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美术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美术说课稿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培养审美的眼睛》。

(板书说课题目及自己的名字)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一、教学目标:(我的说课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我设定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

2)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

3)让同学们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部分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从而让学生们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三部分是我的…)首先导入新课: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对作品的价值判断等。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然后我会通过展示张萱的《捣练图》和米勒的《拾穗者》等相关作品,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

1、什么是美术鉴赏?(接下来就是本章节的第一个知识要点…)首先我会举例说明鉴赏并不神秘,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首先我会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让同学们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

2、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随后引出第二个教学重点…)我会根据艺术门类和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并提出两个相关问题:1、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

2、除此之外还发现生活中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是属于以上哪种艺术门类的。

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同学们主动思维的习惯。

3、美术鉴赏的意义(本章节的第三个教学内容是…)通过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我就会通过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和马蒂斯的《舞蹈》两幅代表作来说明美术鉴赏从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4、总结回顾:(最后是我对本章节的总结回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并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四、板书设计:一、什么是美术鉴赏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鉴赏的意义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老师!(擦黑板)。

XXX XX年XX月XX日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板书说课题目及自己的名字)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一,教学目标(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教育目标,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首先使学生理解美术语言的含义,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部分是……)教学重点:1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2 几种基本关系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教学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三教学过程(我说课的第三个部分是我的……)首先导入新课;我会请学生朗诵诗歌,跳小段舞或唱歌,通过提问由学生辨别是哪种语言,从而引出本堂课的研究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中主要包括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和美术语言整体,以及基本语言的关系三个知识要点)1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第一个知识要点是……)我会通过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让学生们一起朗读,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2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第二个知识要点是……主要有5个方面)(1)形体;我会展示中国画<韩熙载夜宴图>,壁画《朝元图》及油画《格尔尼卡》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让同学们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哪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共同做出总结。

(2)明暗:同样我会展示《蒙娜丽莎》向学生们提出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主要是通过什么艺术语言形式来表达的,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色彩;通过<静物,苹果和橘子>《呐喊》以及故宫的图片,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归类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4)空间:我会讲述,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多维的性质,随后我会展示《拾穗》《清明上河图》《寒江独钓图》并进行讲解,加深同学们印象。

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5)材质,肌理首先我会让同学感受一下课桌,书本,身上的衣服分别是什么材质的,她们分别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触摸,我会结合画家作品进行讲解和总结3 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我会采用对比的方法,从而知道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只有把美术语言和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创造法则,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才能表达出某种意义4 总结回顾通过今天的作品欣赏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只有了解艺术语言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只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表现审美理想四板书设计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三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老师(檫黑板)教学重点掌握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

难点: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审美取向。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2004希腊雅典奥运视频材料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教学1、学生讨论:①、希腊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的气候。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寻找并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讲授希腊的地理环境。

知识要点:①、三面环海,一面临山。

温和的气候条件。

为希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

②、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的保证。

课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学生展开讨论。

历史背景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史实、神话传说。

2、阐述自己的观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的历史实。

2、知识点:古希腊人: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善体育运动。

播放课件:展示有关的图片。

◆播放背景音乐。

三、感知作品1、学生观察分析代表作品:2、学生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造型特色。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理解雕塑的造型美、原始意义。

理想与现实结合。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2、形成对作品的感知。

◆知识要点:建筑与雕塑的融合;理想与写实的结合;美学观念:“和谐的理想美”。

◆展示图片:《三女神》、《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四、分析作品雕塑作品分析1、学生观察分析作品。

《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

2、学生分析讨论作品,比较雕塑作品间有何艺术特色。

3、学生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

分析古希腊人的审美取向。

4、掌握雕塑人神合一、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感悟作品的健美、庄重、和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等。

《拳击者像》:造型生动,赋予了内在人体的生命。

《掷铁饼者》:体育运动在艺术上的体现。

迅速变化的运动感。

《维纳斯》:感受自然与理想的优美与崇高。

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作品间进行比较。

知识点:①、古典时期是造型艺术全盛时期。

②、美术成就主要是:建筑、雕塑。

③、艺术风格特点:现实与理想化的结合。

纯真而高尚的人体美。

建筑与雕塑的融合。

展示图片:《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建筑作品分析学生分析作品,感受古希腊人对建筑的严格比例,追求庄重和谐统一的效果。

1、引导学生分析《帕特农神庙》知识点: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饱满挺拔。

展示作品:《帕特农神庙》五、体验作品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体验活动。

2、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体验作品。

体验要求:形式不限,重在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展示作品,播放背景音乐。

六、知识延伸学生认识身边的艺术,发现身边的美。

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作品。

理解身边雕塑的艺术美。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展示学生身边的雕塑作品。

3、播放课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伟大成就。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课的小结。

2、谈自己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整体感受。

教师总结:<四>、课外延伸:进一步搜寻希腊雕塑的资料,了解希腊雕塑的发展过程。

理解雕塑兴盛的原因。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学目标预设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学法选择: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㈠导入: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

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

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

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㈡结合课件讲授新课;1、佛教建筑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

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概述:基督教的概况;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

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

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