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于分工协 作、各具功能的经济活动集聚体——功能区。
§2 组团布局与功能
功能分区的任务
确定全区域应划分的功能体系 确定各功能区适宜的位置和范围大小 确定各功能区内的经济活动布局方式和活动强度
功能分区的要求
在分区内部由于经济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一个
相对完整 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经济活动地 域子系统
人口环境容量
人口环境容量是指在某种环境条件下,能够维持人口 的最大数量。
经济活动环境容量
• 工业环境容量
• 农业环境容量 • 旅游环境容量
污染物环境容量 经济活动区域不造成环境污染而对污染的最大承纳能力。
§3 关系优与结构优化
关系优化 结构优化
关系优化
经济活动间空间关系
吸引关系 指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功能与结构上的依赖关系或者一种经济活 动的存在能吸引相关经济活动就近布局的关系。 排斥关系 指一类经济活动的布局会限制或影响其他相关经济活动的布局。
竞争关系
经济活动间为共同的原料、燃料和市场等,而在经济活动布局上 表现出的一种空间经济联系。
经济活动空间关系优化
• 水资源承载力 在一定条件下等同于区域或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可更新恢复的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 现状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需水的满足程度 可用所能承载的人口、经济、社会规模和经济增长限度来反映水 资源承载力 • 矿产资源承载力 指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在当时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和 社会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或其生产能力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用地平衡
用地平衡是指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平衡各种经济活 动用地选择,使整个区域各类经济活动的用地需求都得到 满足(物得其所),同时区内所有土地资源都能发挥它们 最佳效用(地尽其用),从而实现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综合 体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地发展。
用地平衡的任务
用地合理分配
确定区域内各业各类用地的数量、质量、空间布局和用地安排的 先后次序
加强有利联系 可以通过缩短经济活动间联系距离和时间,改善联系渠道,疏畅经 济活动间信息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 削弱不利联系 搬迁、拆除等方式可使不利经济活动之间的距离加大或不利联系的 中 断 ;建立隔离带也是削弱或中断不利联系的基本手段之一。
用地平衡的决策方法
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至少可以拟定三种不同的区域发展目标:经济 发展 速度型目标,环境保护型目标,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型目标
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约束条件的确定
• 区域面积限制
• 区域土地质量限制 • 基本农田保护率限制
• 生态约束
…….
用地平衡的决策方法
交通组团布局
建立综合运输网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形成综合运输能力 ,进而形成交通组团布局形态,首先表现为由干线、支线 、长途、短途相互衔接形成的网络结构,其次为各种规模 等级的交通枢纽。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在区域经济活动组团布局的基础上,从区
域的
动、经
整体角度来组织经济活动系统,即根据区域经济活
济活动系统之间的关系,将全区划分为一系列基
§1 用地选择与用地平衡
§2 组团布局与功能分区
§3 关系优化与结构优化
§1 用地原则与用地平衡
用地选择 用地平衡
用地选择
用地选择是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最基本方式
,它是指根据经济活动自身发展对区位条件的要求,结合 区位供给的各种条件进行匹配的过程。为经济活动安排用地的一个基本条件,即所 选区位条件必须是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包括适宜的位置 (场所)、适宜的资源供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分区之间也通过各种联系,而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
息流动, 进而形成更高级的地域经济活动系统
功能分区体系
以某类活动为主体的功能分区 如工业区与农业区,工业区内根据需要有可继续划分为工矿仓储 区,商服用区,旅游文化区等;农业区内相应可划分为种植业 区,林业区,畜牧业区等
生态功能分区
从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区域 功能分区,根据经济活动不同的生态关系,可以将区域划分为生 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等
综合功能分区 综合功能分区是多类相关活动的集聚体。如农业区与非农业区, 城区与郊区
区域环境容量 区域环境容量是指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或人类活动或 污染物等的承受能力。
区域资源承载力 • 土地资源承载力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及与此 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上,以土地利用不引起土地退化为前 提,土地的生产能力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
效益标准
取得最优的综合效益是经济活动开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外部经济性标准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 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 的非市场性影响。
用地选择的方法
经济活动区位条件需求分析 区位条件供给评价 经济活动与候选区位的匹配 候选方案的适宜性评价 候选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
用地平衡方案的排列组合
用地平衡方案的评价与确定
用地平衡的空间落实
§2 组团布局与功能分区
组团布局 功能分区
组团布局
组团布局是根据产业(部门)经济活动系统或区域经 济活动系统之间在生产、技术和经济上的协作与联系,将 各经济活动部门或企业,在各级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 原则与要求,实现有机的结合,进而形成合理的地域自 然—经济复合系统的过程。
公共资源合理利用 每个理性的人最优选择公共资源均是“不出资”,按照纳什均衡原 则(非合作博弈)利用公共资源,形成公共资源利用的矛盾,需 用地平衡来协调这种矛盾。
生态环境保护 从整体上,顾及区域环境容量,进行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 综合协调。
用地平衡的原则
综合效益的原则 兼顾公平的原则 发挥区域特色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组团布局的方式
工业企业组团布局 • 大型企业或厂商的集中布局
• 同类企业或厂商的邻近布局
• 关联经济活动的连片布局
组团布局的方式
商业组团布局 • 团组块状商业集聚 • 沿街条状商业集聚 • 分散多点商业组团
组团布局的方式
生活组团布局 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使得居住生活在此集聚,并 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组团布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