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生物组 2016.6.17二试题特点1 选择题评析: 基础知识要求扎实,能力考察要求高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如第1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第4题有关神经细胞内发生的生命活动,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要求高。

第2、3、5、6题对核心知识掌握及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2 非选择题评析:立足核心知识,突出能力考察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实证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

例如,第29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对ATP 结构、DNA复制的准确掌握,并据此获取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对推理能力要求高。

第30、31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并且对信息获取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第32遗传题,是一道开放度较高的题,以扎实的遗传基础知识为依据,突出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

选修任选题知识模块分布与去年一致,但是今年题型设计更强调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

总体分析,今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题型设计更突出能力考查,对考生能力要求高,考生可能会感觉到难度有所增加。

具体的试题分析:见附录三、学情分析1.这次试题的题型变化较大,以前学生丢一个空只丢1分或2分,今年的试卷三个空12分,所以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数。

2.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关的知识能记住,程度好一些的学生会用这些知识,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才掌握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今年的生物改变了原来背一背就能拿个六七十分的局面,而这一改变对那些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四、教学反思这一年的高三教学有很多的收获,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有很多的遗憾,现总结如下:(一)、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全面复习,狠抓落实高考中生物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较偏,所考的知识未必是重点或者说是人们认为不太重要的。

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做到夯实基础,全面复习,不管是课文还是旁栏思考题或是实验,都认真对待,引导学生认真理解。

(二)、复习中不搞题海战术通过做适量的精选的习题和考试狠抓落实,对错题不仅更正,还要学生做出书面分析,并建立纠错本。

(三)、教学中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我深信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向来钉是钉,铆是铆,从不“抹稀泥”。

遇到疑惑的问题总是保持一颗亢奋并渴求的心态,有时为了一个名词查阅大量的书籍、报刊或借助网络或求助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把问题搞定,并且抄写下来或打印出来留做资料。

有了这种心态,我喜欢学生向我提出问题,提出质量高的问题。

有时就是学生的某个问题或是想法,激励我不断地学习、积累,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或是使我对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四)、关于实验复习的做法实验题目高考必考,对于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实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通过对课本实验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

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五)、二轮复习注重思维导图的构建,建立知识网络,复习策略适时改变在二轮复习中,精心设计专题复习计划,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

同时针对主干知识创设微专题,提高复习效率;并且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复习策略。

如针对学生在细胞代谢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所以适时改变复习策略,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强化复习。

再如,对遗传定律这一难点内容,为了改变学生畏惧的心理,我们设计各种基础题型,由浅入深,增强了学生做遗传题的信心,又提高了能力,复习到最后,重点班的学生基本都能做遗传题,很多学生甚至都能拿到满分。

(六)、团结合作,加强学科间沟通在高三复习的后一阶段,就要进行理科综合训练,我们主动与物理、化学教师沟通,从题型训练,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

(七)、教学中的一些遗憾第一、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

现在想想我觉得最后应做几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第二、虽然平时复习还是有问题教学的痕迹,如选修三的复习,我们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系统复习这部分内容。

但是平时考试的题型过于固定化,没有让学生接触到过多的新题型,总是选择题,填空题,没有设计简答题的试题试卷,对学生最后考场的应变能力没有很好去训练。

这是教学中的一种遗憾。

第三、平时讲的太多,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的空间,另外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识记,对学生的能力的训练不足,反映在平时的考试试题上考查的都是那种对知识的记忆和对现有知识的运用,但是没有强调这些知识的根源,打个数学比方,就是只注重对公式的记忆和应用,而没有强调对此公式的推导,这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遗憾。

第四、一轮复习占用时间过长,不能按照计划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最后造成二轮复习延后,以致于最终三轮复习匆匆结尾,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八)、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问题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2.改变试题出题模式,注重学生应考能力的培养。

3.改变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附录: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2【答案】B,该题考点:细胞结构,具体是考查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成分、结构、功能以及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的区别。

试题难度不大,学生基本都能正确答出此题。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离子泵是一张具有2.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此题考点:物质跨膜方式。

本题是一个给材料的试题,离子泵是教材之外的内容,但是考查的依然是课本上的例子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的内容,本题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难。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本题考点:酶活力测定。

具体是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中等难度。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此题考点:神经传导与传递过程以及细胞代谢中ATP的产生消耗的部位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此题考点:生态系统,中等难度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A.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此题考点:遗传病、基因频率,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特点以及常染色体遗传病和伴性遗传病中基因频率的计算,较难。

32αβγ表示ATP或dATP分子。

用(、d和表示脱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来标记PDNAα~β~γα~β~γ)。

回答下列问题;PP或dA-PA-P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PP32P标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32αβγ”)位上。

(填“”或”“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3232则带DNA分子上,生物合成的原料,将P标记到新合成的(2)若用带有P标记的dATP作为DNA32γβα位上。

”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有”或P32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天链用在不含有P(个)并释放,则DNA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32原因是其中含有。

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αγ分子DNA分子中只有两个)为伴保留复制,形成的n(2)个DNA(3)DNA1【答案】(分子的一条链的一条链含有原来的DNA复制的相关计算,有一定DNA、DNA结构与复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ATP本题考点:难度。

乙两组,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培养较长一段时间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的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_______________. 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CO“___________(填光照强度下,(2)b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2O)浓度”。

浓度”或“2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T)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3(.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答案】光照强度CO浓度 2)(2(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2)此题考点:光合作用,变异,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和变异的综合分析,难度中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