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2018·临川模拟) 《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

”《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

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A . 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B .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 . 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D .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2.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A . 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 . 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 .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 .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 (2分) (2020高一上·运城开学考)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 . 小篆B . 隶书C . 楷书D . 行书4. (2分) (2020·河北模拟)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时期地方王国经济发展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A . 汉代中央集权遭到威胁B . 西汉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C .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 . 地方政府恢复发展的主动性5. (2分) (2018高一上·惠来月考)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 丞相制与刺史制B . 郡县制与刺史制C . 皇帝制与封国制D . 皇帝制与郡县制6. (2分)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 . 秦朝的御史大夫B . 汉朝的刺史C . 唐朝的节度使D . 宋朝的枢密使7. (2分)(2020·西安模拟) 《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

这些举措()A . 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B .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 . 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 . 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8. (2分) (2018高三上·南宁模拟) 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是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名书于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

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 . 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B . 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C . 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D . 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9. (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 .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10. (2分)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1. (2分) (2020高三上·陕西月考)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

试想一下,兵马俑应该面朝A . 东方B . 南方C . 西方D . 北方12. (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

愿减轻的听便。

”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A . 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B . 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C . 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D . 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13. (2分)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艾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

”据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 .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B .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C .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D .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14. (2分)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A . 公民B . 贵族C . 君主D . 妇女15. (2分)(2019·哈尔滨模拟)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城邦大量职务以抽签的方式在公民中产生,但部分职务在任职期间的所有费用需自己负担,因此长期被城邦富裕阶层把持,这说明古代雅典()A . 财政困难制约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 公民难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C . 工商业发展加剧城邦的贫富分化D . 经济能力影响公民的参政程度16. (2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雅典人在苏格拉底死后,立即表现出了后悔,封闭了角力场和体育场,并处死了原告莫勒图斯。

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 雅典公民的议论有法律效力B . 雅典民主政治下无言论自由C . 直接民主易产生民意的普变D . 民主并不意味着结果的最优17. (2分)(2017·浙江模拟) 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

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A . 三权分立B . 中庸折中C . 君民共主D . 共和主义18. (2分) (2017高二下·肇庆期中)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 . 工业生产方式确定B . 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 . 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 . 君主制度的衰亡19. (2分)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A . 联邦制原则B . 民主原则C . 三权分立原则D . 自由平等原则20. (2分)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A . 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 .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 .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 . 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21.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下列有关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两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B . 法国总统比美国总统任期长C . 两国总统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D . 两国总统的权力都很大22. (2分) (2015高一上·延边期中) 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A . 总统控制议会B .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 . 总统的权利受议会限制D .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23. (2分) (2019高一上·深圳月考)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 . 派文臣做知州B . 设“三衙”,收精兵C .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 .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4. (2分)《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 . 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 . 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 . 这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D .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25. (2分) (2019高一上·安徽竞赛) 1804年《拿破仑法典》是依《法学阶梯》的体例制定的,1896年《德国民法典》是依《学说汇纂》的体例制定的,其不同的风格使得民法体系也区分为两个法律体系—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这说明罗马法()A . 内部出现了分裂缺乏系统化B . 导致大陆法系出现严重分歧C . 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D . 确立了法德两国的立法规范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25分)26. (10分)(2020·西安模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材料二:1870年2月,美国第15条宪法修正案在国会获批准。

废奴主义者威廉•格里森赞美它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行动,能与这个了不起的、静悄悄的、突然将四百万人从拍卖场转移到投票箱前的修正案相比。

”但共和党激进派亨利•亚当斯评论说,第15条宪法修正案“更突出的特点在于它过大于功”。

﹣﹣摘编自梅祖蓉《公民权与政治权利的伸张与妥协》(1)根据材料一,与1787年宪法相比,指出美国第15条宪法修正案的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得以通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15条宪法修正案的影响。

27. (15分) (2018高二下·南京期末)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

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

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

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

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

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