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枸杞总结

枸杞总结

2011年枸杞沟灌、滴灌灌溉制度试验总结摘要:通过小区试验,对沟灌、滴灌条件下枸杞灌溉制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初步结果表明,枸杞膜下滴灌技术较沟灌和常规地面灌溉具有更好的节水、省工效益。

关键词:枸杞;沟灌;滴灌;灌溉制度近年来,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武威市部分乡镇掀起了栽培枸杞、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业的高潮。

由于枸杞虽然以前栽植过,但规模不大,部分群众认识还不到位。

本人以凉州区水务局试验站枸杞栽植为例,从枸杞的生态特征、品种选择、栽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做个简明通俗的介绍,以期为本地枸杞栽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实现节水增收,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枸杞是多年生茄科落叶性灌木。

其叶、根、皮均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尤其是果实含有多种有机物和营养成分,具有补肾、养肝、明目、活血、抗病等作用。

枸杞的适应性较强,对温度、光照、土壤要求不甚严格,特别在干旱、沙地、盐碱地上种植,对于荒滩、盐碱地较多的地区,枸杞可作为弃荒地利用的先锋植物。

枸杞主产于宁夏、甘肃一带,但枸杞适应性很强,全国各地均有人工栽培。

枸杞喜水又怕积水,因此水分管理在其生产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枸杞周年灌水8 次左右。

进行枸杞的节水栽培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其抗旱潜能,对于改变凉州区水资源紧张、农业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低的现状,以及加速枸杞产业在凉州区的进一步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许多果树(如苹果树、桃树、葡萄等)在沟灌、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灌溉制度等,都进行了广泛、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关于滴灌枸杞需水规律的研究很少,没有一套详细的、科学的、可以供当地农民参考的枸杞灌溉制度,这将影响沟灌、滴灌技术在林果业的应用。

本文通过小区试验,对沟灌、滴灌条件下枸杞灌溉制度进行了对比试验,旨在为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为水资源合理利用、供需平衡,为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区用水管理,水利经济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的基本条件试验选择在凉州区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试验基地,海拔 1 170m,土质为沙质壤土,土壤肥力偏低。

灌溉试验用水沟灌为金塔河河水、滴灌为引用金塔河河水到蓄水池,沟灌、滴灌施肥与农业措施和常规枸杞种植一样,枸杞株行距 1 m ×2.5m。

2 试验设计方案2.1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单因子对比法,即沟灌、滴灌对比试验:沟灌、滴灌灌溉定额分别为420m³/亩、289m³/亩.种植方式是扦插繁殖:在优良母株上,采粗0.3cm,以上的已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剪成18-20cm长的插穗,扎成小捆竖在盆中用100×10-6α-萘乙酸浸泡2-3h,然后扦插,按株距6-10cm斜插在沟内,真土踏实2.2 小区布设根据采用的单因子对比试验设计两个处理,编号为 A.B,重复1次。

为2个小区,A处理(A区)为滴灌区。

B处理(B区)为沟灌溉区。

A试区面积为0.29亩,灌溉定额为A区289m³/亩,灌水次数19次(灌水定额:50m³、17×7立方米、20m³/亩);B试区面积为 1.76亩, 灌溉定额为B区420m³/亩,灌水次数8次(灌水定额:50m³、50m³、5×40m³、120m³)。

A区管网布设图如下:2.3、品种选用宁杞1号:树势强健,生长快,树冠开张,通风透光好,枝条棘刺极少,结果枝细长而软,平均长36.7cm,节间1.32cm。

扦插苗栽后当年结果,亩产干果30kg,第二年亩产干果110kg。

抗根腐病能力强,对枸杞锈螨有较强的抗性。

鲜果平均纵径 1.68cm,横径0.97cm, 果实鲜干比 4.37:1,鲜果千粒重586.3kg。

特级果率83.8%。

3、枸杞栽植技术3.1终止时间:一般在春季土壤解冻后4月中旬到5月上旬进行栽植。

3.2定干:苗木高度达到60㎝以上的,在55—60㎝高度定干。

3.3发根以前不灌水:春季地温底而气温高,枸杞很容易先发芽,而根系生长滞后,定植水后,发新根前暂时不灌水,可大大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

3.4主干支撑头水后,根据株距以行或株设置主干支撑物。

栽植面积小,密度大,以株栽植主干支撑棍。

主干支撑棍要求长度1.5m-1.7m,粗度4cm-5cm;栽植面积大,密度小,以行设置主干支撑物。

按行向在地块两头栽植水泥桩各一个,拉10号铁丝2条-3条,将铁丝固定在两头的水泥柱上。

苗木成活后及时将苗木绑扎在主干支撑棍或铁丝4水肥管理4.1灌水枸杞的需水情况因树龄、栽植密度、温度、土壤质地、不同生育期、地下水位、降水量以及土壤肥力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水分管理要视具体情况对待,沟灌枸杞应做到浅灌、勤灌、适时灌水。

