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4.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重点及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二、知识准备
观察现象:通过金鱼缸的侧壁来观察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会看到什么现象?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请用用桌上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提示:先观察书上的小字,然后在透过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观察现象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活中总结规律: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_____,成的是、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胶片离镜头比较_____,成的是、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_____,成的是、的虚像。
请你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否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学习内容
实验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填在表格上方的横线上。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太阳光代替平行光源。
)
2.将实验器材按下图所示摆放。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并尽量的让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上?
思考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验证你的想法)实验过程:(注意:实验过程中应记录下列现象和数据:物距u、像距v、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和像的虚实)
2人一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为什么?
(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
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这个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是怎样判断的?观察像的大小、倒正,测出物距,并估测出像距。
请同学们按上述计划操作,并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归纳和总结: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我们得到如下规律:
1.u>f时成____像,u<f成_____像,______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的实像,u<2f时成的实像,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_____,像变______;物距增大时,像距_____,像变_____。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____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____侧。
5.实像是______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____________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还有那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下图
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图
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 cm
B.15 cm
C.20 cm
D.30cm
3.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
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后,回答问题:
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
思考:以上四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 (选填“甲”、“乙”、“丙”、“丁”)。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5.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六、课后延展
1.商家制作的泡有人参或海马的酒瓶为什么设计成较圆的凸形?
2.照相时,使用的长焦镜头有什么作用?
3.取两只老花镜片(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镜片看前面的物体(两个镜片前后放置),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做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