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研报告:加强政务服务建设,全力打造“阳光政务”新平台

调研报告:加强政务服务建设,全力打造“阳光政务”新平台

调研报告:加强政务服务建设,全力打造“阳光政务”新平台
按照《推进行政权、司法权和民生事项公开,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调研方案》的要求,政务中心精心组织,认真围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有关情况如下:
一、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察局的强力推动下,完成了中心场馆改扩建、行政审批方式“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可以说这些工作成果,既推动了政务服务工作,也为政务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标准建设的新市政务服务中心,为政务公开创造条件。

新中心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共进驻49个部门,设立192个办事窗口,51个首席代表办公室,窗口工作人员213名。

中心以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为基本定位,共设立行政审批服务、政务公开、政府投资项目跟进监督、电子监察、公共资源交易“五大功能平台”和基本建设、组织机构设立、经济综合“三个审批链条”。

同时,设立了导办服务台、自助服务一体机、电子显示屏、服务指南,为政务公开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二)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方式“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在新中心建设中,致力于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改革结合起来,以“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为核心,实现事项、权力和人员的集中到位。

共纳入许可审批事项448项,关联配套服务事项48项,集中办理的事项占全部事项的77.4%,加上分厅事项总计达到87.4%;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审批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和优化,优化
后实际办理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平均压缩57%;设立了专门的行政审批办公室,配齐配强了首席代表和窗口工作人员。

(三)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只要是不涉及国家秘密,主动向社会公开。

在政务公开内容上,新中心启动前,对进驻中心的448个行政审批事项和48个配套服务事项目录,面向社会进行公开。

通过不同形式对审批事项、法定依据、审批流程、申报材料、审批依据、承诺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进行公开,对审批过程中的受理部门、受理事项、申报日期、完成时间、办件状态进行公示;在政务公开形式上,利用新闻媒体、信息技术等渠道进行公开。

先后在XX日报、XX晚报等媒体上公开进驻事项、办事指南和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两次通过电视台“关注沟通”栏目,宣传介绍新中心功能、特点。

利用大厅设置的电子显示屏,公开、公示、公布办理事项和办事信息。

利用中心网站公开各进驻部门审批事项、办理情况,通报办件统计,提供办件查询服务。

制作服务指南,以书面形式进行政务公开。

结合“党员服务先锋岗”创建活动,公开亮出党员身份。

同时,采取设置意见箱、开通投诉电话等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强化监督保障,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行政权力和政务公开的监督制约,同步建设了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对行政审批进行实时监控、个性监察、全程留痕、可查可溯,保障了行政权力行使公开透明。

认真贯彻落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管理办法》,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二、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改进了工作作风,有效地推动了政
务服务工作。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务公开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政务公开的思想认识不足。

有少数窗口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思想意识淡薄,把政务公开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来对待,认为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

对政务公开工作存在顾虑,害怕公开的多了会使部门和个人失权失利,办事受约束。

(二)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公开的内容存在抽象多、具体少,静态多、动态少,更新慢、缺乏互动性,不能达到公开应有的效果。

如有的审批事项在调进或调出时,未及时向社会公开。

再如在政务公开中大多对办事结果的公开,事前、事中公开内容较少。

(三)政务公开的载体创新性不够。

缺少多样性、个性化,与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形式灵活多样的需求之间有差距。

(四)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

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对公开的监督进行了规定,但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造成对政务公开的监督乏力。

(五)政务公开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部门授权不充分、个别人员不到位、窗口人员不固定、业务不熟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政务公开工作。

三、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建议
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处在巩固、完善、提高阶段,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发展时期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课题。

此次调研,我们在全面总结、掌握基本情况、提出建议的同时,也考虑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