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PPT课件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PPT课件
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 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 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 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
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社区 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
制定安全法律、法规
强化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对员工、管理者及社区进行应急宣传与教育
9
预备或准备
是在应急发生前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
力。
响应又称反应
是在事故发生之前以及事故期间和事故后立即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
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起 码的服务,然后继续努力,使社区恢复到正常状态。
14
2、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应急设备与设施 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 保护措施程序 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培训与演练
2.10 应急预案的维护
15
2.1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报警反应;
17
2.4 应急设备与设施
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等; 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 救护队等 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 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 ;
18
2.5 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
明确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 描述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 描述评估小组的能力;
5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 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6
重大事故应急 救援理论依据
7
事故应急管理模式
预防 (Precaution)
恢复 (Recover) 响应 (Response)
预备 (Preparation)
8
预防工作
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发生,避免应急 行动。
16
2.3 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确定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 急指挥和疏散居民;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 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
描述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
21
描述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描述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
描述评价危险场所使用的监测设备 ;
确定外援的专业人员 ;
19
2.6 保护措施程序 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
描述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
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 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 描述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 (如学校等) ; 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 ; 描述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
11
应急救援预案核心 要素及基本要求
12
1、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1.1 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针对以辨识的危险采取特定应急行动; 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应遵从的基本程序;
起提示作用;
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1.2 应急响应预案 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 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职责; 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而不包括事前需求
的部门备案。
4
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应当 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 急救援预案适时地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
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20
2.7 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 描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 描述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 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
2.8 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 描述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的措施;
10
应急救援预案
要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应急救 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 乃至迅速高效的应急行动。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评价 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如培训和演练)和事后措施;
13
1.3 互助应急预案 相邻企业为了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
制定的应急预案;
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及高风险的大企业; 1.4 应急管理预案 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
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何人做什么事、什么
时候做、如何做? 明确完成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 包括事故应急的四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 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
定期监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 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