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2012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一、积累与运用。

(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星宿.(xiù)相.( xiàng)公间.(jiān)或栈.(zhàn)桥B. 煞.白 (shà) 谦逊.(xùn) 笨拙.(zhuó) 端倪.(ní)C. 侍.候 (cì) 奢.望(shē) 悚.然(sǒng) 沧桑.(sāng)D. 破绽.(zhàn) 憧.憬(chōng) 呜咽.(yè) 荏苒..(rěn rǎn)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自惭形秽漫不经心功亏一匮不知所措趋之若骛一碧万顷无与纶比刻骨铭心不屑置辨郑重其事妄自菲薄毛骨悚然①②③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 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2分)(1)电视剧《海之恋》从内容到手法,都非常新颖,构思,值得一看。

(2)苏州园林从各个角度看都讲究图画美,这在园林建筑艺术中真是。

(3)京剧“四大名旦”:“梅、程、荀、尚”并驾齐驱。

其中梅兰芳在京剧流派中__________,自成风格。

(4)“天籁”家装公司在装修风格上,既突出简朴的现代气息,又渗透着厚重的文化韵味,设计中有的看来是闲笔,实际却是之处。

A.独树一帜匠心独运不落窠臼别具一格B.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D.不落窠臼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匠心独运5.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 一个胸襟狭隘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

B.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C. 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D.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项链》——莫泊桑——法国B.《艺术品》——契诃夫——俄国C.《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D.《李逵见宋江》——施耐庵、罗贯中——明末清初7.名著阅读(4分)(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役是_________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______一事。

(2)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

”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传》中和两位英雄有关。

(填人名)8.古诗文默写(12分)(1)《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2)巴陵无限酒,。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3)吴楚东南坼,。

(《登岳阳楼》)(4),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5)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6)《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7)人们常用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8)《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出场的句子是,。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4分)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杨桦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言说,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

杨桦委员说,近几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进行的多次调研,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令人担忧。

突出表现为: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⑴请为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

(2分)⑵请你针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二、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5分)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10.“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11.“小舟撑出柳荫来”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三、阅读理解:(44分)(一)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12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

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

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

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2.阅读本文,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3分)13.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14.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15.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

(不少于30字)(3分)(二)应聘(13分)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6.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分)17.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4分)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18.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3分)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19.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3分)(三)文言文阅读:(19分)[甲] 亮答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