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元沱小学教职工管理常规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更好适应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素质,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巴中市教育均衡性发展工作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请假制度一、事假:各单位对请事假应从严掌握。
如确需请事假,应办理请假手续。
请假应写请假报告,报领导审核。
(一)一周内的由学校批准(书面)。
(二)两周及以上的一律由学校签署意见后报县教育局审批。
教职工请事假必须经过批准后方可离校(园),假满上班应及时办理销假手续。
(三)教职工请事假,每学期累计不得超过15天。
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请事假15天以上者,经批准后仍需从16天起扣发基本工资的30%;全年累计事假超过22天,从第23天起停发本人事假期间的基本工资,并不计发年终奖金(含每年的第十三个月的奖励工资)。
(四)事假期间不发放误餐补贴,不计算工龄。
(五)全年事假一般累计不得超过1个月。
二、病假:教职工因病请假,应持病历、医院建休证明和本人书面报告到学校办理请假手续,经批准后方可离开校(园),不得以建休证明代替请假报告。
在特殊情况下,可在两天内补办请假手续,学校则根据病情及建休证明,决定请假天数。
(一)连续病假达一个月以上的,单位领导批准,报县教育局备案。
连续病休超过一个月要求上班,需由本人书面报告,说明健康恢复情况(附医院康复证明),能否坚持正常工作,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上班。
(二)连续病假在两个月以内,发给工资。
连续病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工资: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工作年限满10年的,发给本人基础工资。
(三)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工资: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基础工资的70%;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发给本人基础工资的80%;工作年限满二十年及以上的发给本人基础工资的90%。
(四)病假期间工资低于本地最低生活费标准的,按最低生活费执行。
(五)连续病假达到三个月或全年累计病假达到66天,不发年终奖金。
(六)工作人员请假期间享受本规定的生活待遇,应有医疗机构证明,并经主管领导机关批准。
(七)病假期间不发误餐补贴,拿病假工资的时间,不计算工龄。
(八)患有慢性病(特殊病种除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如不能连续工作两个月以上的,学校有责任劝其离岗治疗休养,其病假期间待遇按上述执行。
三、婚假、产假:根据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三天婚假。
另根据《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推迟三年以上依法登记结婚的为晚婚。
凡晚婚的初婚者,延长婚假二十天,并要求初婚男女双方都达到晚婚年龄,才能增加婚假。
一方初婚并达到晚婚年龄,另一方再婚,初婚一方可享受完婚假。
产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
其中产前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妇女24岁以上生育为晚育,对晚育的初产妇,延长产假30天。
妇女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延长产假30天,夫妻不在一地工作的,给予男方20天照顾假,待遇比照探亲假处理。
产假(含“小产”)期间工资照发,如占用寒、暑假的,占用多少天可以延长多少天(不含“小产”)。
四、丧假:根据有关规定,职工的直系亲属(含配偶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可酌情给予一至三天丧假(路程假另给),丧假期间工资照发,车船费全部自理。
婚丧假手续:同事假手续。
五、其他:(1)教职工若有不经请假擅离职守的(含假满不上班的),一律按旷工论处,矿工不满1天的,按1天计算,旷工者除扣发当月奖金外,同时扣发其旷工工资,所工资、奖金作为本单位办公费收入。
(2)一年内连续旷工15天或累计旷工30天,按自动离职处理。
以上工作学校领导专人负责,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3)正、副校长、教导主任连续病、事假或因公出差在三天以上,应报县教育局批准(病假附医院证明)第三章考核制度一、各村级小学(幼儿园)应根据主管部门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健全教职工的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
加强管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二、考核分定期和过程性考核两种:定期考核以教职工平时工作的考查为基础,每期进行一次;过程性考核是对教职工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的考核,由学校根据需要安排。
考核应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考查,必要时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及家长的意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准确、恰当。
考核的结果应正式通知本人,并记入本人业务档案,是晋升职务、晋升工资和评优表彰的依据。
三、考核内容及细则见《元沱小学教职工工作考核办法》。
四、大中专毕业生经招聘录用后,待试用期满,并经考核为合格及以上者,应由本人申请并总结试用期期间的工作情况,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给予定级和续聘,确定其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
