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100题

免疫100题

期末复习题(第六版教材)一、名词解释:1、抗原提呈:P962、APC:P93 DC:P933、 ELISA:P1954、MHC限制性:P1025、免疫忽视:P1596、同种异体移植:P1847、体液免疫应答:P1108、超敏反应:P1459、肿瘤特异性抗原10、自身免疫病:P15611、免疫耐受:P12912、免疫调节:P13713、疫苗14、IDD(免疫缺陷病):P16415、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P16816、肿瘤抗原:P173二、单选1、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的是A、辅助性T细胞B、杀伤性T细胞C、抑制性T细胞D、B细胞E、NK细胞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功能A、吞噬并清除病原微生物B、清除衰老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C、抗原提呈D、杀伤肿瘤细胞E、以上均是3、能分化为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是A、单核细胞B、B细胞C、T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红细胞4、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C、被动吸附抗原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E、以上均是5、APC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A、MHC I类分子B、MHC II类分子C、MHC III分子D、粘附分子E、协同因子6、专职APC应排除A、单核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B细胞D、树突细胞E、巨噬细胞7、浆细胞A.能分泌抗体B.来源于T细胞C.发育为B细胞D.分泌大量IFN-γE.具有细胞毒作用8、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DCB、巨噬细胞C、B细胞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9、内源性抗原肽需经哪种分子转运进内质网A、LMPB、TAPC、CLIPD、IiE、(α-β-Ii)310、以下哪个是B细胞独有的摄取抗原的受体A、CRB、FcRC、PRRD、BCRE、TLR11、 132、浆细胞A.能分泌抗体B.来源于T细胞C.发育为B细胞D.分泌大量IFN-γE.具有细胞毒作用12、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 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B、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C、 T/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3、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A、效应T细胞B、细胞毒T细胞C、记忆性T细胞D、前T细胞E、初始T细胞14、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CTL细胞与肿瘤细胞B、NK细胞与肿瘤细胞C、Th细胞与B细胞D、巨噬细胞与Th细胞E、树突细胞与Th细胞15、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 I类分子限制A、APC与Th细胞B、Th细胞与靶细胞C、Th细胞与巨噬细胞D、CTL细胞与靶细胞E、Th细胞与B细胞16、T细胞特异性活化的第一步是A、 APC对抗原的摄取B、APC对抗原的加工处理C、初始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APC 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D、分泌E、CD3的表达17、T细胞表面传递抗原识别信号的分子A、 CD2B、CD3C、CD4D、CD8E、CD2818、CD8是那种细胞的标志A、 B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活化的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19、关于APC与T细胞特异性结合描述错误的是A、是指TCR与APC上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结合B、一旦发生即可稳定和延长T 细胞与APC间的结合时间C、由CD3分子向胞内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D、CD4和CD8分子不参与影响这种结合20、提供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的分子是A、 TCR-抗原肽B、ICAM-1与LFA-1C、CD4-MHC II 类分子D、CD8-MHC I类分子E、CD28与B721、关于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错误的是A、以受体和配体形式结合B、为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C、加强APC 和T细胞间的直接接触D、具有抗原特异性E、在激活的专职APC高表达22、关于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错误的是A.主动免疫输入的是抗原B. 被动免疫效果维持时间较短C.主动免疫产生效果缓慢D.被动免疫主要用于免疫防御23、以下无毒且具有抗原性质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是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E.乳铁蛋白24、关于T细胞错误的是A、Th1细胞和Th2细胞均是CD4+T细胞B、Th2细胞介导细胞免疫C、Th1细胞分泌IL-2D、Th2细胞分泌IL-425、表达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是下列哪种细胞的特异性靶细胞A、 B细胞B、Th1细胞C、Th2细胞D、CD8 +T细胞E、DC26、与穿孔素具有类似功能的是A、 C2B、C3C、C4D、C8E、MAC27、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 NK细胞B、巨噬细胞C、 CTL细胞D、 Th细胞28、Tm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A、需要CD4+T细胞的辅助B、无需与MHC I类分子接触C、不需要抗原的持续刺激D、无需T细胞共刺激信号存在E、需要B细胞的参与29、下列哪种细胞是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A、 B细胞B、肥大细胞C、T细胞D、浆细胞E、DC30、细胞免疫可以通过以下哪种物质被转移A、 ILB、致敏B细胞C、胸腺细胞D、效应T细胞E、激活的巨噬细胞31、下列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抗原的应答产生记忆B、需APC提呈抗原C、 CTL杀伤靶细胞需要受MHC I 类限制D、能写出免疫耐受E、效应产物的效应均具特异性32、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 BCRB、CD19C、CD21D、CD40E、TCR33、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A、具有MHC I类分子限制B、具有MHC II类分子限制C、没有MHC I限制D、需要细胞因子E、通过CD3传递抗原信号34、B细胞表面传递特异性抗原信号的分子是A、 mIgB、MHCC、CD4D、CD8E、Igα/Igβ35、以下分子中与B 细胞活化有关的是A、 CD2B、CD3C、CD4D、CD21E、CD836、B细胞不表达的分子是A、 C2抗原B、C3d受体C、I类MHC抗原D、II类MHC抗原E、CD1937、介导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分子对是A、 CD40-CD40LB、CD28-B7C、CD4-MHC IID、CD8-MHC II38、作为APC,B细胞通过以下哪种分子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A、 CD28B、CD40C、CD40LD、B7E、MHC II 类分子39、下列哪种细胞高表达CD40LA、 B细胞B、DCC、静止的T细胞D、活化的CD4+T细胞E、巨噬细胞40、T细胞辅助抗原特异性B细胞是在A、骨髓B、胸腺C、淋巴组织的T细胞区和生发中心D、皮肤E、粘膜41、可直接调节Ig类别转换的细胞是A、 Th 细胞B、Tc 细胞C、NK细胞D、B细胞E、中性粒细胞42、发生类别转换前,B细胞表达A、 IgAB、IgEC、IgM和IgDD、IgGE、IgG和IgD43、浆细胞A、来源于T细胞B、发育为B细胞C、分泌大量干扰素D、IgGE、分泌抗体44 、关于记忆B细胞,错误的是A、在生发中心形成B、与静息B细胞大小相似C、合成大量抗体D、介导B细胞毒免疫应答45、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肥大细胞E、NK细胞46、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A、即胸腺非依赖抗原B、如某些细菌多糖C、能刺激初始B细胞D、可诱导T细胞应答47、Th细胞辅助抗体产生A、依靠T细胞识别结合于BCR的完整抗原B、依靠T细胞识别经B细胞处理、提呈的抗原C、涉及B细胞上的MHC