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专题: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在19世纪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国,一直把世界工业生 产的1/3—1/2和世界贸易的1/5—1/4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制造业最高曾占 到全球的53%。
2020/10/30
10
历史上的世界工厂—— 美国
自南北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带动了美国 的工业和交通进入了飞跃发展时期。1860年美国制成品在世界上占 第四位,19世纪80年代初升为第一名。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 等于英国的2倍,等于欧洲各国总和的一半。此后,美国工业长期保 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
基于“世界工厂”的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选择
张喜民
zhximin@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2020/10/30
1
1. 问题的由来
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 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因为在彩电、洗衣机、 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 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分额中名列第一,越来越 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境外企业的生产基地
2020/10/30
2
国外的反应
一方面,加入WTO后跨国公司普遍视中国为财富重镇, 勾画出一幅中国将加速成为“世界工厂”的画面;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威胁论”被西方媒体爆炒,与 “中国崩溃论”一起阻碍着西方资本向中国的输入。
2020/10/30
3
英国《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有一篇危言耸听的文章,竭力散布“中 国威胁论”和“世界工厂论”:“中国的邻国敬畏地注视 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变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对东亚 来说可能太强大了;这个经济大国变成军事大国只是时间 问题,东亚很可能将成为一个重大战争的爆发地。”
“世界工厂”就其最狭义的概念而言,是用来特指1820— 1880年的英国。在这些年代中,许多大宗制造品在英国能 更为有效地生产出来,比其他任何国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英国国内及海外形成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交换着前 所未有的多种多样的产品。同时,英国具有商业、金融和 政治上的优势来排挤国外的竞争对手,没有其它国家能与 英国竞争,因此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 技术看,中国还远远比不上18世纪英国在世界的地位,更比不上19世纪 以后的美国和日本。因此,与其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不如说中国只是世 界工厂的一个车间。
2020/10/30
16
5.制造业的全球化方式发生新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全球化方式: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 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 国外制造产品,销售给东道国或其他国家 。
11
历史上的世界工厂——日本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根据世界银行的 资料,1965—1980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3%;1980— 1991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2%。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 超过了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经济强国。199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62.0%。
2020/10/30
13
4.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 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日益成为 世人关注的焦点。
具有标志性的是一大批重要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 如钢铁、水泥、摩托车、集装箱、冰箱、空调器、微波炉、 数字程控交换机、彩电、玩具、收录机和计算机配件等。 据初步统计,中国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业产品多达上百 种。(见下页表)
2020/10/30
5
国内的反应
一方面,有人欢呼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视之为中华文 明复兴的吉兆;
另一方面,也有人将中国做“世界工厂”看作是中国沦为 世界低科技产品制造基地以及粗糙产品的仓库,并为中国 人沦为世界的“蓝领”而悲哀。
2020/10/30
6
2. 世界工厂的含义与特征
在经济学文献中,对世界工厂还没有确切的定义。
6.1 出口加工模式
出口加工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加工贸易方式拓展国际市场。 当企业处于加工能力较强、设计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
都比较弱的阶段,采用这种战略模式是合理的。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
负责产品研发、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并负责产成品的全 球营销,中国制造业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加工制造(见下 页图) 。
2020/10/30
23
全球价值链的涵义
全球价值链刻画出遍布世界各地的企业间的联系。这些企 业进行着一系列相关的独立活动,为的是把一项产品或服 务从概念开始,经过生产的不同阶段,交付给最终消费者, 使用之后还要进行最终处理。
全球价值链的利益焦点不仅落在企业上,还落在企业间不 断变换的连接和合同关系上。一国企业通过和已参与全球 经济的企业建立新的联系,可以扩大自己的生产线,并在 国际范围内扩张。
2020/10/30
28
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
跨国公司负责 产品设计和开发
跨国公司供应 原材料、零部件
到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产量相当于英、德、日、法四国的总和, 占全世界的1/3以上。1914年的工业生产总值为240亿美元,比南北 战争爆发前1859年的不足20亿美元增长了12倍以上。
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 其制造业最高占到全球的40%。
2020/10/30
➢ 随着价值链的分拆,跨国公司较少全投资受资国上下游 相关的各个领域,国际产业转移对象日趋细化和分散化;
➢ 发达国家从事技术资金密集环节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非 熟练劳动密集环节的生产。
2020/10/30
21
“做工厂”或“做品牌”都是获利的 路径
➢ “做品牌”可以发挥无形资产的增值作用,为企业带来丰 厚的盈利,但品牌经营需要大量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风险, 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品牌经营赢得市场;
2020/10/30
4
美国《商业周刊》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E•加滕在2002年6月美 国《商业周刊》上撰文《当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时候》, 指出“世界越来越依赖于中国的工厂了。但是这也可能带 来供应链断裂的严重危险。”;“如果发生天灾人祸,世 界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换句话说,中国大陆对全球制 造业的重要性是否很快就会象沙特阿拉伯对全球石油市场 的影响一样?”
