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为幼儿园形成美术特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面贯彻新课程精神的背景下,反思幼儿园美术教育,在理念与实践上都符合新课程精神。
我们的实践是共同性课程中美术教育课程园本化的具体体现。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园本化基本思想:
(一)生活充满艺术,艺术存在于生活中。
幼儿视觉感知到的美好的人和物,都是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源泉。
美术教育就是把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充分揭示,并让幼儿不断积累美的经验。
为此,提出幼儿美术教育指导思想:“以幼儿真实生活为背景,以写实写意交融为手段,让幼儿创造性的表达生活。
”从这一思想出发,在指导策略上强调“三重”,即重观察体验感受,重具象造型构建的创造性,重审美情感与能力的诱导、开发。
(二)从“以美术启智、以美术育德、以美术养性、以美术创新”的特色教育理念出发,运用美术教育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从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生活都是游戏的观点出发,反映出儿童的艺术与游戏是重合的、相吻的,因为艺术讲究的是自由创造、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而游戏的本质是自主、意愿、独立、创造。
二、教育目标:
(一)托班目标
1、以幼儿为中心,从视觉感受入手,引导幼儿熟悉生活中事物的美,丰富感性经验。
(1)通过认识自己和喜欢的玩具,感知形和色彩。
2、乐意摆弄各种材料,喜欢无目的的涂鸦,有兴趣的尝试模仿性的艺术表现。
(1)提供多种材料尝试拓、撕、粘。
(2)喜欢涂鸦,逐步尝试有方向的涂鸦,喜欢使用颜色。
3、能从美好的形象事物中获得愉悦。
(1)喜欢看漂亮的、自己熟悉的物品。
(二)小班目标
1、幼儿能由自身开始接触周围生活、自然环境和艺术作品。
(1)在游戏中熟悉符号,先圆后方。
a、熟悉自我(身体部位、手、脚拓印等)
b、圆形玩具、餐具(皮球、气球、碗等)
c、自然环境中的圆形符号(花卉、动物)
(2)尝试用两个以上的符号构成组合。
2、喜欢用多种材料、工具,会用简单的符号构建画面,表达内心的理解、感受。
(1)尝试拓、撕、粘、折、剪的方法。
(2)逐渐有控制的使用剪刀。
(3)从单一颜色逐步过度到有选择地使用多种颜色。
3、能从多种视觉媒体中获得美感经验,对美的事物具敏感性。
(1)欣赏自我,欣赏同伴(外观)。
(2)欣赏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3)喜欢观看艺术作品。
(三)中班目标
1、幼儿能有目的的关注生活、自然和艺术作品,在探索中获得愉悦,激发创作表现美的欲望。
(1)丰富符号的范围和形态(多种符号:动态、静态、语言)。
(2)有意识地运用符号特征想象和创作,表现主题
2、自主选择材料、工具有目的的以多个符号组合,表达创作欲望。
(1)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水墨、水粉、废旧材料等)获得经验。
(2)有选择地使用不同深浅、不同冷暖的颜色,感知对比效果。
(3)在符号组合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上下、前后、左右)。
3、尝试评价生活环境、艺术作品及自己与同伴作品中的美,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
(1)尝试从颜色、形状、线条的角度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
(2)经常与大师作品对话,开展多种形式、内容的欣赏活动,扩大幼儿的视角,获取审美经验。
(四)大班目标
1、幼儿能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对美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美的丰富性、多样性。
(1)借助符号,更丰富地表达幼儿生活经验和主观态度(创作)。
(2)提供幼儿与艺术品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的机会。
2、自主地选择多样材料、工具,以多种符号有目的地按主题表达和创作,逐步体会构图的均衡变化和美。
(1)注意符号的整体结构表现各种特征与动态。
(2)初步感知色调,尝试运用多种配色方法,积累配色经验(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等)。
(3)认识多种材料的性质特征,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材料有目的地构建主题。
3、通过多元的视觉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审美理解力、想象力。
(1)喜欢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能对艺术作品从整体和部分展开讨论,理解作品中所蕴涵的意义和美感。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组织实施:
(一)美术教学活动。
根据各年龄段特点,选用园本教材(小、中、大),有效组织活动。
美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有: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拓印画、小制作等。
每周二次,每次30—45分钟。
(二)美术创意活动。
游戏性主题创意活动(专用活动室):游戏性主题创意活动是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开放的、低结构材料,表达个体对主题的感受、理解、想象的一种游戏性创作活动。
每周二次,每次约45分钟。
全园自主性创意活动:全园自主性创意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创意活动区进行探索创造。
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具体内容与目标:
1.做沙画:(1)幼儿能根据提供的工具和材料初步探索沙子的特征,体验探索中的乐趣。
(2)幼儿能初步尝试用沙子做成简单的沙画,学会工具的使用。
(3)能熟练地使用工具和材料、用沙子来表现美丽的画面。
2.玩彩泥:(1)幼儿能摆弄彩泥,了解彩泥的特性。
能用团、搓条的方法进行模仿塑形。
(2)能够选择运用辅助材料进行创意、塑形。
(3)在掌握搓、团、压、捏的基础上能自己创意出物体、塑形。
3.沙塑造:(1)在初步沙垒高的经验积累下,尝试各种方法挖洞的技巧。
(2)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方法
4.剪贴小制作:(1)锻炼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5.编织:(1)愿意尝试运用皱纸进行简单的绕绕、穿穿的活动。
(2)用两条皱纸进行交替编织,并在教师引导下制作“草鞋”等。
尝试有间隔的进行编网板。
(3)能运用针线进行简单图案的刺绣。
尝试操作编织机等工具,进行复杂程序的编织活动
6.印染:(1)根据提供的图案、花纹进行蜡笔图色,利用油水分离法涂上兰色颜料,达到蓝印花布的效果。
(2)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涂色后再用油水分离法涂上兰色颜料。
7.玩纸浆:(1)幼儿在活动中尝试用各种方法、材料塑造纸浆。
(2)在获得中感受玩纸浆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个自己的作品涂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四、主要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2、制定本学期美术特色教研工作计划。
3、组织开展“尊师卡”亲子贺卡制作活动、“迎国庆、贺中秋”亲子花灯制作活动。
4、结合国庆节组织中大班幼儿开展“祖国妈妈六十岁生日快乐”主题绘画活动。
十月份:
1、继续开展园本教研“美术特色园本课程研究”活动。
2、认真做好本学期幼儿园各班环境评比资料收集工作。
3、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彰显校园特色文化》
十一月份:
1、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以园本创意美术活动为载体促师幼互动发展》。
2、收集教师美术活动设计、幼儿绘画作品,协助幼儿园出版画册和美术特色活动设计集。
十二月份:
1、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幼儿绘画比赛。
2、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特色的实践研究》。
一月份:
1、收集本学科教学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反思、论文。
2、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