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课程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课程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课程实习报告实习内容:地形图绘测年级专业:_________ ___________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2011/9/6成绩评定记录表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或补充;(2)教师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成绩评定。

目录1 测量实习任务书 (X)2 控制导线测量 (X)2.1 控制导线设计说明…………………………………………2.2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2.3 水准测量……………………………………………………2.4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2.5 钢尺量距……………………………………………………3 地貌测量……………………………………………………………3.1地貌碎部点……………………………………………………3.2水准测量………………………………………………………3.3水平角测量……………………………………………………3.4视距量距………………………………………………………4 地物测量……………………………………………………………4.1 地物碎部……………………………………………………4.2水平角测量…………………………………………………4.3 钢尺量距……………………………………………………5 小组成员分工一览表………………………………………………6 地形图(铅笔图和硫酸纸图各一份,单独提交)7 测量原始数据记录(单独提交)1.测量实习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 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量距仪器、绘图仪器)的配合使用;掌握控制导线的布设、施测和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2. 根据测量相关规范及施测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控制导线的布置形式以及合理布设控制点(控制点个数不小于8个);3. 运用经纬仪测图法(topographic mapping with transit)测绘地物、地貌碎部特征点(碎部点个数不少于120个);4. 运用正确的符号、注记方法绘制地物,熟练运用等高线法描绘地貌的高低起伏状况。

根据国家有关测绘规范的要求,正确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5. 能运用测量的理论知识解决测量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二、实习计划与主要仪器1. 实验学时:一个月(约24~40学时)2. 主要设备:经纬仪及配套三脚架1套水准仪及配套三脚架1套图板及配套三脚架1套塔尺2把30m钢卷尺1把半圆仪1把测钎5支记录板1块记录表若干(网上下载打印)油性记号笔、木桩等若干(自备)三、测量内容10级各组详见附图黑框部分。

所有测绘场地均以待测区域的外围道路的外侧为测量、绘图边界。

四、主要测绘依据1)《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28-96);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5)教学课本。

五、实验工作成果1.地形图(铅笔稿图、硫酸纸墨线图各一份)1)符合国家测量、绘图有关规范的要求;2)比例尺采用1:500;3)基本等高距可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和规范要求选择,建议:1#区域h=0.2m,2#区域h=0.5m,3#区域h=0.2m,4#区域h=0.5m,5#区域h=0.2m;4)图纸实际图幅为50cm×50cm;按照要求预留图框和图标(图框右下脚绘制要求,见附表1)。

2.实习报告书(采用A4纸电脑打印,并按相关要求装订成册)(1)实习报告书封面见实习报告的相关要求。

(2)相关资料1)测量实习中组员的分工情况列表说明(工种主要为:控制导线――角度观测、距离丈量、高程测量;导线计算;碎部测量;数据记录、整理;绘图);2)测量工作(外业、内业)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表。

(3)测量成果(表格电脑打印,数据用黑色签字笔填写)1)控制导线设计说明:包括场地情况概述;控制导线布置形式和技术要求;控制点布设的依据和技术要求;及其它相关的设计说明;控制导线示意图;2)导线计算书:各控制点坐标、高程的详细计算过程;闭合差指标的检核与改正后的最终成果;控制导线路线图(标有坐标和高程);3)碎部特征点(地物)观测成果:主要碎部特征点(建筑物、构筑物外轮廓特征点、道路、管线等的特征点)的观测成果(极坐标)。

(4)测量记录(表格电脑打印,数据用黑色签字笔填写)1)实习报告模板和相关测量记录表格可从测量实验室网站(/cllab)下载;2)记录的数据及文字要求书写工整,清晰明了。

如发现原始数据误记、错记,不得抹掉或者使用涂改液涂改,应按要求用双实线删除错记的数据,然后在上方填写正确的数据;3)原始记录按两大部分归类。

第一部分为“控制导线测量数据记录”;第二部分为“碎部测量数据记录”。

六、工作进度要求(1)总体时间安排本次地形图测绘时间安排在7月6日~9月6日期间进行。

集中测量时间为7月7~20日,其余时间由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测时间。

(2)实验成果上交时间所有成果上交的截止时间:2011年9月6日下午4:00前交到测量实验室。

(3)分段时间安排1.准备阶段(7月6日):此阶段主要是理论方法的系统学习;测量仪器及其它工具的检验、准备工作;施测场地的实地勘察,布设导线点。

2.导线施测阶段(7月7~12日):主要内容为控制导线的内、外业测量工作,并在图纸上展绘导线点。

3.碎部施测阶段(7月13~7月20日):以导线点为测站进行地物、地貌特征点的测量,并在图纸上展绘相应的地形点。

4.成果整理阶段(7月21~9月6日):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绘制和修改地形图;整理和打印数据记录及成果计算书等相关资料文件,并将最终成果上交测量实验室。

