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多媒体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小学赵磊
内容摘要: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

多媒体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

关键词: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挥想象、加强训练、
正文:
“口语交际”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

在这一阶段,训练的形式和方法会直接影响整个训练的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探究中,发现如果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和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能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调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降低训练的难度,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

较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使参与活动成为自己的迫切要求。

在传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都是利用教材中精美的插图,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能力。

但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弱点,幻灯投影不易表现事物的运动,电视录像缺乏灵活的交互功能,更谈不上智能化,孩子们的说话积极性当然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而多媒体博采众长,将多种媒体优势集于一身,并且有着灵活的交互功能。

比如小语第二册练习2的口语交际训练《春天来了》是以介绍春天景物为内容的言语交际的练习。

我使用多媒体,配上轻快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学生乐于从中认识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因而能把画面中的美丽景色描绘得详细而有趣。

当图中的燕子、小鱼、青蛙,一群欢蹦乱跳的孩子们以形象活泼的动画形式出现时,他们感受到了
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在教师的激励下,人人都想倾吐此时心中的感受。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口语交际”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参与口语交际的欲望,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想象,引导学生“会说”
所谓拓宽思路,就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在说话的内容与表达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发散性思维。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生活范围窄,见识少,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说话的过程中,内容和表达方式往往会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去拓宽思路而进行的直观教学。

再如<<听故事讲故事>>,当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图中的动物及其行为时,同学们的情绪进一步高涨。

他们的思维、想象、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都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了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通过课件的演示,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课堂气氛活跃了,个个都能畅所欲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1、理清思路法。

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的,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

如《听故事讲故事》这个“口语交际”训练,有四幅图组成——老猫和小猫在河边钓鱼、老猫钓到了一条鱼,小猫在捉蜻蜓、老猫又钓到了一条鱼,小猫在捉蝴蝶、小猫也钓到了一条大鱼,我把书上静止的画面通过计算机,变为色彩鲜艳的生动的图像。

首先几幅图同时呈现,让学生对画面所反映的事物来一个整体认识,然后逐幅图配上音乐分别呈现,并对部分内容进行分割,多层次地呈现画面,使学生对画面反映的内容有具体的、深刻的认识。

最后再次同时呈现多幅图像,使学生再完整地把握画面内容。

这里教师把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教法,很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说话要详细得当,条理分明,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再现生活法。

这是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而提高观察的效率,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

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
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课件《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

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大家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很多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好象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叶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么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葡萄像颗颗珍珠,梨子黄澄澄……;秋天真美丽啊!”。

可见,多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能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狭窄,语言不再贫乏,使他们能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3.诱发情感法。

要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作出合理想象,说出有感情的语句来。

教学《小苹果树请医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我积极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老苹果树、小苹果树、喜鹊和猫头鹰。

根据故事内容制作了一个《小苹果树请医生》的动画片,画面栩栩如生,但是没有声音,请学生当配音演员来给啄木鸟、老苹果树、小苹果树、喜鹊和猫头鹰,配上对话,学生们根据画面和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地进行对话。

当小苹果树看到老苹果树突然抖起来,皱着眉头,捂着胸口时,学生用关切的语气给小苹果树配音:“老树婆婆,您哪儿不舒服呀?”给老树配音的学生用伤心的语调说:“有几条虫子钻进我的肚子里了,咬得我很疼,哎呀……”这时,小苹果树边搓手边踱步,学生又用焦急的声音给小苹果树配音:“怎么办?这该怎么办?对!我应该给老婆婆请医生去。

”当看到一只喜鹊飞到小苹果树跟前时,给小苹果树配音的孩子用着急的语气说:“喜鹊阿姨,老婆婆病了,请您给她治治病吧!”给喜鹊配音的同学用抱歉的语气说道:“真对不起,好孩子,我只会捉树叶上的虫子,不会动手术啊!”这时给小苹果树配音的孩子用更着急的语气说:“怎么办?这该怎么办?”而这时给老树配音的学生用边哭边叫:“哎……我受不了……”当看到啄木鸟在使劲地敲打树干时,给小苹果树配音的孩子用生气的语气配音道:“老婆婆有病,您不能使劲敲呀!”当啄木鸟把老树的病冶好后,老树挺直了树干,舒展枝叶,精神抖擞,给老树配音的学生高兴得连嘴也合不拢,他配音道:“啄木鸟医生,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该怎么感谢你呢?”给啄木鸟配音的学生笑着说:“不用谢,老婆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请您保重身体啊!”这一句句洋溢
着童趣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图中小苹果树、啄木鸟和老苹果树之间的友谊之情,也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训练,促使学生“能说”
当学生说图意时,为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加以引导。

比如,要求学生将四幅画串联起来描述时,教师可根据图意的前因后果,依次演示课件:小苹果树和老苹果树对话、喜鹊来了、猫头鹰来了、啄木鸟给老苹果树治病。

最后启发学生想像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这时,学生的思路一下清晰起来,也能抓住重点说得有条有理,四幅图也就变成了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了。

多媒体能按教者的意图,将部分“口语交际”的内容反复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只要我们用心留意,你将发现处处有奇迹。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犹如一缕阳光,一片新绿,它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也给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带来了新的生机,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精心呵护,孩子们的生命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