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菏泽市二〇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共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如图为“菏泽是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铁路和将要建设的机场图(一般公路没有绘出)”读图完成1﹣3题1.(1分)目前,菏泽市下列县中,依靠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外联系最为不便的是()A.东明B.曹县C.单县D.郓城考点:山东省.分析:山东省简称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济南.山东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解答:解:菏泽市现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被评为中国牡丹城,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读图可知,选项中的东明、曹县、郓城均有铁路经过,靠近高速公路对外联系便利,而单县距离铁路和高速公路较远,因此选项中依靠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外联系最为不便的是单县.故选:C.2.(1分)国庆长假期间,成武县某中学生计划去北京游览,你认为该中学生应该选择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①公路运输②铁路运输③航空运输④海洋运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络体系.解答:解:人们出行大多希望尽快到达,所以远距离出行多乘飞机或者乘火车,近距离多乘汽车.有时为了欣赏河流两岸的风景,也有专门乘旅游船的.山东省成武县某中学生计划去北京游览,可选择用公路运输到德州,然后沿京沪铁路线到达北京.故选:A.3.(1分)人们期盼已久的菏泽机场将于年内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竣工.下列有关机场建成后所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说法是()A.增加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B.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C.促进菏泽市经济的发展D.增强菏泽市区域的内外联系考点:山东省.分析:山东省简称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济南.山东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解答:解:机场对菏泽的意义深远,不但能提高区域优势,更有利于招商引如:菏泽机场项目建设可以提升菏泽的区域优势,改善菏泽的投资环境,并填补菏泽航空运输的空白.机场的建设能增强菏泽市区域的内外联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到菏投资兴业,促进菏泽市经济的发展.根据题意.故选:B.如图是5月12日江西九江和庐山风景区(距离九江19km)的天气预报.阅读该日天气预报,完成4﹣5题4.(1分)该日九江和庐山风景区的天气是()A.晴天B.阴天C.多云D.晴天转多云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解答:解:上图天气符号表示的是多云的天气符号,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1分)影响图中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人类活动C.纬度因素D.海陆位置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因素.解答:解:读图可知,九江位于鄱阳湖平原上,气温高;庐山海拔高,气温低,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根据题意.故选:A.读“北美洲地形分布图”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6﹣8题6.(1分)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美国的人口、居民和主要城市.分析:读图可得,①是旧金山,②是洛杉矶,③是休斯敦,④是华盛顿.解答:解:图中④是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东北部地区.故选:D.7.(1分)如图中A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大陆气候考点:北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分析: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面积2 400多万平方千米,在各大洲中列第3位.北美洲和亚洲一样,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是,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范围相对狭窄.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A位置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到达北美洲西部受到高大的落基山脉的阻挡,暖湿气流只能到达北美洲西部,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叙述正确.故选:B.8.(1分)图中A气候类型在太平洋沿岸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远离大西洋B.地处北温带C.受山地的阻挡D.北冰洋寒冷气流容易到达考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北美洲西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太平洋水汽不能深入内陆地区,因此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落基山脉西侧的狭长地带.解答:解: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北美洲西部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由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导致图中A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形成于西部沿海南北狭长地带.故选:C.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油.至此我国已经有四大能源进口通道,读图完成9﹣10题9.(1分)有关我国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途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B.该通道的油气主要来源于西欧地区C.沿途经过了交通要道直布罗陀海峡D.所经过甲海域的周边国家盛产稻米考点:海洋航运路线及主要海港.分析:2013年9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气.中缅油气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大大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了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我国海上油气主要来源于西亚地区,途经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经过印度洋和太平洋,故A错误.海上运输的油气主要来源于西亚地区,故B错误.沿途经过了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故C错误.所经过的甲海域周边国家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10.(1分)据海关总署公布,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我国所需原油的59.6%依赖进口,下列国家中向我国出口该能源的是()A.澳大利亚B.法国C.日本D.沙特阿拉伯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分析:(1)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石油产量通常占世界总产量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解答:解: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石油产量通常占世界总产量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根据题意.故选:D.1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条件的是()A.矿产资源丰富B.劳动力资源丰富C.国家给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D.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考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解答: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地处沿海,交通便利,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有许多的地区是侨乡,但因矿产等自然资源贫乏,所以着重发展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制造工业.故选:A.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狂,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12﹣13题.12.(1分)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C.“金色中国”﹣一茫茫戈璧,黄沙漫漫D.“黄色中国”一地势高耸,冰川广布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那么“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根据题意.故选:C.13.(1分)四块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A.“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B.“金色中国”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C.“银色中国”的内外交通不便﹣﹣河密布,著名的水乡D.“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坎儿井是主要的灌溉工程;那么“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窑洞;“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河密布,著名的水乡位于南方地区.根据题意.故选:C.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读以下两图,完成14﹣16题14.(1分)莫斯科位于()A.