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华南理工大学868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华南理工大学868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868华南理工大学201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详解(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经济学(含宏观、微观)适用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共 2 页一、名词解释(6 分*5=30 分)1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收入效应以及替代效应,所以写出其定义及性质即可。

【答案解析】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而收入效应则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所以写出其定义然后将二者进行比较即可。

【答案解析】答: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Q和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

假设一个厂商生产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xy Q ; ),(y x Q Q C 为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

那么,如果满足下述条件,我们就说存在范围经济:)0,(),0(),(x y y x Q C Q C Q Q C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引起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实现企业节约,增加利润;两种方式都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两者都是厂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①产生的原因不同。

规模经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批量扩大所导致,规模报酬递增是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②侧重点不同。

规模经济是侧重于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而范围经济侧重于生产产品的关联性,是从减小成本和减小风险两个角度出发而生产多种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③范围经济并不像规模经济那样与规模报酬有关。

规模经济把规模报酬概念作为一个特例而包括在其中,但范围经济没有隐含着任何一种具体形式的规模报酬。

3 占优策略与纳什均衡【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占优策略以及纳什均衡,所以写出其定义及特点即可。

【答案解析】答:占优策略指这样一种策略,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

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占优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

占优均衡若存在,只存在惟一均衡,而纳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

4 自然失业率与产出缺口【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自然失业率以及产出缺口,所以写出其定义及特点即可。

【答案解析】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产出缺口是指是指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此时产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5 费雪效应与货币数量方程【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费雪效应以及货币数量方程,所以写出费雪效应定义分类以及货币数量方程的表达式解释一下即可。

【答案解析】答:费雪效应反映的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费雪效应使名义利率高于实际利率,而且还要高到足以抵消预期的通货膨胀,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购买和持有各种金融资产;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费雪效应使两国名义利率之差等于它们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动。

它还体现了通货膨胀对汇率变化的作用,是购买力平价得以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

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人们预期一个国家的货币将贬值,那么为避免该国资本外逃,该国的名义利率必须高到足够抵消因贬值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有可能继续持有该国的金融资产。

货币数量方程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

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二、简答题(10 分*6=60 分)1 什么是市场失灵?竞争性市场失灵的场合及原因是什么?【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市场失灵,所以要先对市场失灵进行解释,然后再写出其失灵场合及原因。

【答案解析】答: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外部经济效果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四个方面。

①在垄断市场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分离,所以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

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

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

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

②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的机制失灵。

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私人企业而言,生产者必须能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它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

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

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

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

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

③外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

例如,大气污染、噪音以及私人绿化等。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强加于他人的成本;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括它收取的卖出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

但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

结果,外部经济效果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让交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

④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信息不对称导致效率损失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逆向选择问题。

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第二,败德行为。

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

第三,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2 简述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及扩大消费的途径。

【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消费需求,所以首先写出需求的定义,然后再阐述需求的决定因素及扩大消费的途径。

【答案解析】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因此,商品需求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相反,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时,会减少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劣等品的需求量。

例如,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则对汽车的需求会增加,对黑白电视机的需求会减少。

第二,互补品的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

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之下,墨水价格上涨,则不但会引起对墨水的需求的减少,同时也会造成墨水互补品的钢笔的需求减少。

第三,替代品的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对此特定商品的需求的增加。

例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对猪肉的需求量下降了,但间接地导致对其替代品——牛肉的消费需求增加了。

第四,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第五,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扩大消费的途径:①转变消费观念。

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崇尚节俭消费,强化积蓄留给子孙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有效的服务消费联系起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和民族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

③发展服务消费。

服务消费的推进,关键在于消费政策引导、公共消费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服务规范。

④制定消费政策。

消费政策对于扩大消费有很强的导向和推进作用,要研究哪些制度限制了消费,哪些政策可以推进消费。

3 比较垄断竞争市场特征与寡头市场特征的异同。

【考察知识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察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所以首先写出两个市场的定义及特点,然后再从不同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

【答案解析】答:垄断竞争,又称不完全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它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它有四个基本条件:第一,存在产品差别;第二,市场上有许多卖主和买主,他们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但不互相勾结控制市场价格;第三,买卖双方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即厂商规模较小,因而进出市场没有多大障碍;第四,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生产近似产品的厂商组成生产集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