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独怆(chuàng)然而涕(dì)下 决眦(zì)入归鸟
B.齐鲁青未了(le) 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
C.会当凌(líng)绝顶 自缘(yán)身在最高层
D.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吟(yín)鞭东指即天涯
2.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榴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B.齐鲁青未了。
(不尽)
C.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D.拄杖无时夜叩门。
(没有时间)
4.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
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乡之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7.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是远望之景,以设问统领下文,诗人借齐鲁两地的美好山色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颔联中“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之态,突出了泰山山势绵延不尽的特点。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
“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本诗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8.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
C.《游山西村》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D.“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9.下列对诗句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因山峦重叠而无法流淌,流进了一个柳绿花红的村子。
)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泥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风格质朴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C.杜甫的《望岳》表达了一种登临绝顶的豪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D.《游山西村》是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佳作之一。
11.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贯穿全篇。
一、二句仰望泰山整体,中间四句仰望泰山周围,后二句把“望岳”转向“岳望”。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望中所见,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12.下列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贬官退居山乡时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情景。
B.颔联写了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其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对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迎神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