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防治 ppt课件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防治 ppt课件


1991年, 2002年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991年: 城市
男 女 合计 农村
男 女 合计 总计 2002年: 总计
高血压人数 知 晓 率 * ( %)服药率*(%)控制率*(%)
37820
32.1
35752
39.4
73572
35.6
26816 28651 55467
129039
别采用较大或较小的袖带;儿童应采用较小的袖带。 无论病人采取何种体位,上臂均应置于心脏水平。 分别采用Korotkoff第I音和第V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首诊时应当测量双臂血压,因为外周血管病可以导致左右两侧
血压的不同;以听诊方法测量时应以较高一侧的读数为准。 对老人、糖尿病人或其他常有或疑似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人,应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血压测量的步骤 首先要求病人坐在安静的房间里,5分钟后再开始测量。 至少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若两次测量结果相差比较大,应
再次测量。 采用标准袖带(12长,宽);当病人上臂较粗或较细时,应分
形成原理:
1、从最常见的肥胖者高血压说起,太胖脂肪过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 挤压,当管道被挤压以后,动力源需要加大动力才可能使原来的循 环达到流通,动力源动力加大,管道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就形成了 高压。
2、内部血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栓造成的,血液的新陈代谢,排出不 够彻底,在管道内部形成污垢,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堵塞,会使压力 升高。
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
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分级:
类别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正常高值
120~139
高血压:
≥14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文 献中对其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和防治方法早 有记载,认为本病与肝、肾失调,风、痰、火 内盛有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是 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
高血压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 “肝阳”、“中风”的范畴
肝阳上亢型
证候: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 口干口苦,脉弦数,舌红苔薄黄。
11.7 15.9 13.9
26.3
29800
30.2
14.7 19.7 17.1
4.4 6.4 5.4
12.1
24.7
3.3 4.9 4.1
1.0 1.4 1.2
2.8
6.1
中医药防治
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2
中医证型及治疗
3 高血压的饮食疗法
4 高血压的穴位按摩治疗
5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3、老年性管道硬化及疾病性硬化,管道打折硬化的话,会造成高压。
4、疾病性毛细血管堵塞和外伤性毛细血管堵塞,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5、机体病变性引起的,一部分高血糖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太过亢奋 ,在肠胃方面有病变,在肠胃机体方面就会形成一定的血液循环堵 塞,也会造成高压,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6、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
7、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临床症状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
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
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降压养血冲剂、降压平
片、罗黄降压片等。
阴阳两虚型
证候:头晕眼花,头重脚轻,步态不稳,心慌 气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畏寒肢冷,夜 尿增多,阳痿滑精或月经失调,舌淡红,苔 薄或无苔,脉沉细或弦细。
高血压的防治
治疗目标:
1. 首要目标:是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 的总危险。(这需要治疗所有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 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在治疗高血压的 同时,还要合理控制并存临床情况。)
2. 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 ,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 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 一步降低。
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
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 至半身不遂。
高血压危害
据2003年统计我国高血压直接医疗费为300亿元人民币, 脑血管病为263亿元,心脏病为288亿元。据估计我国心脑血管 病每年耗费(直接医疗费和间接耗费)3000亿元人民币。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
黄芩、栀子、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 藤、茯神、益母草) 中成药:全天麻胶囊、钩藤片、复方羚羊降 压片、降压片、脑立清丸、菊明降压片、 降压冲剂、罗布麻降压片、杜仲降压片、
肝肾阴虚型
证候:头部空虚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 悸失眠,烦热善怒,腰酸腿软,舌红无苔, 脉弦细,尺脉无力。
测量直立位1分钟和5分钟后的血压。 第二次测量坐位血压时,应触诊测量脉率(30秒)。
发病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机制仍尚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高血压易患人群:
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 2、肥胖者;酸性体质(体内负离子含量不足)者。 3、过分摄取盐分者; 4、过度饮酒者; 5、孤独者,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孤独感会 使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几率增加,这项 研究因此也证明朋友和家庭对人们的健康有益。 6、过度食用油腻食物者,导致血液污浊。
治法:育阴温阳,补肾活血 方药: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山药、熟熟
地、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合水陆二 仙丹(芡实、金樱子) 中成药:肾气丸、还睛丸、血平片、冬青补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