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课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沙漠中的典 型景物,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 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 漓尽致。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达边 塞后得知将领还在前线督战,这样结束 全诗是否显得突兀?
结尾二句写将官还在燕然前线, 可见战事之急,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 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 的爱国热情。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 但是诗歌却在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 味的余地。
文本研讨
• 1、这是一首
王维在诗歌上的 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 边塞、山水诗,无论律 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 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 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 轼说他:“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 是一首边塞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 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 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篇 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 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 边途中。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 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 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品味佳句: 大 漠 孤 烟 直
长河 落 日 圆
构图美:近长处河烽奔烟 流、—远—处空夕阳间、阔大大漠无边、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河沙水闪漫闪漫、—夕辉—橘鲜红明、优白美烟一缕、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途中经 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 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 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 圆的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逢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 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单车”,写
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 ,慰问。“边”指边塞。“属国”,典属国 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代使臣, 是王维自指。“居延”,城名,汉末设县, 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
学习目标
•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重温诗歌的赏析 方法鉴赏技巧。
• 2,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 的主要内容。
• 3,重点赏析诗歌的名句,结合诗人所处的 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体会诗歌的思想感的语言。
王维:
王维,字摩诘。唐 代著名诗人。”诗佛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 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 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 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 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萧关”,地名,在 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 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 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 。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 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 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 感慨赞叹敬仰
主旨
•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大漠、秋天为 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 实体,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 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爱国精神,同时也表 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抑郁、孤寂的思想 感情。
sài 五律
dān 使至塞上 yá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jì dū yān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 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 轻轻带过。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使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古诗中多用于 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的飞蓬进行自比,说 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正 是暗写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 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 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 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 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 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 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 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 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 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诗人在颈联中为
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 • 3、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总结、归纳,概括本诗的主旨
答案
• 边塞 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 孤寂、愤懑
诗中情境变化:
•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 苦闷激愤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