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级《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2006级《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这样理解是对的。
9、血液循环包括哪两个部分?请用箭头图表示其具体路径。并通过此图说明如下几个问题:
箭头图在网页中无法正常显示,请参阅上课的笔记
(1)从哪里到哪里,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从哪里到哪里,血管内流的又是静脉血;血液在循环的哪些
部位可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
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到组织中的毛细血管,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从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到肺泡周围毛细血
和代谢废物则渗入血管,进而完成交换。) (2)左心的血液要流到右心必须经过什么循环的血管?反过来呢? 由于左心与右心不直接相通,所以左心的血液要流到右心必须经过体循环的血管,反过来,右心的血液要 流到左心必须经过肺循环的血管。 10、正常血量约为成年人体重的百分之几? 约为体重的 7%—8% 11、什么是血量的重新分配?有什么一般规律? 随生理状态的不同,人体通过调节不同组织器官中血管(主要是肌性动脉)的舒缩来实现血液在不同器官 组织中的流量和分布,称为血量的重新分配。其一般规律是:优先满足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组织器官和功 能活动旺盛的组织器官。 12、血细胞包括哪几种?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几种,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13、血红蛋白(Hb)的正常值是多少? 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14、什么是心动周期?心率越快,心动周期越短,对吗?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对的。 15、成年人的安静心率一般在什么范围?小孩的安静心率偏快还是偏慢? 成年人安静心率约为 60—100 次/min;小孩安静心率偏快,而且年龄越小就越偏快。 16、在比较两个不同的人的心泵功能时,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两个指标哪个更科学?每分输出量与心指 数这两个指标呢? 射血分数、心指数更科学。因为如果两个个体个头大小不一样,光比较绝对值(即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 量)是不能说明谁的心脏能力更强的。 17、运动对心输出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大,是这样吗? 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和每搏输出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心率达到 120 左右时,每搏输出量基 本已上升到极限,如果继续增加强度,只能依靠增加心率来满足对心输出量的要求了。如果心率太快,则 心脏用于舒张的时间会很短,此时流回心脏的血量就会不足,进而再搏出去的血量也会减少,所以心率太 快的话,心输出量反而会下降。 18、心率检测在运动实践中常被运用,一般通过什么方法来测出心率。测心率能反映什么? 心率常用听诊法和摸脉法来测得。心率能反映一个人的机能状态、训练水平、以及运动时的运动强度等。 19、血压分为哪两类?正常值是多少? 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成年人正常值是: 90—140/60—90mmHg。(注意此正常值与课本上的不同,以此为 准。) 20、通过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了解到心血管的什么信息? 收缩压代表了心脏射血的力量(即主要是心肌收缩的力量)和大血管的弹性。舒张压代表了中小血管的弹 性和通畅状态。 21、动力性运动与静力性运动时,血压一般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升高,且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舒张压变化不大。静力性运动时,收缩压和舒 张压都会升高,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实验课时讲的) 二、神经系统 22、神经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可把这些器官分为哪两部分?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这几种器官组成,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前两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或中枢部), 后者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或周围部) 23、神经元与神经细胞有什么异同吗?神经元的外形构造包括哪两部分?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没什么不同的。神经元的外形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4、轴突与树突有什么不同?
