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科学家的特质

优秀科学家的特质

优秀科学家必备的几个要素蒋继平平心而论,在科技领域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然而,美好的愿望仍然只是愿望而己,真正能成为优秀科学家的人仍然为数不多。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呢?主要原因是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具备几个必备的要素。

我现在来简单地谈谈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体会。

•丰富的想象力(Imagination)。

这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总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走,不能光听导师的,光听领导的。

当然,独立思考并不等于不听别人的,别人的观点也要听,要认真地听,但是,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科学研究有许多时候需要假设,这个假设实际上就是想象力。

要是你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你能提出优秀的假设吗?在这里,我说的想象力不是空洞的,毫无依据的抽象概念,而是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的前因后果的相互关系。

这种想象力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超越常规的思路,有独到的见解。

•扎实的基本功(Knowledge)。

想象力(科学假设)相当于一张设计图,是一个工程或者艺术品的初步规划。

现在,我们要根据这个设计来施工。

在施工前,我们必须要有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假如我们要建造一座大楼,我们必须要有一块地,一个坚固的根基,要有钢筋水泥,要有吊车和其他工具,要有各种其他的材料。

没有这些材料和工具,你是根本无法建造一座大楼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也必须具有必备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越广阔,根基打得越扎实,越有利于你的科研工作。

记得我第一次博士资格考试时,五位监考教授问的问题真是广泛和深奥,其中的一位是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知名的植物病理生物生化科学家,他问的问题是全世界的,保罗万有。

我当时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当然没有通过这次博士资格考试。

这位教授后来对我说,那是他故意如此做,为的是使我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他知道我是洛克菲勒奖学金获得者,不用担心学费和时间,在系里多学一段时间对我本人和对整个系都有好处)。

大概一年后,在我第二次进行博士资格考试时,这位教授几乎没有问任何问题就让我通过了(其他教授都看他的举动)。

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很感谢这位教授的良苦用心。

•强烈的责任心(Responsibility)。

有了设计图,有了必备的材料,我们开始建造。

在建造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

只有这种强烈的责任心才能确保一个高质量的工程按期完工。

强烈的责任心应该包含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勤奋耐劳的敬业心,和规划严密的时间性。

实际上,我们不光是搞科研,做任何事都要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是做不成大事的。

我在读博士的时候,研究的课题是非常普通的,别人已经搞了几十年了,没有结果。

我在导师的要求下,继续从事这个课题的研究。

我从来不放弃任何机会,尽我全能,整天在实验室观察记载,有的时候,在显微镜底下一看就是3-4 小时,直到眼睛痛不能再看停止。

也许我的执着精神感动了神灵,有一天晚上,我看到显微镜底下的孢子都在朝我眨眼睛(那是真的眨眼睛,因为我平时一天到晚都看到它们的,我的导师和其他教授已经在几十年前看到这些“眼睛”了,但是,这些“眼睛”没有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我就用定时照相机把这些孢子的“眼睛”如实地照下来。

结果发现这些“眼睛”是孢子的核,一对“眼睛”其实是雌雄两个核。

后来我进一步发现,只有这两个核在一个孢子内融合后,这个孢子才能在适当的环境下萌发。

我的这个发现正是这个课题几十年来一直想寻找的答案。

当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就会以苦为乐,充分利用好时间,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我博士毕业走向社会后,不管到那里,交给我的科研任务要是在六个月之内不能完成的话,我是吃不好睡不着的。

不过,到现在为此,也很少很少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课题在我手上不用六个月就得到解决。

•敏锐的洞察力(Judgment)。

敏锐的洞察力是一个优秀科学家必备的要素之一。

这是因为科学研究一般都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载和分析。

因而,我们不但需要细致的观察力,还必须具有通过表面现象看本质的判断力。

首先,细致的观察力是第一位的,要能够从物体的细微变化中找出差异。

实事求是地说,要是很明显的东西,那肯定被别人早就发现了,等不到你来发现。

优秀科学家的素质是能够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找到差异,并能够将这些差异扩大加倍,从而使之成为明显的不同。

在这一点上,谨密的逻辑推理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优秀科学家要具有把观察得来的数据,运用扎实的知识基本功,进行严密的分析推道,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

•高度的专注性(Focus). 一个科研项目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不是一天两夜就能完成的事。

因而,作为一个科学家,献身于科学事业,就得有充分的准备,要集中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自己的专业。

要不然的话,是做不出什么大的成就来的。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别的地方,那必然会减少你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科学家仅仅只是科学家而已,他们不可能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责任重大的管理者。

