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答案】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②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⑤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注】①方家:行家。
②缕:丝线。
③纩(kuàng):丝绵。
④芥子许蜡:芥籽大小的蜡。
⑤原:探究。
1.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分别是、放在指甲上、、系在丝线上。
【答案】放在水面上放在碗边上2.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作者认为这种操作方法最好。
【答案】系在丝线上3.作者对这个问题说不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磁石之指南(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
(1)足食,足兵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答案】(1)武器装备、军备(2)限制……居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翻译:【答案】(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3.【甲】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甲】【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案】【乙】文重点强调“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宋代沈括《活板》)【乙】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缣(jiān)帛^①,谓之帛书。
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
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②而文籍资^③之以为卷轴。
然皆写本^④,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⑤国子监^⑥田敏,校正《九经》^⑦,刻板印卖。
朝廷从之。
锓梓(qǐnzǐ)之法^⑧,其本于此。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⑨传播后世。
(节选自元代王祯《造活字印书法》,有删改)【注】①缣帛:用于书写的白色丝织品。
②蔡伦纸:指蔡伦用植物纤维改进造纸方法所发明的纸。
③资:凭借,用。
④写本:手抄的书本。
⑤判:指兼职。
⑥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⑦《九经》:儒家经典。
⑧锓梓之法:刻板印刷的方法。
⑨印造:印刷制作。
1.下列语句中“从”字的意思,与【乙】文“朝廷从之”的“从”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C.从民欲也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答案】C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意思。
(1)瞬息可就就:(2)谓之竹简谓:【答案】(1)完成(2)称为;叫,叫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纸帖之。
翻译:(2)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翻译:【答案】(1)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2)天下的书籍于是就多了起来。
4.选文【甲】中的“活板”有、制版活、、拆版活等优点。
选文【乙】进一步阐明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书写在竹或缣帛上,但“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文章典籍可以用纸书写后装订成卷轴,但“”;刻板印刷术发明之后,天下书籍遂广,但“”。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案】字印活(字活、字模活)印刷活(备版活、字印数目活)学者艰于传录人皆惮其工费(板木工匠,所费甚多;功力不及,数载难成)(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臣(指乐毅)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也,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乙】臣(指魏征)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不以禄私其亲以:私:(2)必固其根本固:【答案】(1)拿,用偏爱(2)使……坚固,巩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翻译:(2)必浚其泉源。
翻译:【答案】(1)所以考察才能然后授予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
(2)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3.结合两段选文,写出乐毅、魏征这些大臣在治理国家方面给君主的建议。
【答案】要点:任人唯贤广积恩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仲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③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①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③即:如果。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遂辞平原君而去()【答案】(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2.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答案】B3.翻译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