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
故本题应选D。
7.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私自修订法律,并书之于竹筒,称为“竹刑”。
这位大夫是( )。
(2013年单选32) (分数:2.00)A.邓析√B.叔向C.子产D.范宣子解析:解析:大夫邓析于公元前502年私自修订郑国法律并书之于竹简,称为“竹刑”。
故本题应选A项。
8.中国古代“改法为律”始于( )。
(2012年单选33)(分数:2.00)A.周公制礼B.商鞅变法√C.邓析“竹刑”D.“约法三章”解析:解析:商鞅“受《法经》以相秦”以后,在变法过程中,将《法经》改变为秦律,史称“改法为律”。
故本题应选B。
9.首次明确区分律和令,从而解决了秦汉以来律令混杂问题的古代律典是( )。
(2013年单选37)(分数:2.00)A.晋律√B.新律C.北齐律D.北魏律解析:解析: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诏颁《晋律》。
《晋律》将律和令明确分开,解决了汉以来律令混杂、矛盾的局面。
故本题应选A项。
10.隋《开皇律》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历史蓝本是( )。
(2011年单选37)(分数:2.00)A.北齐律√B.北周律C.大业律D.陈律解析:解析:隋《开皇律》以《北齐律》为基础,如延续了《北齐律》的12篇体例,在《北齐律》基础上正式确立“十恶”罪名等。
11.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
(2010年单选36)(分数:2.00)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解析:解析:《武德律》为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制定颁布,是唐朝立法的开端。
它以隋朝文帝《开皇律》为基础,增加53条新格制成,其篇目“一准隋开皇之律”,没有太多变化。
《贞观律》是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之子)贞观年间编纂的;永徽律是唐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永徽年间编纂的。
故本题应选A。
12.《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 )。
(2009年单选36)(分数:2.00)A.长孙无忌√B.魏征C.陈群D.武则天解析:解析: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李勋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
故本题应选A。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
(2009年单选38)(分数:2.00)A.《开皇律》B.《大明律》C.《宋刑统》√D.《开元律》解析:解析:宋太祖建隆四年在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的奏清下。
开始修订宋朝新的法典。
同年7月完成,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其全称是《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放本题应选C。
14.颁布《重法地法》的朝代是( )。
(2009年单选32)(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解析:解析:所谓重法地法,是指对某些特定地区的特定犯罪规定判处重刑的法律制度。
北宋先后制定《窝藏重法》、《贼盗重法》等重法。
重法地法的推行。
实际上使非常之刑基本代替了《宋刑统》中的贼盗律,不仅加重了对贼盗犯罪的处罚,而且打破了正常的法律秩序,对封建后期的刑罚制度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题应选B。
15.元朝由江西地方官府整理圣旨、条例而形成的法规汇编是( )。
(2011年单选39)(分数:2.00)A.大札撒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元典章√解析:解析:大蒙古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铁木真于公元1225年下令编纂颁布札撒和训令,史称《大札撒》。
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令右丞相何荣祖等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名日《至元新格》。
《至元新格》是元朝统一中国后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大元通制》颁行于元英宗至治j年(公元1323年),分为诏制、条格、断例、别类四部分。
篇目分为20篇。
《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是元朝由江西地方官府整理圣旨、条例而形成的法规汇编。
故本题应选D。
16.中国古代婚姻法律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休妻权的限制,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
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 )。
(2009年单选35)(分数:2.00)A.丈夫B.公婆√C.自己的父母D.夫家的祖辈解析:解析:“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孝,如此已尽子媳之道,不能休妻。
故本题应选B。
17.规定“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本俗法”的朝代是( )。
(2010年单选41)(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解析:解析:元朝统一中国以后,虽然受到儒家所倡导的封建礼教纲常的影响,但仍保持某些蒙古族原有的传统。
特别在婚姻方面允许依照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习惯行事,而不强求划一。
至元八年(1271年)定制:“诸色人同类自柏婚姻者,各从本俗法。
”汉族禁止“有妻更娶”,但蒙古习惯法“札撒”却允许蒙古人一夫多妻。
此外,蒙古人实行“父兄弟婚”,即子可以收父妾,弟可以收兄妻,兄可以收弟妻。
但汉人除弟收亡兄妻外,上述亲属乱伦或重婚均为法律所严令禁止。
故本题应选C。
18.下列关于明朝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2010年单选45)(分数:2.00)A.主婚权属于徂父母、父母,嫁娶违律的,独坐主婚者B.七出仍是丈夫休妻的理由,义绝不再成为婚姻解除的条件√C.婚姻缔结须有婚书和聘礼,同姓、同宗无服亲及良贱不得为婚D.继承采取“嫡庶无别,诸子均分”的原则,承认奸生子的继承权解析:解析:明律对婚姻的解除条件“义绝”作出新的解释:“义绝之状,谓如身在远方,妻父母将妻改嫁,或赶逐出外,重别招婿,及容止外人通奸。
又如本身殴妻至折伤。
抑妻通奸,有妻诈称无妻,欺妄更娶妻,以妻为妾。
受财将妻妾典雇,妄作姊妹嫁人之类。
”这种认定侧重于婚姻关系本身的状况。
与唐律义绝条件中注意夫对妻、妻对夫族的殴杀罪、奸非罪,以及妻对犬的谋害罪有所不同。
但不管怎么说,义绝仍是明朝婚姻解除的条件。
故选项B不正确。
19.下列关于唐朝继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2012年单选38)(分数:2.00)A.女子不享有财产继承权B.只有法定继承,不承认遗嘱的效力C.无论宗祧继承还是财产继承,皆采用嫡长子继承制D.财产继承沿袭两汉以来的“诸子均分”原则√解析:解析:在唐朝,女子出嫁后,不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但在窀女可分得相当于未婚兄弟聘财的一半之财,作为置办妆奁之用。
故选项A错误。
在唐朝,若生前立有遗嘱,则不按法定顺序继承,采遗嘱优先的原则。
故选项B错误。
宗祧继承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但财产继承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而采用“诸子均分”制。
故选项C错误,本题应选D。
20.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 )。
(2009年单选34)(分数:2.00)A.傅别√B.契券C.质剂D.出举解析:解析: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周礼》载:“听称责(责同债)以傅别。
”为了保证债的履行,要求当事人订立契约“傅别”。
“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故本题应选A。
21.宋代把未缴纳契税未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 )。
(2012年单选39)(分数:2.00)A.红契B.白契√C.质剂D.傅别解析:解析:在宋朝,缴纳契税并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赤契”、“红契”;未缴纳契税未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白契”。
故本题应选B。
22.通过立法规定房屋出典后失火焚毁的风险责任分担原则的朝代是( )。
(2011年单选41)(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解析:解析:通过立法规定房屋出典后失火焚毁的风险责任分担原则的朝代是清朝。
23.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 )。
(2009年单选37)(分数:2.00)A.惯犯B.偶犯C.故意D.过失√解析:解析:在上占一些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被称为“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被称为“非终”。
故本题应选D。
24.据《魏书,刑罚志》记载,北魏延昌三年,冀州阜城之民费羊皮为葬母而卖女为婢,按律当死。
此案在朝野引起巨大争议,后经宣武帝权衡各方意见,作出最终裁决:“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
”关于此案判决所遵循的法律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013年单选36)(分数:2.00)A.亲属相犯,罪不至死B.为伸张孝道,可特赦罪责√C.诏令与律条冲突时,须依律断案D.子女的人格从属尊长,不受法律保护解析:解析:羊皮卖女葬母,“按律当死”,这表明A项原则在古代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