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通用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通用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悠然见南山。(4)星河欲转千帆舞
《饮酒》(其五)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境 •
(2)问君何能尔 •
(3)山气日夕佳 ••
简陋的房屋 如此,这样
傍晚
2.根据提示默写。
(1)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
写沿途之景,隐含漂泊之情;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
3 (1)易安居士 宋 婉约(2)语不惊人死不休 庄子·
逍遥游
4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
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 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5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
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 强烈不满。
【译文】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 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 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 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 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 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 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春望》
杜”。与
并称“小李杜”。
3.下列有关《赤壁》的鉴赏有误的一项( C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 ;“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 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诗假中设的东“风前不朝助”周指瑜东,吴二破乔曹定赤会壁被之曹战操的锁时进代铜雀台, 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 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第二十五课 诗词五首
RJ·八年级语文上册
快速对答案
《饮酒》(其五)
提示:点击
1 (1)简陋的房屋(2)如此,这样(3)傍晚
进入习题
2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3)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3 元亮 潜 靖节 东晋 田园
4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作者从恬淡的田园生
《雁门太守行》
1.写出下列诗句用的典故中的人物名称。 (1)半卷红旗临易水( 荆轲 ) (2)报君黄金台上意( 燕昭王 ) (3)提携玉龙为君死( 雷焕 )
2.根据提示默写。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
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
5.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 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 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②至,零落同草莽。
5.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是 为了表现什么。 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一方面表现风势很大,半卷红 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体现行军时偃旗息鼓,高度戒 备,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写了出来。
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 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
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4.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 的作用。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 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 “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 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 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向”字表现出我军将 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 的紧迫。
,极富表现力。
4 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5C
《雁门太守行》
1 (1)荆轲(2)燕昭王(3)雷焕 2 (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2)报君
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3)角声满天秋 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3 李白 诗鬼
4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
活中领悟到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由衷 的喜爱)
5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
、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 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6 穷巷 荆扉 虚室
7 《饮酒》(其五)中南山美好的晚景显出不可名状的美,成 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表达 了诗人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情感。这首《 归园田居》(其二)中幽深的小巷、甜美的乡村,有的只是 淳朴美好、自然和谐,诗人借乡村清贫而美好的生活来显示 自己抱贫守志之心和对权诈虚伪官场的厌弃。
5 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一方面表现风势很大,半卷 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体现行军时偃旗息鼓, 高度戒备,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写了出来。
6 表达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
《赤壁》
1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
牧之 樊川居士 小杜 李商隐
3
A(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甲光向日金鳞开
,
。
(2)李贺《雁门报太君守黄行金》台中上表意达了古人“士提为携知玉己龙者为死君”死的志趣
的诗句是:
,
。
(3)《雁门太角守声行满》天中秋从色听里觉和视觉两塞方上面燕写脂战凝地夜气紫氛的诗
句是:
,
。
李白
3.李贺,与
、李商隐三人并称诗“鬼唐代三李”,是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后人称为“
”。其诗
的诗句是:
,
。
(3)《春望》中作者感移时情花于溅物泪,表达感恨叹别时鸟事惊,心触目
伤怀的诗句是:
,
。
Hale Waihona Puke 3.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 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 然,渲染了残破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 ,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国破山河在 •
(2)城春草木深 •
(3)感时花溅泪 •
(4)浑欲不胜簪 •
国都,指长安 茂盛 时局 简直
2.根据提示默写。
(1)《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
情。
(2)《春望》中白刻头画搔了更一短个典型的浑忧欲国不思胜家簪者的形象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描写自然风光中人
物的活动,表达闲适之情;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苔痕上阶绿 ”描写草环色境入清帘幽青,流露自得之意。
(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
,
”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雾气气缭日绕夕南佳山,飞鸟结
伴飞而鸟还的相景与致还,并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哲理。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
《春望》
1 (1)国都,指长安(2)茂盛(3)时局(4)简直
2 (1)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
“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渲
染了残破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言传的诗句是:
,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3.陶渊明,字 元亮 ,又名 潜 ,私 谥“ 靖节 ”, 东晋 (朝代)人,他是 中国第一位 田园 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4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D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说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 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问君“何此能中尔有?真心意远,地欲自辨偏已”忘运言用”了表设明问作的者修从辞恬手淡法的,“ 心远”一词田,园回生答活了中“领无悟车到马自喧然”之的趣原和因人,生反真映谛了,诗表人达超了凡脱 俗、毫无名对利隐之居念生的活精由神衷境的界喜。爱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 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意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 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4 积水连山 城头残月
5 C(C项引用典故,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
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 于字里行间)
《渔家傲》
1 (1)银河(2)情意恳切(3)叹息,慨叹(4)同“漫”,空
、徒然
2 (1)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2)我报路长嗟
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3)九万里风鹏正举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 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4.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积水连山 、湍上急流、 城头残月 的 金城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