具有生产的规模优势和较大的世界市场份额; 在新兴产业上具有世界领先性; 具有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比较高。
2020/10/30
9
历史上的世界工厂——英国
早在18世纪,英国就在殖民地贸易和航海方面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积 累了大量原始资本,发展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革命的先驱。
2020/10/30
24
简单的价值链
设计和产品开发
A
制造
营销和销售
B
处理和再循环
2020/10/30
25
全球价值链的两种驱动力量
特征
由制造商驱动 的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的驱动者
核心竞争力 产业部门 典型产业
工业资本
研究和开发、生产、品牌 消费品、中间产品、资本品
汽车、计算机、飞机
主要的网络连接
➢ 在那些规模大的市场,为更好地服务于当地,降低制造成 本,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推行供应链群体搬迁模式,并以此 为基础,向周边市场辐射。
2020/10/30
20
价值链 “空间分割”趋势
➢ “空间分割”是指产品价值链、一项技术或整套工艺流程 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转移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实行专 业化生产,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产业整合;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机器大工业的普遍建立,英国以其 发达的纺织业、采煤业、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海运业确立了它的“世 界工厂”地位和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1760—1870年的11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了23倍,国民收入增长了10 倍,而人口只增长了3.5倍。另外进出口额均增长了7倍多。
➢ 外包的发展使“贴牌制造”成为制造业国际分工的重要方 式;
➢ 随着“贴牌制造”的广泛应用,制造业逐渐分化出品牌商 和供应商,制造业进入品牌和制造分离的时代。
2020/10/30
18
“大脑+手脚”趋势
➢ “大脑+手脚”趋势,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扩散使得竞争力的构筑不再依 靠产品价值链的整体占有,而是依据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 尽力抢占价值链条的高位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造业的全球化方式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即跨国公司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 在自己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制 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
2020/10/30
17
“品牌+制造”趋势
➢ 20世纪90年代,生产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 欧美企业“生产外包”规模年增长率达到35%;
➢ “做工厂”则可以把自己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与知名企业 的品牌和市场拓展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2020/10/30
22
6. 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选择
未来世界工厂的全球价值链
➢ 未来的世界工厂,将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的基 础上,它并不仅仅意味着某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 提高,而是由若干个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共同打造世 界工厂的全球价值链。
➢ 发达国家将愈来愈多的低附加值的制造和装配环节转移到 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而自己则抓住新产品、新工艺和新 装备的开发设计以及产品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并通过知 识产权保护,确保其领先地位。
2020/10/30
19
供应链“群体搬迁”趋势
➢ 由于生产上的前后向联系,为降低制造成本,当某一产品 转移到某一地区时,可能会引起其它供应商跟进,从而使 该产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及产品本身的生产都集中于该地 区。如果该产品只是中间产品,那么该地区还可能吸引到 价值链下一环节的跟进,从而形成产业转移的供应链群体 搬迁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