一般全年灌水7-10次,灌水量200-600m3。

滴灌枸杞应做到浅灌、勤灌。

4.2土壤含水率测定采用常规土钻取土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土壤计划层深度60cm,每20cm土层取一个土样,用定点(样本观测)和整体结合记载枸杞的全生育期、生育动态、特殊现象以及自然灾害,小区产量单打单收。

6月157月127月228月89月2浇水前取土测定的土壤含水率3试验结果灌水时,参考设计灌溉定额、结合天气变化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

土壤水分一般选择水前一天,水后三天,根据测定值确定下次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

按照设计的灌溉制度,在正常气温下。

滴灌灌溉定额:289m³/亩,灌水定额:50m³、17×7立m³、20m³,灌水次数:19;沟灌灌溉定额:420m3/亩,灌水定额:50m³、50m³、5×40m³、120m³,灌水次数:8次。

滴灌比沟灌节水:420m³-289m³=131m³/亩,节水31%;滴灌比大田节水:420m³-289m³=171m³/亩,节水37%;沟灌灌比大田节水:460m³-420m³=40m³/亩,节水9%。

2011枸杞实际灌水表:4 试验结果分析4.1 枸杞生长发育状况从整个生长期看,膜下滴灌枸杞生育期生理指标优于沟灌。

4.3 试验结果分析4.3.1 枸杞各个生育期的灌水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只有一年的试验,无法对本区域自然气候条件下,枸杞全生育期的需水量的研究有一个较好的结果,更无法确定丰水年、中水年、干旱年、特大干旱年份枸杞需水量不同,确定不同频率下的灌溉制度。

需要通过长期气象资料获得参考需水量,依次指导不同频率下的灌溉制度。

4.3.2 产量与需水量的关系由于是当年种植的幼树,没有挂果,无法进行水效益的对比分析,也无法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产量与需水量的关系。

只能在以后的试验中完善。

根据以上分析,枸杞沟灌、膜下滴灌比常规灌溉节水,亩节水分别在31%、37%以上。

滴灌比沟灌和常规地面灌溉增加了工程投入,但在正常灌溉过程中人工投入减少了,其效益主要体现在节水价值方面。

5存在的问题由于沟灌、膜下滴灌技术的灌溉试验,在本区是初步试验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完善解决。

突出问题其一在滴灌:管网漏水,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

漏水是滴灌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部位有三处,主管与支管连接处,支管与滴灌带连接处,闸阀、三通、滴灌带受损。

①主管与支管连接处的漏水,主管与支管为PE软管,连接采用丝接法,个别连接闸阀有漏水现象,甚至在灌溉过程中出现软管脱接的情况;②支管与滴灌带连接处三通漏水。

这个部位的漏水与安装有关,连接孔打偏或使用非专用打孔器都会造成漏水。

对此连接发,总会漏水,目前没有好的改善办法,只能尽量完善;③滴灌带漏水。

主要是在安装过程中受损和使用过程中破坏造成。

闸阀、三通漏水主要是安装没有按规程操作,或者本身有问题。

其二、合理规划布局是滴灌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滴灌带的布设要合理、滴灌带要选择适合果树类的。

不然会造成灌水不均匀和肥料的使用不均匀。

我们初期选用的是大田密植作物的滴灌带,在65M的滴灌带长度下灌水是均匀的,但除了树根部能均与灌水外,在株间的灌水属无效灌水,水量损失较大。

其三、覆膜。

要尽可能是膜下土地平正,地膜不要太紧,可减少地膜划破。

其四、限于灌溉试验条件,仅仅依靠土壤含水量无法取得枸杞各生育期的需水量,无法对沟灌、滴灌条件下的各生育期需水量做深层次的试验研究。

4参考文献[1] 李瑞,张克斌,边振,等.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α及β多样性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9):26.[2] 张志新.滴灌工程规划设计原理与运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 胡博然,李华.葡萄园合理灌溉制度的建立[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5] 黄兴法,李光永,王伟,等.充分微喷条件下苹果树耗水量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6] 王留运,岳兵.果树滴灌需水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1997.[7] 康绍忠,史文娟,胡笑涛,等.调亏灌溉对于玉米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1998.[8] 肖娟,雷廷武,李光永,等.西瓜和蜜瓜咸水滴灌的作物系数和耗水规律[J].水利学报,2006.[9] 汪志农.灌溉排水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赵德红浅析枸杞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甘肃甘肃农业大出版社 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