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
•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 • 一、计划的含义及重要性 • 班级计划包括班级情况分析、工作目 标、实施措施及重要的工作安排 • 二、计划的制定依据 • 1、园务工作计划 • 2、班级具体情况 • 3、教师及其他条件
• 三、计划的制定程序 • 研究——学习——讨论——撰写 • 四、计划的制定原则 • 目标性——整体性——差异性 • 五、计划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 • • • • • • • • •
• 第六章 幼儿园大班的管理 一、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 1、身体的发育 2、大脑的发育 3、动作的发展 (二)心理发展 1、语言的发展 2、抽象思维能力萌发 3、开始掌握学习的方法 4、情绪情感的发展 5、社会性发展
• 二、大班的班集体特征及其引导 • (一)大班班集体的特征 • 1、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2、集体感增强 • 3、责任感增强 • (二)大班班集体的引导 • 1、集体意识的发展和引导 • 2、责任行为的发展和引导 • 3、合作行为的发展及引导
• 至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隐性课程概 念 • 美国教育哲学家高尔登将其归纳为三个 视角: • 1、学生学习的结果:包括有意或无意 传递给学生的态度、价值、信仰、气质、 规范、社交技巧等。 • 2、学习环境:指学校的社会环境。 • 3、影响模式:指学生“无意”中正在 经受的、非计划的影响。从“影响”这 一角度对隐性课程进行定义也就是从动 态的过程来看待它。
导言 一个尴尬的教育话题 • 也许当今教学上最大的失败, 是仅在特定的时间教给学生特 定的东西。 • ——J.杜威 • 一种完整的教育,必须有陶冶 了的脑,陶冶了的手,和陶冶 了的心。 • ——王文俊
实例1:公交车上的不让座 实例2:谁让孩子学会了撒谎?
结论: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及行为 方式,即是杰克逊在《教室 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到的 “隐性课程”,儿童在其中 学 到的,往往是与成人的正式 期望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结
• 三、入学准备与班级组织 • (一)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差异 • 1、生活环境的变化 • 2、活动形式的变化 • 3、社会要求的提高 • 4、师生关系的变化 • 5、教学方法的变化 • (二)入学的意义 • 1、幼儿成长的客观需要 • 2、使儿童心理阶段顺利过渡
• (三)入学准备的内容 • 1、社会性适应 • 2、学习适应 • 3、其它学习适应 • (四)入学准备引导 • 1、培养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 2、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 3、安排好“坡度”,使生活制度和环境布 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 4、要有一个健壮的体格
•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 • 一、规则引导法 • 二、情感沟通法 • 三、互动指导法 • 四、榜样激励法 • 五、目标指引法 • (分别举例说明)
• 第三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原则 • 一、主体性原则 • 二、整体性原则 • 三、参与性原则 • 四、高效性原则
• 第四章
幼儿园小班的管理
• 第一节 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展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的成熟和 发展) 2、身体动作的发展(身高、体重和动作) 二、心理发展特点 1、认识的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几个方面)
• 第四节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 一、总结的主要内容: • 详见补充资料 • 二、班级工作评估的含义及意义 • 三、班级工作评估的原则及方法
• 第三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体系 • 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 一、班级生活管理: • 1、意义:
• • • • • • • • • • •
3、行为散漫,不会学习,生活不习惯 原因分析: ◆外部因素:环境变化、家庭、教师 ◆内部因素:幼儿自身特点 三、入园引导 1、入园前的家访 2、召开家长会 3、参观幼儿园 4、 合理安排好幼儿入园初的活动, 使幼儿真正感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真正喜欢幼儿园。
• ①保证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和平衡性。 • ②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保证教育 • 过程的有效性。 • 举例: “木桶效应”
• • • • • • •
③是幼儿园管理水平的反映,也是衡量 幼儿园保教工作成果的显性标准。 2、内容:详见教材P73~74 三、其它管理 1、班级交流活动 2、家庭教育管理 3、幼儿社区活动管理
• • • • • • • • • (一)内容 1、班级的生活制度:作息时间表 2、一日生活组织:活动安排及其时间分配 3、常规: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与规定 (二)特征 1、重复性 2、规律性 3、规范性 4、强制性 (一)生活制度的意义 (二)常规的意义
• 四、问题的浮现 • 1、教师是如何使幼儿适应班级制度化生活 的?幼儿是如何适应这种生活的? • 2、班级制度化生活潜在地教了些什么? • 3、班级制度化生活隐含着什么样的态度及 价值观? • 4、班级制度化生活具有哪些隐性文化特征 • 5、在制度化的前提下,班级生活的本来面 目是怎样的? • 6、班级制度化生活能启发我们哪些理论上 的反思?如何使班级制度化生活走向融洽? •
2、情感的发展(道德感中的同情心、 荣誉感) 3、社会性发展:语言、自我意识、 社 会行为与交往技能等(包括助人、 分享、合作、攻击性行为)
