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工程旋挖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

桥梁工程旋挖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

旋挖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一、目的明确桥梁桩基旋挖钻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桩基作业施工。

二、编制依据1、相关设计图纸、文件等;2、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3、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三、适用范围新起点大桥桥梁旋挖钻孔桩桩基施工。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应待邻孔砼抗压强度达到2.5MA后方可开钻。

1、施工准备修通便道,为施工机具、材料运送提供便利。

钻孔场地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

对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高程等有关数据进行认真复核,确认无误后采用全站仪进行桩位放样,沿桩中心拉十字线至1.5m以外稳固位置埋设四个护桩,供随时进行孔位中心的检查。

2、埋设钢护筒本桥钻孔桩均使用钢护筒。

为保证其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

护筒直径比钻孔桩直径大20~40cm。

护筒埋设时,其轴线对准测量所标出的桩位中心,护筒周围和护筒底接触紧密,保证其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护筒的底部埋置在稳定土层面以下1.5m,护筒顶部高出施工地面0.5m,其高度满足孔内泥浆面的要求。

桩基护筒埋设采用挖埋法,埋设应准确、稳定,保证钻机沿着桩位垂直方向顺利工作。

护筒内泥浆高出地面至少0.3m,保护桩孔顶部土层不致因钻头反复上下升降、机身振动而导致坍孔。

3、泥浆制备泥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

性能良好的泥浆失水量小,泥皮薄而密,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对维护孔壁稳定、防止塌孔起很大作用。

⑴、泥浆池设置:根据施工工艺需要在现场每个墩身位置根据泥浆用量设一个泥浆拌合池和泥浆存放池,用于钻孔施工时的泥浆制作、储备和桩基混凝土灌注时溢出泥浆的排放,泥浆池大小一般为钻孔容积的1.2~1.5倍,泥浆池位置应在桩孔位置外10m左右,避免泥浆池太近影响正常施工作业,泥浆池的池壁池底要有较好的防渗能力,防渗不好的应作相应处理使之达到要求。

⑵、泥浆制作方式:制备泥浆的方式采用泥浆搅拌机或水力搅拌器进行制作。

使用粘土造浆时最好用水力搅拌器;使用膨润土制浆时用泥浆搅拌机。

⑶、泥浆性能指标:泥浆比重:岩石不大于1.2,砂黏土不大于1.3,坚硬大漂石、卵石夹粗砂不宜大于1.4。

粘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砂率控制在4%以内。

根据钻孔地质应适当调整;在清孔和混凝土浇注时泥浆密度应适当稀释并控制在 1.1左右。

粘度18~22s,含砂率<4%。

泥浆制备完毕后,进行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不符合要求的重新调制。

具体可在泥浆中掺入碳酸钠(俗称碱粉或纯碱)、氢氧化钠或膨润土粉末,以提高泥浆性能指标。

⑷、泥浆池的设置及泥浆再生利用和处理:a、施工过程中每四个墩位设置泥浆净化、循环系统,泥浆池体积应满足2根桩基同时作业。

b、泥浆的循环系统由钻孔桩内泥浆先行进入附近待钻空孔内,然后由泥浆泵,循环系统各部分均采用泥浆胶管连接相通,并使用泥浆泵作为泥浆循环的动力。

c、主要渣土外运需及时协调装载机、运泥车,防止因渣土不能及时运走而影响桩基施工的进展。

d、泥浆池周围采用组合式围栏围设,并设防护标志,具体如图所示:经过几次使用后的泥浆技术指标会越来越差并最终不能继续使用,此时应将不能继续使用泥浆排进泥浆池中进行放置,使其浆液中的水分逐渐渗透和蒸发,当泥浆最后失水结块后用于可使用的地方或外运弃置、填埋等。

4、钻孔1、安装钻机安装钻机时底部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顶端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在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

2、钻进当钻机就位准确,泥浆制备合格后即开始钻进,钻进时每回次进尺控制在60cm左右,刚开始要放慢旋挖速度,并注意放斗要稳,提斗要慢,特别是在孔口5~8m段旋挖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而且必须保证每挖一斗的同时及时向孔内注浆,使孔内水头保持一定高度,以增加压力,保证护壁的质量。

操作人员随时观察钻杆是否垂直,并通过深度计数器控制钻孔深度。

当旋挖斗钻头顺时针旋进时,底板的切削板和筒体翻板的后边对齐。

钻屑进入筒体,装满一斗后,钻头逆时针旋转,底板由定位块定位并封死底部的开口,之后提升钻头到地面卸土。

开始钻进时采用低速钻进,主卷扬机钢丝绳承担不低于钻杆、钻具重量之和的20%,以保证孔位不产生偏差。

钻进护筒以下3米采用高速钻进。

3、检孔钻孔完成后,对孔深、孔径、倾斜度等进行检查。

孔深可采用专用测绳进行检测。

孔径及倾斜度用检孔器进行检测。

检孔器形似小型钢筋笼,外径为(设计桩径-0.03)m,长度宜为外径的4~6倍。

检孔器的制作采用粗钢筋,要求检孔器必须规则,具有一定的刚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同时减少周壁突出,防止在检孔过程中对孔壁造成破坏。

孔深检查完毕后,将检孔器放入孔内,在护筒顶放样十字线,通过吊绳进行检孔器对中。

检孔器对中后,必须位置固定且在检孔过程中不能变形,否则重新对中。

检孔器在孔内下落式,靠自重下沉,不得借助其他外力。

如果监控器在检孔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顺利下至孔底(检孔器系有测绳),则表明孔径能满足设计要求。

