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九上 行路难(其一)

部编版语文九上 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潢价值万钱的佳肴。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 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 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 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来塑造形象。
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东晋和南朝宋易代 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即使他有济世情怀也很难施展,李白身处大唐 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 积极进取之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
乘工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
反复朗读诗歌,逐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反复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 “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 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 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 豁然开朗的视野。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和迷惘。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路艰难
“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诗中具体体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 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 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 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 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 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 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处境?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
艰难。写出了诗人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 实现。
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欢乐 宴饮场景
情感的起伏变化
自信 乘风破浪
苦闷
希望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神游千古
迷惘
失望 展望未来
回到现实
再读诗歌,赏析这首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方法。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找出诗句中的动词,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停、投、拔、顾”,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
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两句诗表达诗人内心怎样的感受?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 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 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行路难(其一)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 默写这首诗。(重点)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 魅力。(难点)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 生的各种挑战。(素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 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 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 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读一读
zūn
金樽
dǒu
斗十千

zàn
歧路 暂凭
qióng
琼 楼玉宇
zhù
投箸
què
宫阙
chán
婵娟

冰塞川
shēng
不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概括主题
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 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 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❶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连用 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 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志向远大。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塞:堵塞。 川:河流。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 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 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 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表达了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探究:《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怀小诗,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 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欲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淡泊的心态, 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气、飞鸟的情趣。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的愤懑的诗篇。面对美酒 佳肴,他与陶渊明恰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不平 之意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经历、追求
5.写出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 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
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蹯溪垂钓,后辅佐周 武王灭商。
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 什么?这两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 “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极言宴 饮的丰富、奢华。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歌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 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 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可见“巧铸灵 运”之妙。
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
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 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
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❷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 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 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 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板书设计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行路难 (其一)
世事艰难,怀才不遇 缅怀古圣,光明在前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苦恼
艰难 希望
积极乐观 自信坚强
追求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 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