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探究专题真题训练--液体压强实验探究专题(教材中实验考察)14、(05泰州)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15、(06北京)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
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如图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
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老师指出小敏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
小敏认真思考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 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ˊ甲和hˊ乙表示,使hˊ甲与hˊ乙,比较则的一定是盐水。
请你将小敏的实验思路补充完整16、(06河北)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17、(08台州)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 ,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甲装置即可。
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人水中,你将观察到 。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哪个装置更适合,并说明理由 。
18、(07年四川省广安)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2)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19、(07沈阳)请你根据如下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写出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A. 现象: ; 结论: 。
B .现象: ; 结论: 。
20、(2007年哈尔滨)学校实践活动小组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逐渐浸人水中,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性实验考察)21、(06年南通市)小明和小华在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后用加长的饮料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在瓶的a 、b 处各扎一个小孔,观察其后发生的现象.(1)他们发现从小孔b 中射出水流的速度比小孔a 中的大,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过反复的试验,他们发现从小孔中射出水流的射程s (从小孔处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OA)跟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 和小孔到地面的高度H 这两个因素有关.为了研究水流的射 程s 与h 、H 之间的关系,他们将饮料瓶放置在水平桌面边缘,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他们得出了结论:小孔距水面的深度h 越大,水流的射程s 越大.你认为根据图示的现象能否得出上述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3)测量水流的射程s ,需用__________ (填测量工具).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帮助他们确定水流射程起点O 的位置,写出具体的方法。
(4)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小孔高度H 一定时,水流射程s 与____成正比.22、(06年上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把高为0.2m 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 、B 两种液体中(ρA <ρB ),并用力F 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 ,如图所示。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 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N、16.0N、18.0N和14.2N、16.4N、18.6N,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N、20.0N、20.0N 和22.0N、22.0N、22.0N,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乙同学的分析。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23、(07年上海)下图 (a) 、(b)为用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 图18(a) 、(b) 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用此装置还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24、(07南京)如图所示,一两端开口的塑料软管,用橡皮膜将下端开口扎紧(密封),将塑料软管竖直放置时,从上端开口处倒人一定量的水,可以发现橡皮膜向下凸起(图甲),此时若将软管下部某处按图乙所示适当弯曲(图中橡皮膜未画出),你认为橡皮膜凸起的程度与图甲相比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你判断的理由:25、(08南京)如图所示.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没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 (1) (2)26、(08湘潭)为了定性研究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特点,老师要学生准备了如下器材:透明塑料饮料瓶、剪刀、细线、几个大小不同的气球。
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论,小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在瓶盖上扎一小孔,然后用细线系住吹起的小气球,通过瓶盖上的小孔将气球拉入瓶内,将瓶倒置,用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再向瓶内注水,如图所示。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小明接下来应通过 调整气球在水中的深度,同时观察气球的 。
27、(08浙江省金华)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 在弹簧秤下挂一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l ×l0—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顿。
当圆柱体缓慢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 、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 ,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的压强p (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定量关系是 。
【讨论与交流】(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 帕。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3牛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 牛。
28、(07青岛)如图所示,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将液体看作一框苹果,再将其中一只苹果当作自己,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 到挤压越厉害。
根据这种感受,提出液体压强规律的对应假说是: 液体压强随__________增加而增大。
再进行实验。
上述过程中将苹果当作自己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法。
本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_→形成假说→实验检验。
参考答案:1、(1)受力面(海棉和木板表面)的形变程度;(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3)相等;(4)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2、压力大小、受力面积3、(1)形变的大小;(2)乙和丙;甲和乙;(3)压强。
(1)学生答出凹陷、深浅均可4、(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丁5、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 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6、(1)P =S F =S mg =S Vg ρ=SShgρ=ρg h 由上式知,猜想三正确 (2)①取一容器(如水槽)装适量细砂,将容器内的砂摇匀、铲平,轻轻地将圆柱体A 铁块放入砂中,静止后轻轻取出,测量砂陷入的深度h a (或不取出A ,测量A 露出砂面上的高度h a ′,则 h a =h -h a ′);②同理,依次测量B 、C 产生的砂洞深度h b 、h c ;③比较h a 、h b 、h c ,深度越深,对接触面的压强越大,可验证猜想的正确7、(V 型:角钢用于厂房的屋架;塔吊支架。
圆弧型:隧道顶部、桥洞、拱桥)(形状、长宽厚) 8、压力;H =F/S 凹;300;甲。
9、(1)实验原理:P =F/S 实验器材:排球、体重计、方格纸(或刻度尺和白纸) (2)实验过程:①使排球落在地面的方格纸(或白纸)上留下痕迹。
②把印有印痕的方格纸(或白纸)铺在体重计上,用力压排球,直到形变与印痕重合,得出压力的大小。
(让排球直接落在体重计上得出压力大小也可) ③利用方格纸(或白纸)计算出排球印痕的面积。
④利用公式P =F/S 计算出排球形变最大时对地面的压强。
(3)建议:①用少量水涂在排球上,使排球落在纸上后留下清晰印痕。
②测量压力时应缓慢压球,直到球的形变与印痕边缘重合。
③测量面积时,尽量选择格小的方格纸。
10、(1)1、正确、B(2)G 1(3)和纸板B (或A )大小相同(或大小为40cm ×10cm )调节两个木块的距离,将纸板D 弯成与B 拱起程度不同的拱形(或调节两木块的距离;或将纸板D 弯成与B 拱起程度不同的拱形等) 11、(1)大小(2)增大(3)大气压的存在(4)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12、.用笔尖和笔尾分别按到手指上,感觉到笔尖按下去更疼.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等13、(1)(压力一定)气球受力面积增大………………………………2分压强减小………………………………………………………1分(2)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大14、(1)大于 B (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或压强计金属盒(或“软管”)漏气;或U形管与软管连接不好(3)不可靠的金属盒(或“橡皮膜”)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或没有控制金属盒(或“橡皮膜”)在两种液体(或“在液体”)中的深度(或“深度相同”)15、相等、探头所处的深度、探头所处的位置较浅的16、(1)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或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17、橡皮膜向下凸出、橡皮膜向上凸出,乙装置更合适,甲装置现象不明显(“甲装置不能观察到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乙装置能观察到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乙装置现象明显”仅判断未答理由仅得1分)18、(1)密度(2)深度(3)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