当检孔器在孔顶对中下落后,通过在护筒顶观测吊绳相对于放样中线偏移情况可计算成孔后的倾斜度如下图所示。

计算方法:i=E/H×100%由几何关系得:e0 /E=h/(h+H)E= e0×(h+H)/ h得:i= {e0×(h+H)/(H×h0)}×100%式中i—倾斜度e—护筒放样中心点至吊绳偏差值(m)h—吊点至护筒顶高度(m)H—检孔器下落深度(m)如果在孔径、孔垂直度、孔深检查合格后,再拆卸钻机进行清孔工作,否则重新进行扫孔。

4、清孔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进行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

清孔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泥浆相对密度、泥浆中含钻渣量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清孔后各项指标见后表(表1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

5、钢筋笼骨架的制作安装所有钢筋应具有出厂日期和质量证明书,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钢筋笼采用钢筋加工场集中制作,制作前先将主筋调直,清除钢筋表面油污和杂物等。

钢筋制作时,用卡板成型法控制钢筋笼直径和主筋间距,根据钢筋骨架设计长度的不同,采用整体或分节制作和安装。

对于较短的桩基,钢筋笼宜制作成整体,一次吊装就位。

对于孔深较大的桩基,钢筋笼需要现场接长的,钢筋笼分段长度不宜少于15米,以减少现场接长工作量。

现场接长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钢筋笼主筋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

桩基成孔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立即安放钢筋笼。

骨架的运输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运输骨架,都不得使骨架变形,当骨架长度在6m 以内时可用两部平板车直接运输。

当长度超过6米时,应在平板车上加托架。

如用钢管焊成一个或几个托架用翻斗车牵引,可运输各种长度的钢筋笼,或用炮架车采用翻斗车牵引或人工推,也可运输一般长度的钢筋笼。

在运输和起吊中,为保证钢筋笼不变形,钢筋笼加工时在钢筋笼内部每2m 设置三角形支撑,以提高钢筋笼的整体刚度,在入孔前拆除。

起吊时采用两点吊法,钢筋笼吊装入孔示意图见下图。

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

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孔口,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孔口临时支撑应满足强度要求。

将吊钩移到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承,将骨架徐徐下降,若遇阻力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严禁高起猛落、碰撞和强行下放。

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

将骨架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直线上进行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全部接头连接好后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骨架安装完毕。

桩基钢筋吊装入孔示意图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

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圈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护筒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筒5cm左右),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3、不断提升主吊钩,慢慢放松副吊钩,直到钢筋笼同地面垂直。

2、提升主吊钩,停止副吊钩,通过滑轮组的联动,使钢筋笼始终处于直线状态。

1、起吊时,同时提升主副吊点,将钢筋笼提起一定高度。

枕木上。

钢筋笼入孔后,按设计要求检查安放位置并作好记录。

符合要求后,钢筋笼上端可采取钢筋连接加长4根主筋的措施,延至孔口定位,防止钢筋笼因自重下落或灌注混凝土时往上窜动造成错位。

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毕,达到初凝后即可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见后表(表2 钻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

6、声测管的制作安装本桥桩基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法,声测管的埋设与保护决定了超声波检测法能否正常进行。

本桥采用外径为57mm,壁厚3mm的钢管作为声测管,接头采用丝扣螺旋连接,下端用钢板焊接封牢,声测管底标高比设计桩底标高高10cm,每根声测管长度为(桩长+0.2)m。

声测管自进入工地现场后起,在装卸、搬运、安装过程中,要避免使声测管管体扭曲、挤压变形。

声测管要存放在有遮雨设施的场地,避免管体生锈。

进场安装的声测管,首先要对管体进行检验,扭曲变形的声测管不允许进入安装程序。

声测管安装规程:a、底管安装:底管封口用D76*10 A3钢板焊接,要求满焊,特别注意电焊时避免焊渣落在声测管上,防止声测管漏水。

将底管用铁丝绑或用钢筋焊接到钢筋笼上,连接点竖向间距不超过2m,其中声测管底端应为桩底设计标高。

b、后续管安装:两根声测管接头处用丝扣、螺旋接头然后使用管钳拧紧牢固,防止漏水。

c、充分固定:为了确保安装牢固,用10#—16#铁丝30-50厘米/根,按8字形接头把管体固定在钢筋笼上或采用钢筋焊接管卡将声测管固定到钢筋笼上,连接点竖向间距不超过2m。

d、钢筋笼放入桩孔时应防止扭曲,管与管平行垂直,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声测管根数并等分桩圆周布置,声测管随钢筋笼分段安装。

声测管在安装时需注意:a、声测管安装完成后,管内需灌满清水,严禁灌浑浊水,以免沉淀物聚集在管底。

在灌注基桩浇注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声测管内的水位,如管内的水不满,则应补充灌满。

b、若声测管需割断,应采用切割机切断,并对管口进行打磨除刺,不得用电焊机烧断。

c、焊接钢筋时,应避免焊液流溅到声测管管体上或接头上。

d、声测管安装完毕后应加盖或加塞封闭,以免浇注混凝土时落入异物,堵塞孔道。

e、声测管顶部至护筒顶面的距离不宜太近,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料斗对声测管顶部造成破坏。

f、声测管安装要求顺直,以免影响桩基超声波检测。

7、砼灌注⑴、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砼采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30cm。

每节2~3m,配1~2节1~1.5m的短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