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院目录第一章总论41.1工程名称与承办单位4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41.3工程提出的理由51.4建设内容与规模61.5实施进度61.6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61.7社会效益分析和结论6第二章工程背景及必要性82.1工程提出的背景8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工程简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程区简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工程单位简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场址与建设条件124.1场地124.2建设条件13第五章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155.1建设理念155.2建设内容与规模15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196.1工程组成196.2建设方案的确定196.3主要建筑物设计方案206.4总平面布置246.5公用工程26第七章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327.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327.2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327.3治理方案347.4绿化367.5环境影响评价367.6消防及安全37第八章节能方案分析398.1节能的必要性398.2能耗分析408.3节能措施408.4节水措施42第九章工程管理449.1基本要求449.2管理总述449.3质量管理449.4进度管理469.5合同管理469.6资金管理469.7现场管理479.8工程实施479.9工程实施进度48第十章工程招投标5010.1招标原则5010.2招标范围5010.3招投标程序5010.4招标方式5310.5招标公告发布53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5511.1投资估算5511.2融资方案56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5712.1结论5712.2建议57第一章总论1.1工程名称与承办单位1.1.1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市光荣福利院建设工程1.1.2工程承办单位工程承办单位:****市民政局1.1.3工程拟建地点工程拟建地点:****市****区****南岸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民政部19号令发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河南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2011年河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6)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7)工程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的其它基础资料。
1.2.2研究工作的范围根据工程建设条件的实际状况,通过对工程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场址、工程技术方案、工程的组织管理、工程实施计划、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以便为工程的融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3工程提出的理由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更好的改善城镇“三无人员”、残疾人、孤儿、伤残军人、弃婴、弃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并为其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场所,故提出建设该工程。
1.4建设内容与规模根据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编制的《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确定工程建设内容为老年人用房(入住服务用房、生活用房、卫生保健用房、康复用房、娱乐用房、社会工作用房)和行政办公及辅助用房。
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平方M,其中建筑占地面积***平方M,总建筑面积***平方M,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公寓楼及相关配套设施。
建成后可容纳500个床位。
1.5实施进度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程序进行,本工程自可研报告编制报批,建设期为12个月,为2011年4月—2012年4月。
1.6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该工程概算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资金***万元,工程单位自筹***万元。
1.7社会效益分析和结论本工程的建设从当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兼顾发展,因地制宜,合理的确定了建设水平。
工程通过建立集中的养老场所,从老年人的根本利益出发,重点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根本利益,让老年人和全体人民一道共奔小康,从而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工程实施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市的养老现状、扩大养老设施规模、完善服务功能、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做到“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工程社会效益显著。
该工程符合国家政策,是完善****市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功能的重要工程,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因此尽快建设该工程是可行的,必要的。
第二章工程背景及必要性2.1工程提出的背景光荣院是为入住的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休闲娱乐和社会工作等服务,满足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基本需求的专业照料机构。
加强老年养护院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
与此相伴,老年人口中失能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长期照料需求迅速扩张。
中低收入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其中的重点优抚对象、“三无”老人及低保空巢老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对他们的照料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单纯依靠家庭和社区服务已不能使他们得到切实有效的养老服务。
因此,加强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机构建设。
2005年以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失能老年人的养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将爱心护理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积极探索和实施‘爱心护理工程'”。
2008年初,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又再次强调:“要加大工作力度,抓紧立项,争取有实质性进展”。
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工程建设是减轻现实社会养老矛盾的客观要求****市的养老方式大致与全国相同,多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
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这样一种家庭结构模式,另一方面,也导致养老抚养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10.1%,以及未来2050年的33%。
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
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因此,探索建立集中供养的敬老养老机构,对缓解乃至解决这一社会现实矛盾,非常必要。
2、工程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老年人不仅不是社会的包袱,而应该是社会财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近40-50年间,全市老龄人口群体也不断增大,因此,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切实解决好养老问题。
建立集中的敬老养老中心,其目的就是从老年人的根本利益出发,重点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根本利益,让老年人和全体人民一道共奔小康,从而实现全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3、工程建设是加快当地社会服务、养老事业发展的需要本工程实施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养老现状、扩大养老设施规模、完善服务功能、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
因此,可以认为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第四章场址与建设条件4.1场地4.1.1工程选址原则工程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一下条件:1、地形平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2、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3、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4、避开商业繁华区、公共娱乐场所,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
4.1.2工程选址工程建设地址选择在****市****区****南岸(原****区林科所用地,详见工程选址意见书)。
占地面积约43亩,工程区交通便利,周围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
4.2建设条件4.2.1地形工程区属于大别山区,地势略显西高东低。
地面海拔高度平均约为48.9M。
4.2.2气象条件该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水充沛,冷热同季。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3.5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长,常年无极端恶劣天气,适合工程建设的需要。
4.2.3地质条件该区域地形平坦,地貌为第四纪冲堆积平原;地层结构简单,第1层为耕植土层,平均厚度0.65M,压缩性高;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土质比较厚,压缩性低,承载力高。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基属稳定地基,适合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和测试数据判定,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三类,地震烈度为VII度,建筑物按VII度设防。
4.2.4城镇规范及社会条件本工程建设符合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工程建设大大改善****市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功能,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4.2.5公用设施条件供电:该区域城网改造已全面完成,电网布局更趋合理,完全可以满足城乡用电需要,可充分保证新增工程供电。
供水:城市自来水管网已接通,可以满足工程用水需要。
电信:该区域电信设施可充分满足工程通讯需要。
4.2.6施工条件本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砂石、钢筋、水泥、石灰等均在本区内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
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
第五章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5.1建设理念5.1.1确定依据:1、以人为本,创造以人的居住行为为核心的内、外部空间环境,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
2、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力求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
3、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