西欧平原上B.东欧平原上C.西西伯利亚平原上D.中西伯利亚高原上考点: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和城市.分析:俄罗斯幅员辽阔,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解答:解: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中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根据题意.故选:B.15.(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挥本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的优势,快速发展了本国经济.A.海上运输B.东西方文化影响C.人口稠密D.资源丰富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分析:(1)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解答: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根据题意.故选:A.16.(1分)小明同学认真研究了“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及“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图”从中获得一些信息,其中正确的有()①俄罗斯的工业区主要靠近矿产丰富的地区②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本州岛内部③日本領土所跨纬度较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④伏尔加河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分析:(1)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俄罗斯幅员辽阔,面积1709.8万千米2,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铅、锌、镍、钴、钾盐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3)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解答:解:读图可知,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区主要靠近矿产丰富的地区,故①正确;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经济发达,是世界上的强国,但是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因此对外依赖性较强,所以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故②不正确;日本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但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故③正确;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故④不正确.故选:B.2014年12月12日,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疏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条黄河,读图,完成17﹣18题.17.(1分)已建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径了两个省,两省的简称是()①晋②冀③鲁④豫.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分析:晋是山西省的简称,冀是河北省的简称,鲁是山东省的简称,豫是河南省的简称.解答:解:图中所示已建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径河南省和河北省,其简称依次是豫和冀.故选:D.18.(1分)该工程()A.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B.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C.缓和了华北地区的洪涝灾害D.消除了京津地区水污染问题考点: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答:解: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近几十年来,中国进行了多项跨流域调水工程.目前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中国最大规模的跨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以缓解当地的缺水问题.故选:B.如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如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作的记录卡片.读图,完成19﹣20题19.(1分)根据如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察编号”应为如图(a)中的()A.①B.②C.③D.④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解: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看出,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可知,①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②、④两地海拔在300﹣400米之间,③地海拔在500﹣600米之间,故A、C不符合题意;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因此考查河流受污染的情况,应该是②处,故D 不符合题意;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可知,图中②地位于山峰A的东南方,故B符合题意.故选:B.20.(1分)该班同学还使用“海拔高度测量仪”对甲、乙、丙、丁四个村庄的海拔进行了测量,验证了如图(a)中四个村庄的海拔高度,其中海拔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解: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看出,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可知,甲村海拔在400﹣500米之间,乙村海拔是400米,丙村海拔是300米,丁村海拔是600米.根据题意.故选:D.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二、本卷共4小题,共30分21.读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东北地区还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材料二:东北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1)图甲代表(山脉),该列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阶梯交界处.东北地区的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2)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中温带,农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熟.(3)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这里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4)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最大的资源优势是(答出具体的资源名称).考点: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分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解答:解:(1)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图中甲是大兴安岭,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之一.(2)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中温带,受活动积温影响,农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3)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饶的“北大仓”;这里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4)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重工业的优势条件是:工业开发早,基础好,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不足、污染严重等.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大兴安岭;三;平原;山地;(2)一;(3)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雨热同期;(4)煤、铁、石油资源丰富.22.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读“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海.从长江的流向可判断出我国地势的总体特点是.(2)列举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理由:(至少2个).(3)长江不同河段,水文特征迥异,其开发利用的重点也不同.下面甲、乙两图反应长江上游河段景观的是,并结合“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说出长江上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的重点.考点: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分析: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从长江的流向可判断出我国地势的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2)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流经省区最多的河流,所以为我国第一大河.(3)长江不同河段,水文特征迥异,其开发利用的重点也不同;甲、乙两图反应长江上游河段景观的是乙图,山高谷深,落差大;长江的上游落差非常大,水能资源丰富,所以上游要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势低平,适合航运.故答案为:(1)东;西高东低;(2)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流经省区最多;(3)乙图;长江的上游落差非常大,水能资源丰富,所以上游要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资23.读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