• • •
•
• •
•
• 第二节 小班入园管理 一、入园的意义 1、使幼儿得以接受正规机构教育 2、使幼儿得以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 了解自己的角色 3、使幼儿的社会性得以发展,促进他 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入园常见不适应现象 1、依恋亲人,不愿入园,情绪不稳, 哭泣不止 (举例) 2、任性专横,强占霸道
• Ex:见补充材料
• 第三节 幼儿园班级工作组织与实施 • 一、基本要求 • 1、教师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 职责分明 (主要包括保育员、主班及配班教师具体 见P-41) • 2、对幼儿进行编组 • 3、合理规划幼儿活动的空间(见图片) • 4、合理安排好幼儿在园的时间 •
• 5、班级物品的安排 • 二、组织形式:见教材P-52表格
• 四、大班的常规管理(见教材)
• 第二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环节
•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 班级管理的含义——班级教师通过组织、 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 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 • 班级管理的环节:制定计划——组织实 施——检查与计划调整——总结与评估, 呈螺旋式循环上升链。
• “宝宝你看,多漂亮的小画笔啊,老师也给你 留着,下次你来幼儿园的时候,让它陪你画画, 好吗?”
• • • • • • •
•
• 第三节 小班常规管理 一、常规管理的意义 1、 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 2、 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班级集体生活 的要求 二、制定小班管理目标 1、确定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健康和动作能力 ②语言和认知能力 ③品德和社会能力 2、教师自我管理目标
①教师要更新自我观念 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③要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④注重家园联系 ⑤注重个别教育 3、计划的制定 主要包括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 周工作计划和一日工作计划四种,详见教 材P124~129。
三、小班生活常规的管理 1、管理的原则 2、管理的内容 3、管理的方法 四、小班的教育常规管理 1、 教学活动的管理 2、游戏活动的管理 3、环境的管理 4、 家园活动的管理 5、对其他活动的管理
• 三、中班生活常规管理 • (一)生活常规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 1、清洁卫生习惯 • 2、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 • 3、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穿脱能力 • 4、来园、离园的常规要求 • (二)生活常规管理的常用方法 • 1、榜样示范法 2、行为练习法 • 3、及时补强法 4、图示图表法
• 四、中班教育常规管理 • (一)教育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 1、集体教育活动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 2、游戏活动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 3、其它教育活动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 (二)教育常规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 1、教育活动与教育常规的渗透 • 2、制定中班幼儿行为规则 • 3、建立幼儿教育常规评估体系 • 4、教育常规与生活常规相结合
• ①满足幼儿在园生活的物质需要,提供良 • 好生长的物质环境,培养其良好的生活 • 习惯和态度。 • ②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具有积极 • 的生活态度,为其今后参与社会竞争打 • 基础。
• • • •
③它是顺利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 2、内容:详见教材P65~71 二、班级教育管理: 1、意义:
•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的视角
• 一、传统教育方法的困境 • 量的研究——倡导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研究 教育事实,基于客观、科学的思路来考察教育, 试图寻找事实间的因果关系(客观规律),并对 可量化的事实建立可资评价的指标体系。 • 如果学术不关心人,不关心人的日常生活,不关 心生活中真实的问题,这样的学术有几分真实? 有几分真诚?如果在研究中,看不到研究者的语 言与思想,看不到研究者的情感与灵魂,看不到 研究者的体验与风格,这样的研究之于研究者, 很难说不是一种“阉割”。
• 二、研究者目光的转向 • 质的研究——在自然情境中,使用实地体验、 开放性访谈、参与性和半参与性观察、个案调 查、文件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长期的、 深入细致的研究。
• 质的研究,重要的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是针对现象再现现象本身的质。因此质的研 究能够了解复杂事物深层次的特征,了解事物 表面上未能表现出的内涵,即事物的质,因而 对隐性课程的研究需要借鉴质的研究方法。 • 三、抉择:多维视角 • 1、文献法 2、问卷法 • 3、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
• 老师给你留着
• “来,先挑一张自己喜欢的小床!” • “你叫什么名字?” • “这里有这么多的玩具,你喜欢什么呀?” • “小车子是幼儿园的,不能骑回家,这样吧, 老师给你留着,下次你来幼儿园的时候玩!”
• “小鸭子的家在幼儿园里,你带它走,小鸭子 会伤心的,老师给你留着,下次你来幼儿园的 时候,再让小鸭子陪你玩,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