本文首发于淘宝皇冠排行榜(/),转载请注明出处
树突:数量多,短,分支多、作用是收集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入胞体,轴突:数量少(往往只有一个 ), 长,分支少、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25、请把下面的结构归类:神经核、神经节、神经、纤维束、白质、灰质
位于中枢部的是:神经核、纤维束、白质、灰质 位于周围部的是:神经节、神经 由胞体构成的是:神经核、神经节、灰质 由胞突构成的是:纤维束、神经、白质 起反射作用的是:神经核、神经节、灰质 起传导作用的是:纤维束、神经、白质 26、神经的末梢装置有哪几种? 有感受器和效应器两种 27、什么是突触?神经传导过程中经过突触时其传导形式有什么变化?更快还是变慢了?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进行信息传递的接触点。神经传导过程中经过突触时传导形式由电传导 变成化学传导、然后再变成电传导(即电传导→化学传导→电传导)。在突触部位的传导速度是变慢的。 28、反射弧包括哪几个环节?反射活动越复杂,经过的反射弧途径就越长,所以反射时就越长,对吗?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也称为感觉神经元 )、中枢(联络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效应 器五个环节。反射活动越复杂,经过的反射弧途径就越长,所以反射时就越长,这是对的。 29、脑分为哪几个部分?脊髓与骨髓是不是同一回事?各位于什么人体的什么地方? 脑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个部分,脑干又包括中脑、脑桥(也称为桥脑)和延髓(也称为延脑) 三部分。脊髓与骨髓是两个不同的结构,前者属于神经系统的一个器官、位于脊柱的椎管内,而后者是位 于骨这种器官内部的一种组织结构。 30、脑神经有多少对?脊神经有多少对?有些脊神经交织成丛,有哪几个神经丛?分别管理人体的大概范 围是哪里? 脑神经有 12 对。脊神经有 31 对。部分脊神经交织成丛,在人体内形成颈丛、臂丛、腰丛、骶丛这四个神 经丛。颈丛:分布和管理的范围主要是颈部、枕部、肩部;臂丛: 主要分布和管理的范围是上肢;腰丛: 分布和管理的范围主要是腰深部、大腿的前部和内侧;骶丛:主要分布和管理的范围是臀部、下肢的后部 和外侧。 三、内分泌系统 31、内分泌系统是一类由特殊的腺上皮组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器官和组织。 32、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都是人体的调节系统,神经调节由前者完成,后者完成体液调节。 33、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由血液将其转运到其作用的对应对象,如果对应的是器官称为靶器官、 对应的是组织称为靶组织、对应的是细胞称为靶细胞。 3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1)信使作用(或信息传递作用):激素是一种起信号作用的物质;(2)相对特异性:虽然随血液运到全 身,但只对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起作用;(3)高效性:激素的量很微少,但却引起对象发生较大的生理生 化反应。 四、身体素质及其训练 35、什么叫做身体素质?包括哪几种素质?其中哪种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及柔韧性等基本能力。包括力量、耐 力、速度、灵敏性及柔韧性等。其中力量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血管 和静脉
到静脉端
细小,壁极薄,通透性好
液与周围能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6、所谓动脉是指内部流的是含氧气浓度高的动脉血的血管。静脉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
静脉血。对吗?举例说明。
动脉指的是与心脏的心室相连的血管,静脉是指与心脏的心房相连的血管。并不是看它们内部流的血液的
性质。如主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但肺动脉内流的却是静脉血;上、下腔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但肺静脉
本文首发于淘宝皇冠排行榜(/),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6 级《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循环系统
1、心血管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在这几种器官中血液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什么?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组成,血管包括动脉血管(A)、静脉血管(V)和毛细血管(Capi)。血液流动方
向是心脏→A→Capi→V→心脏。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体内物质的转运(或运输)。
2、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其内部分为哪几个腔室?这些腔室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什么结构相连通?
心脏位于人体的胸腔中部偏左,两肺之间。其内部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个腔室。其中
右心房的入口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及冠状窦口( 冠状窦口可以不答)相通,出口与右心室相通;右心室入口
内流的却是动脉血。
7、毛细血管分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在分布上有哪些相同的与不同的? 毛细血管(Capi)全身各组织器官中都有。动脉血管(A)多数分布在身体的深部,静脉血管(V)分为深、
浅两种,深 V 多数与同名动脉伴行,浅 V 一般分布于皮下组织中。
8、所谓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一套首尾相连的密闭的管道内的周而复始的流动。这样理解对吗?
与右心房相通,出口与肺动脉相通;左心房的入口与肺静脉相通,出口与左心室相通;左心室的入口与左
心房相通,出口与主动脉相通。
3、心脏的什么部位有什么瓣膜?这些瓣膜的作用是什么?
