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中考说明解读 (共74张PPT)
初中语文中考说明解读 (共74张PPT)
上述4个层面在省卷中都有体现。
两项原则
一、中考命题坚持总体稳定原则 (注重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整体构思,文体兼顾)
二、中考命题允许适度创新原则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引领,选材鲜活,文化含 量高)
创新一:由1首诗词创新为2首诗词的对比阅读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2019江西中考第6-7小题
创新三:现代文阅读量加大(记叙文字数首次超过2000), 首次将课内外知识相勾连。
16.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有 什么相似之处?(4分)
感情基调:愉快、温馨,热烈、豪迈。 主旨: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表达了一定的 家国情怀。
平均分0.92 得分率23%
【解析】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且王校长的信 息中提到“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因此使用“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作为回复 较为合适。A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不恰当,“全体师生”的称呼不 符合王同学学生的身份,排除C、D项。故选B项。 【答案】B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 分)(2019江西中考第11题.)
立足学科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 聚焦突破难点 科学有效复习
—— 2020年初中语文中考说明解读及备考策略
2020年4月9日
CONTENT 目录
P1 一个中心 P2 两项原则
P3 三条依据 P4 四个意识
五种能力 六大策略
一个中心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中 心。
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语文素养的四项核心要素。
A.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
不负众望。”
B.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
楼’。”
平均分1.30 得分率64.81%
专题五 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
返回目录
C.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 时’。” D.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平均分 1.13 得分率 28%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 “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 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2019江西中考第21题)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创新二:综合性学习创设情境,强化名著阅读,注重
语言实践与自主探究。
(一)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
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 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自觉选择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 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积极参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的传播和建设。
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是如何体现在中考语文试题上的?
(以2019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为例)
平均分3.54 得分率59%
尊敬的吴承恩先生: 您好! 读了《西游记》,您笔下的孙悟空深深地吸引了我。人们一般认为“
七十二变”是他西天取经路上降妖除魔、攻坚克难的法宝,而我从孙悟 空的“变”中读出了他的“不变”。他不变的是对师父的忠诚,是对取 经必成的坚定信念。比如,面对“火焰山”的阻挡,他三次向铁扇公主 “借”扇,最终成功取得芭蕉扇,打通了取经路上的一个重要通道。小 说中,孙悟空这种“不变”的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我认为“不变”才 是孙悟空护送师父成功取经的法宝。
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平均分 1.56 得分率52%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 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4分) (2019江西中考第15题.)
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 词、句,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此致 敬礼!
一位忠实的读者
2019年6月17日
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积累与运用”; 2.思维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发展与提升”; 3.审美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鉴赏与创造”; 4.文化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传承与理解”。
语言运用、思维、审美和文化,四者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语言运用是基础,思维是能力,审美是品味,文化是素质。
【甲】 春尽 [唐]韩偓
【乙】春尽 [宋]郑獬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说明:所引用中考分析数据来自邹波老师、邓海龙老师,特此感谢!
专题五 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
返回目录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句子的选用 (10年4考)
5.(2019江西)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
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_________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继续推动学生语言机制的建构,提高语 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充分关注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使语文学习过程同 时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发展的过程
审美鉴赏与创造:加强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 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