I类分子D、发生在对LPS的应答过程中48、在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过程中,Th细胞中下列哪项不发挥作用A、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B、B细胞的活化C、生发中心的形成D、Ig类别转换49、抗体产生过程中,错误的是A、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B、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C、TI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T细胞的辅助D、应答早期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50、下列哪种物质可以被动转移特异性体液免疫A、抗体B、IL-2C、TNFD、T细胞E、IL-151、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B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52、关于再次应答,错误的是A、再次应答抗体较初次应答的潜伏期短B、抗体浓度增加快C、抗体维持时间长D、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大E、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抗体53、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IgGB、IgMC、IgAD、IgDE、IgE54、B细胞介导的再次应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A、抗原的化学性质B、再次接触动抗原量C、两次抗原刺激的间隔长短D、抗原进入体内的方式E、抗原分子量大小55、对体液免疫再次应答,抗体产生描述有误导是A、再次接受较少的相同抗原刺激即可诱发B、潜伏期大约为初次应答时的一半C、到达平台期快,平台高且时间长D、主要为IgG抗体,亲和力高且较均一E、下降期短或无56、再次免疫应答是基于A、补体激活B、肥大细胞脱颗粒C、记忆细胞活化D、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NK细胞的杀伤作用57、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A、单核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T淋巴细胞58、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可存活A、数年B、数月C、数周D、数天E、数小时59、巨噬细胞表面能够识别凋亡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受体是A、清道夫受体B、Toll样受体C、甘露糖受体D、调理性受体60、兼备抗原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DCB、B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61、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和器官后发育而成的免疫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肥大细胞D、DCE、朗格汉斯细胞62、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A、B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D、上皮细胞E、内皮细胞63、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细胞是A、γδT细胞B、CD8+效应CTL细胞C、CD4+效应CTL细胞D、NKT细胞E、NK细胞64、与补体莫攻击复合物作用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介质是A、颗粒酶B、FasLC、TNF-αD、穿孔素E、IFN-γ65、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A、淋巴结深皮质区B、脾脏C、粘膜和皮下D、外周血E、淋巴液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肥大细胞67、婴幼儿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是A、物理屏障尚未发育完善B、化学屏障尚未发育完善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68、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4B、IL-1C、CM-CSFD、MCP-1E、IFN69、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A、C-反应蛋白B、穿孔素C、溶菌酶D、MBLE、乳铁蛋白70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A、感染0~4小时内B、感染4~24小时内C、感染4~48小时内D、感染4~96小时内E、感染96小时后71、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免疫应答特点是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配体分子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产生免疫效应D、没有免疫记忆,不能引起再次免疫应答E、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72、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存活的时间约为A、96小时内B、48小时C、数月D、数小时E、数周73、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的反应A、巨噬细胞的募集、活化B、直接激活补体系统,杀伤病原微生物C、B1细胞活化产生IgM类抗体D、大量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E、NK细胞和γδ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产生杀伤作用74、关于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免疫特异性,只对特定抗原不应答B、一般情况下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整体功能C、不同于免疫缺陷D、不同于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E、只能在中枢免疫器官内发生75、免疫耐受是A、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B、机体对改变的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C、机体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D、机体对某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E、机体对超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76、免疫耐受最容易诱导成功的时期是A、胚胎期B、幼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E、以上均不正确77、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A、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肥大细胞D、B细胞E、中性粒细胞78、导致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A、组胺B、白三烯C、肝素D、腺苷酸环化酶E、血小板活化因子79、介导I型超敏反应即刻相的最主要介质是A、组胺B、白三烯C、肝素D、腺苷酸环化酶E、血小板活化因子80、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A、IgGB、IgMC、IgAD、IgDE、IgE81、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IV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82、下列哪项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A、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B、肥大细胞脱颗粒C、IC沉积激活补体D、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E、特异性免疫无应答83、下列哪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结核菌素试验阳性E、SLE84、下列哪项属于III型超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特应性皮炎C、新生儿溶血症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85、下列哪种物质可引起III型超敏反应A、细胞因子B、单核吞噬细胞C、补体D、免疫球蛋白E、免疫复合物86、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A、新生儿溶血症B、SLEC、接触性皮炎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87、属于I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A、新生儿溶血症B、SLEC、接触性皮炎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88、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A、新生儿溶血症B、SLEC、接触性皮炎 D血清病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89、属于IV型超敏反应的疾病A、新生儿溶血症B、SLEC、接触性皮炎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90、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