极少数的优秀科学家成为管理者的例子也是有的,但是,那是他们在成名后被推荐当领导的。

不过,当他们成为管理者后,他们就不太可能继续集中精力来搞科研了,所以,出的成果也必然会少。

鉴于这种原因,大多数科学家一辈子只是默默无闻地奉献。

•良好的适应性(Adaptability)。

大多数科研项目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个人或者说一个团队一起来完成的。

这就需要一个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精神,要能够与同事,上级和下级搞好关系。

不可否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科研环境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要是你的研究环境很不利于你的研究工作,那你就得考虑换一个环境。

科研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也需要一定的经费,要是你的单位不能提供这些必要的保障,那你在这个单位就不太可能做出巨大的贡献的。

还有,社会很复杂,不是每个人都是很容易相处的,要是碰倒一些心胸狭隘的同事或者上级,那你也得考虑换一个地方。

但是,不管这么说,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本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喜爱的。

良好的适应性不但包含一个人的合作精神,而且还包含一个人的优良个性,热情,开朗,勤奋,宽容,和不计较个人得失。

结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专注心,和良好的适应性。

假如你已经具备这些素质,那么,你必将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或者必将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要是你没有如愿以偿,那么,我建议你分析一下你身处的环境,是否应该换一换?优秀科学家应有的几种心态我不久前在本网发表了“优秀科学家必备的几个要素”的文章,受到一些网友的热议,其中一些网友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人,科学家的人品是第一位的。

毫无疑义,这样的评论是很有道理的,我深表赞同。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优秀的人呢?我的标准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心态的人就是优秀的人。

这是因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心理活动决定的,因而,人的心态决定着人的一言一行,决定着人生的命运和成败。

鉴于此,本文专门来谈谈人的心态问题。

因为科学家是一群特殊的人,所以,我这里只讨论优秀科学家应有的几种心态。

•专心。

专心就是要把全部心思投入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去,要做到,从决定投身科学事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专注心放在科研上,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不被财色所迷惑,不被社会的浮躁所牵动,不沉迷于权贵,淡泊名利,专心致志,耐得住寂寞,尽全力做好科研工作。

世界上的许多优秀科学家都具有这种心态,最有名的是牛顿和爱迪生。

最近朱猛进先生发表了几篇有关世界大科学家的博文,其中有两篇涉及到世界上终生未婚的男女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真正属于把毕生精力献身于科学的典范。

下面两个连接就是朱猛进先生的博文:•细心。

专心讲的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上,但是,光有这种精神还不够。

科学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细致的观察。

因而,优秀科学家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所有程序有严密的规划,细致的观察和记载,融不得半点的粗心大意。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就是因为科学家的细心而获得的,比如说,富兰克林发明的青霉素,袁隆平发现的水稻雄性不育,等等。

事实上,自然界的许多秘密存在于细微之处,所以,我们需要极其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说实话,要是这些现象和其中的机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那肯定已经早已被发现了,是不是?•宽心。

我在上面说了细心,现在又说宽心,是不是自相矛盾?初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但是,实际上是两回事。

上面讲的细心是对事而言,而现在讲的宽心是对人而言。

大家一定知道,科研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必须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心胸宽大,积极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受得了委屈,要尊重上级,关爱同事和下级,把自己当作整个机器的一个螺丝钉,在起到自己的作用的同时,把整个机器连接在一起。

•诚心。

科研是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探讨,容不得半点的虚假,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决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制造”数据,更不能为了某种个人私利,来篡改数据或者故意曲解现有的数据。

科学的宗旨是实事求是,是求真的学问,因而,科学界的诚信是第一位的,任何弄虚作假,剽窃盗版等行为都是被科研人员所唾弃的,是不符合科学道德的。

所以,优秀科学家必须以守诚信为前提,在进行科研的时候,首先学会做一个诚诚实实的人,培养一颗诚实的心。

•疑心。

优秀科学家必定是善于思考的人,而善于思考的人通常会有很多的疑问,凡事喜欢问一个为什么。

这种疑心也可看作是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一大特征,他们有的时候会陷于苦思冥想之中,以致于对身边在正发生的事毫无感觉。

最典型的例子是牛顿和爱迪生。

牛顿在一所公园中与他的女朋友约会时,心里想着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空中,竟然抓着他女朋友的手指头塞进他抽得发烫的烟斗里!而爱迪生在结婚的典礼上,抛下所有来参加婚礼的亲友和新娘,一个人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去了。

我们虽然不必像牛顿和爱迪生那样痴迷,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们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决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疑问。

虽然我们不提倡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可是多问一个为什么还是有好处的。

•信心。

我们可以怀疑别人,怀疑一些理论,但是,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要是对自己也没有信心,那怎么能说服别人接受您的观点或者成果呢?因而,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必定对自己充满信心,他坚信自己的能力,他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创造新的学问。

•虚心。

这听起来好像与上面的信心又有矛盾,其实不然。

信心是一种自尊,但是自尊并不等于傲慢固执,自尊与尊重他人应当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有的品性,所以,自尊和尊重他人并不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