对试用期有以下列情况之一者,将延长试用期或解聘:(1)旷工累计在一周以上(含一周)(2)事假累计满15天或病假累计满66天的(3)有违法、违纪行为的(4)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5)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的(6)不能胜任工作或工作中造成较大失误的(7)有其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一年,一年内仍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报县人才交流中心给予解聘。
第四章奖惩制度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教改、课改、科研、后勤、学校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由学校或报上级给予表彰、奖励。
其办法可分为:通报、授予荣誉称号。
对成绩突出,受到表彰的教职工,在评审职称、晋升工资时,可优先考虑,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而由功底深厚,成绩优异的教师,可推荐参加特级教师、小学中高级教师的评审。
二、教职工如有歧视、体罚、侮辱学生,造成不良后果的,违背职业道德,品行不良的,由学校或报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不服从组织安排的教职工或逾期不到岗的均按旷工论处,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对教职工中个别人员无理取闹,寻事生非,破坏纪律,影响学校安定团结的,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制裁,违法者依法处理。
第五章聘任制度一、聘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在编制允许的范围内,坚持“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二、聘任期一般为1-3年。
根据工作需要可续聘。
续聘双方应在聘任期满前两个月内重新办理聘任手续。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职工,为拒聘人员:1、本人不应聘的;2、本人要求聘任,但经协调小组多次协调,仍不上岗的。
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职工,不能拒聘:1、试用期未满的;2、调入人员与校约定服务期未满的;3、校推荐在职进修毕业后约定服务期未满的。
五、拒聘人员的安排和待遇:1、拒聘人员自拒聘之日起,因办理调出本校或辞职等手续。
否则,按自动离职处理。
2、拒聘期间不计工龄、教龄,只发职务工资(含10%)、职务补贴、未冲销津贴和教龄津贴。
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职工,为待聘人员:1、不符合聘用条件的;2、因编制和岗位有限,无岗位安排的;3、教师学期中途上班,难以安排上岗的;4、在聘期内被解除聘任合同的。
七、待聘人员的安排:1、待聘人员可由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安排非岗位性的临时工作安排业务进修。
2、待聘人员中,凡符合病退条件的,应办理病退手续。
3、待聘人员要求调出、辞职的,可按有关政策和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应手续。
八、待聘人员的待遇:1、服从学校安排承担临时性工作或进行业务进修的,计算工龄,但不计算教龄;可参加年度考核,若符合条件,可参加正常调资;可降低标准参加学校内部结构工资。
2、不服从学校安排或学校无工作安排的,不计算工龄和教龄,不参加年度考核,也不能参加正常调资;不参加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分配,第一学期,扣发“绩效工资”中除30%以外的所有津贴、补贴、奖金;第二学期再扣发30%活的津贴。
自第三学期起,再扣发一定比例的职务工资(含10%)、职务补贴及教龄津贴。
九、聘任教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给予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4、严重失职的,徇私舞弊,给学校利益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的;5、实践证明,不胜任被聘岗位工作的;6、在聘期内,因违法犯罪受到管制以上刑罚的;7、因病(伤)等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岗位职责的。
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职工,不能解聘:1、因公负伤、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2、妇女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3、患重大疾病在治疗期间或患特殊病种的。
十一、凡上述拒聘、待聘、解聘人员的名单、资料均由学校严格把关,并报县教育局审核、备案。
第六章培训制度一、学历培训:根据二十一世纪“园丁工程”的要求,到2010年,中小学教师要达到大学及以上学历。
为此,凡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中师(含中师)以下学历的教师必须参加学历培训。
(一)培训形式:自学、业余为主。
(二)学费报销比例和方法:1、对首次进修学历的,待学习结束后,凭高一级层次的学历证书,报销学费的70%(自学考试人员报销全部的报名费),书本费自理;2、对再次提高学历层次的,待学习结束后,凭高一层次的学历证书,报销学费的50%(自学考试人员报销报名费的80%),书本费自理;(三)经费来源:建立培训奖励基金,主要有职工“职教经费”和继续教育中学历培训的“专项经费”组成。
二、非学历培训:(一)目标: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养和提高教师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能力。
(二)原则:分层分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按需施教。
(三)对象:所有在职在编人员。
(四)种类: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全员培训等。
(五)形式:集中培训,以考代训、校本培训。
(六)奖励:对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或取得优秀成绩的个人,将给予50-200元不等的奖励。
第七章执行时间本规章制度从2007年3月份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