右房、室交界处有右房室瓣(也称为三尖瓣 );右心室与肺动脉交接处有肺动脉瓣;左房、室交界处有左
房室瓣(也称为二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交接处有主动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
管,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只要是有毛细血管的部位(组织的毛细血管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就能实现物
质交换。(理解:在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处,血液带来的二氧化碳可逸出血管,肺泡中的氧气则渗入血管完
成气体交换。在组织的毛细血管处,血液带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逸出血管,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首发于淘宝皇冠排行榜(/),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首发于淘宝皇冠排行榜(/),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两句话都是不对的,因为都忽略了相对力量这个概念中涉及体重的问题。举例来说,甲有 100 公斤的体 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能举起 100 公斤的杠铃;乙体重为 60 公斤,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举起 80 公斤的杠铃。 甲的绝对力量是 100 公斤,乙的绝对力量是 80 公斤,甲大于乙;但甲的相对力量是 100 公斤力/100 公斤 体重=1 公斤力/公斤体重,乙的相对力量是 80 公斤力/60 公斤体重=1.33 公斤力/公斤体重,可见乙的相对 力量要大于甲的。 38、决定力量大小的五个生理学基础因素是哪些?这五个因素是怎样影响力量的?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生理横断面越大,肌力越大;(2)肌纤维类型:快肌力量较大;(3)神经调节 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单位的募集能力越强、对肌肉活动的协调能力越强,肌力越大;(4)在肌肉的 弹性范围内,其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肌力越大;(5)肌肉的温度:适当的升高肌肉温度可使肌肉工作的 粘滞阻力变小,使肌力增加。 39、力量素质训练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请举例论述。 (1)大负荷原则;(2)渐增阻力原则;(3)专门性原则;(4)合理顺序原则;(5)训练间隔原则。 论述过程请参阅课本 P106—107、以及课堂笔记内容。对每条原则应尽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说明以下三 点:一、这个原则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二、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三、具体训练时怎样执行? 40、力量训练要考虑到哪些要素? (1)练习时的负荷强度,(2)每套练习的组数,(3)每周的练习频度(4)运动量 41、目前常用的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有哪些?(生理学 P107—P108) 动力性力量练习:挺举杠铃、负重快跑、引体向上等;静力性力量练习:支撑、倒立、支持重物或体重等; 等动练习:等动练习器训练。 42、什么是 RM?要快速发展力量时,应选择 RM 是大些还是小?要发展肌肉耐力呢? RM 是指在进行规定负荷练习时一次连续完成的最大重复次数。要快速发展力量时,应选择 RM 小些(即负 荷大些),要发展肌肉耐力应选择 RM 大些(即负荷小些)。 43、速度素质的表现形式分为哪几种? 反应速度、运作速度、位移速度。 44、如何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关键在于哪几点?实际训练中如何运用?) 《生理学》P110—111 关键在于:(1)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如运用重复反应法与变换训练 法来提高反应时、用牵引跑、下坡跑来提高步频等。(2)发展磷酸原系统(即 ATP-CP 系统)供能的能力。 如运用 10s 内的大强度的重复训练。(3)提高肌肉力量、肌肉协调放松能力以及肢体的柔韧性的辅助性练 习。 45、什么是灵敏素质?灵敏素质训练的本质是什么? 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素质训练的本质是对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灵活性和各感 觉器官敏感性的训练。 46、什么是耐力素质?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运动中工作的能力,或者说是抗疲劳的能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 氧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处于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最大的不同是前 者主要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因供氧充足,所以能量充足,运动的持续时间可以较长,如 5000 米跑、马 拉松等;后者主要由乳酸能系统供能,因供氧不足,所以能量供应相对较少,运动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如 200 米跑、400 米跑、800 米跑之类。 47、影响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因素有哪些?在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个? 影响因素包括(1)肺功能,(2)血液(RBC)的载氧能力,(3)心脏的泵血功能,(4)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5)肌纤维类型,(6)神经调节能力(包括神经稳定性、对内脏的调节能力等),(7)能量供应能力(如 能源物质的贮量、酶的贮量与活性等)。第二问属于出题有误,请同学们删除这个问题。 48、影响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因素有哪些? (1)乳酸能系统的供能水平、(2)人体对乳酸的缓冲能力;(3)人体对乳酸的耐受能力;(4)肌糖原的 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