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调》教案3

《京调》教案3

《京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利用图片和影响资料,使学生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学生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国萃——京剧;认识并了解京剧中的几个行当、演奏乐器以及脸谱。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2、参与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京调》。

(课件出示课题。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结合图片和影响资料,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听赏民乐合奏《京调》:
(一)课件出示听赏。

要求:1、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音乐的韵味?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二)课件播放民乐合奏《京调》,学生听赏。

(三)听赏交流。

1、师: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的韵味?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自由说。


师小结:京剧是以皮黄为主的全国性戏剧曲种之一,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我们刚才欣赏的乐曲《京调》是作曲家顾冠仁根据京剧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唱腔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一开始就能品出京剧《苏三起解》中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味道,欢快、明了、京味十足。

大家想不想听听这段著名的唱段。

(课件播放京剧《苏三起解》的唱段。


2、走进京剧,了解京剧。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这段京剧片段,其实就是平时所说的京剧的“四大工夫”之一——唱。

那么谁还知道其它的三大功夫?(学生试说,随机介绍京剧中的“四大工夫”)
①师:京剧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

包括唱、念、做、打,分别指: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课件播放戏剧片段,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京剧的四大功夫,你们能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吗?
②了解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不仅表演形式多样,还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利,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

“净行”是指:“大花脸”,就是画脸谱的角色。

“丑行”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这位《水浒传》中的时迁一样。

③看脸谱、说脸谱、唱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


师: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性的道具。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
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
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
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

(教师带学生跟唱,并表演。

)课件播放《说唱脸谱》。

师:在外国人眼中被称为“北京歌剧”的国粹,我们知道了它展现于台前的四大功夫、四大行当,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今天老师还想让你们认识一下京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认识一下这些幕后英雄。

④、听赏京剧乐队演奏,认识京剧主要演奏乐器。

(课件出示观赏要求,并播放京剧乐队演奏片段。


听赏要求:用心听赏乐队演奏,看看你认识其中的几件乐器,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试着完成教材32页填一填。

(课件播放京剧演奏的主要乐器。


四、结合目标,当堂检测:
回到学习目标,检测本堂所学知识。

五、再赏《京调》结束本课:
(课件播放女子国乐坊演奏的《京调》。


师:《京调》带我们走进了京剧,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京调》,再次感受它富有时代气息的韵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