2.控制导线测量2.1控制导线设计说明(1)测绘场地的基本情况概述这次地形图绘测的地点是科技楼北门区域,该场地形状特点较为宽广,基本呈现规则的矩形,植被主要以树木和草地绿化为主,草地绿化因场地自然地貌而形成坡地,主要的地物有环场地车行道(人行道)、石凳、草地绿化组成,车道有一条,人行道从车道分支出两条,延至草地绿化。

(2)依据的相关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的名称及具体要求主要依据有:1)《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28-96);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5)教学课本。

(3)控制导线布设的技术要求地形图的比例尺是采用1:500,基本等高距h=0.2m,图纸的实际图幅为50×50cm,并按照任务书的要求预留图框和图标;依据的坐标系名称是大地地理坐标系;测量等级为图根水准测量;距离往返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水准仪高差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在容许值±12n mm或±40L mm范围内;测内角时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值只差不得超过±40″。

(4)控制导线的布置形式及理由分析控制导线的布设形式为闭合导线测量,原因是待测地区的地物分布比较复杂,有一条环形车行道,草坡上也分布有很多人行道,有很多树,视线障碍较多,地形起伏较大,测区呈一个闭合的多边形,为一个面积较大的独立区域,因此选择用闭合导线测量。

(5)导线控制点布设数量、位置及理由分析导线控制点的数量有11个,均匀分布在测区边缘,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量视距,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由K4经K3出发,按逆时针方向分别经KZ1、KZ2直到KZ11回到K3再到K4,构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每个控制点平均间隔为30m,点的位置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6)控制导线选用的测量方法说明A、水准测量: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

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微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见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三角架架脚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B、角度测量: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器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

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记下读数。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记下读数。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否则重测。

C、距离测量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长度。

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1/3000,否则重测。

(7)控制导线平面示意图(8)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2.2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内角和理论值:∑β理=(n-2)*180°角度闭合差:ƒß =∑β测-∑β理对图根测距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为ƒß=±40″根号n,若ƒß≦ƒβ允,则将角度闭合差ƒß按“反号平均分配”的原则,计算各角改正数Vß:Vß=-ƒβ/n,然后将Vβ加至各观测角βi上,求出改正后的角值:^βi=βi+Vβ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角的计算公式为:α前=α后+^β左±180°α前=α后-^β右±180°3、坐标增量的计算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求出边长D ij的坐标方位角αij后,依下式计算其坐标增量△x ij,△y ij:△x ij=D ij cosαij△y ij=D ij sinαij闭合导线各边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均为零,即有∑△x理=0∑△y理=0设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为ƒx,ƒy,则有ƒx =∑△x测-∑△x理=∑△x测ƒy=∑△y测-∑△y理=∑△y测导线全长闭合差:ƒ=√ƒ²x+ƒ²yK=1/∑D/ƒ对图根测距导线,K允=1/4000,当K≦K允时,则将坐标增量闭合差ƒx,ƒy,按“反号与边长成比例分配”的原则,计算边长D ij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δ△x ij=-ƒx*D ij/∑Dδ△y ij=-ƒy*D ij/∑D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x ij=△x ij+δ△x ij△^y ij=△y ij+δ△y ij4、导线点的坐标推算设两相邻导线点为i,j,利用i点的坐标和调整后i→j点的坐标增量推算j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X j=x i+△x ijy j=y i+△y ij2.3 水准测量1、高差闭合差计算高差闭合差:ƒh=∑h高差闭合差容许值:ƒh容=40√L2、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和待定点高程的计算在闭合差为ƒh、路线总长为L的一条水准路线上,设某两点间的高差观测值为h i、路线长为L i,则其高差改正数V i的计算公式为:V i=-L i*ƒh/L改正后的高差为^h i=h i+V i2.4 测回法测水平角1、盘左瞄准目标点A,旋开水平读盘变换锁止螺旋,将水平度盘配置在0°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