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

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带着家庭、社区中发现的环境问题来到课堂,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以达到对此问题的初步认识。

4、学生小组学习法:
以共同学习小组的方法来进行环保课程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