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第三章主要项目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 1 第四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要求 8 第五章安全预防措施 16 第六章主要资源需用计划 18 第七章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0 第八章施工质量记录的管理 21第一章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1-872、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9-20073、化工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HG233-874、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有关资料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述本工程为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3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炭化单元Ⅱ炭化炉砌筑工程,共有24座炭化炉,分布在煤塔的两侧。
每座炉有12个炭化室。
炭化室长3644mm、宽度为544mm,炭化室高度为6400mm,位置在煤塔两侧。
第三章主要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一、主要项目施工顺序(砌筑顺序)砌筑前施工准备、场地清理→基础验收→防线及标杆→排焦箱→炭化室→炉顶。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施工准备(1)炭化炉所需耐火材料,应符合设计和现行规范要求,必须有出场合格证及检测报告(2)装卸必须轻拿轻放,防止损坏。
(3)保管耐火砖仓库,场地平整坚硬,并保持干燥,砖库四周应设排水沟。
(4)耐火砖砌筑前,必须根据予砌情况,按公差分类并进行必要的加工,按分差分堆分垛堆放,应做明显标示,按施工顺序放置。
(5)所有工机具在现场配备齐全,水源、电源、气源接至现场,并满足施工需要,现场砖库至炭化炉的运输及提升装置必须齐备。
(6)炭化炉大棚在施工前安装完毕,只有基础平台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砌筑炉体,(7)工程技术交底自检记录,安全交底必须在砌筑前下达,施工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齐全。
2、施工技术要求主要质量指标如下:(1)灰缝误差: +2mm,-1mm;(2)平直度误差:3mm;(3)炭化室宽度和长度误差:±2mm;(4)两个炭化室中心线误差:±3mm;(5)炉组中心线至炉两端距离误差:±5mm;(6)燃烧室宽度误差:±5mm;(7)砌体顶面标高误差:±2mm;(8)耐火砖灰浆饱和度:≥95%;(9)红砖灰浆饱和度:≥85%;三、砌筑准备1、炭化炉砌筑准备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筑炉的工期、质量,所以必须认真做好此工作。
选砖:砌筑施工前,应按照炭化炉砌筑和生产的特点对砖的外形缺陷和线尺寸进行检查,依据耐火砖检验的国家标准GB10326-2001《定型耐火制品尺寸、外观及断面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检查后的砖应分别编号,分类堆放,防止混料,以做为砌筑时搭配施工和加工砖的依据。
2、炭化炉重要而复杂的部位必须在施工前进行预砌筑,其目的:(1)检查耐火砖的外形是否能满足砌筑质量要求,以便提供耐火砖的加工依据和各种不同的公差的耐火砖相互搭配使用的依据。
(2)审查设计图纸及耐火砖的制作是否有问题。
(3)使施工操作人员了解炉体结构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熟悉操作方法、施工工具盒材料的使用情况。
(4) 检查耐火水泥浆的砌筑性能。
(5) 试验新技术和新的操作方法。
3、预砌筑应有专人负责,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部门的代表参加,在带顶的场地与正式砌筑相同的方法进行。
在预砌筑的过程中,应写出详细记录。
其中主要包括:(1) 泥浆的工作性能;(2) 耐火砖的外形公差情况,对砌筑质量的影响;(3) 统计相关的砖缝、耐火砖及实体轮廓等尺寸,决定加工砖的砖号和数量;(4) 砌体结构缺陷:统计工具、标板、标杆的使用情况等;预砌筑的部位和数量详细砌筑规程,宜在正式砌筑前一个月结束。
四、材料保管炭化炉砖库全部由钢架管维护,扣件连接,四周设置排水沟,以做到防雨、防潮。
耐火材料应分类按施工顺序挂牌堆放,粘土砖可堆放在露天场地,但应有临时设防护设施。
底部设排水沟道。
在炭化炉一端,设置一个搅拌站。
搅拌站工作棚的搭设应与砖库相同,内设搅拌机、灰池并堆放火泥。
在搅拌机一侧,设加工场地,放置切磨砖机,用于加工砖。
加工好的砖应分类堆放以备砌筑使用。
选砖和预砌在砖库棚内进行。
1、炉体砌筑前应具备的条件(1) 各种砌筑材料必须到齐并附有材料出场合格证及复检单。
(2) 选砖和预砌完毕,提出砖加工方案。
(3)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以前道工序办好交接。
(4) 炭化炉基础平台的位置、标高经检查验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 炉体纵中心线、炉端炭化室中心线、正面线已检查并固定好。
(6) 泥浆的加水量、稠度和粘结时间已予确定。
五、炭化炉主体砌筑1、泥浆搅拌(1) 砌筑炭化炉应采用成品火泥,试验确定配合比,经有关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
(2) 砌筑灰浆必须搅拌均匀,由结块的火泥在搅拌前用2mm的筛子过筛。
(3) 已经调好的泥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任意加水和其他外加剂。
(4) 有水玻璃及水泥的泥浆,在施工使用前在一小时内调制,泥浆结块后禁止使用。
(5) 耐火泥浆在使用时,应经常搅动。
(6) 机械、工具盛放不同泥浆时,不得混用。
2、材料运输(1) 上砖时,设有专人指挥,按上砖小票及砖飞布置,把砖运到指定位置,运输中要有很好的防护措施。
(2) 砖上炉后,应整齐、平稳、合理的堆放在保护板上,严禁直接摆放在砖墙上,以防损坏砌体。
(3) 堆放好的砖经专人验收后,把尚缺的砖号、数量填写在上砖小票上,以备白天找零补差。
(4) 严禁穿有铁钉的皮鞋的作业人员上炉作业。
(5) 白天上灰补砖,设专人统一指挥,合理安排先后顺序,穿插进行以免影响正常砌筑。
(6) 运输程序耐火砖:堆砖场地——操作台——指定摆放位置灰浆:泥浆——灰池——大灰槽——砌筑灰槽3、中心线、标高的测设与检查(1) 砌砖开始前,应在水平标板上,刻划炭化室中心线及各墙的宽度线,在垂直标杆上,刻划各砖层的标高线。
各线的精确度应达到±1mm。
(2) 垂直标杆每隔一个炭化室安设一个,垂直标杆与两侧水平标板共二层,第一层在基础平台水平面上,第二层在炉顶框架上。
(3) 标板与标杆的接应严密牢固,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校正。
(4) 划线定位应使用精密的经纬仪、水准仪,校正过的钢卷尺和准备好的标杆进行。
并在砌筑过程中经常检查。
(5) 砌筑过程中下列部位应编制标高平面图。
基础平台上表面;燃烧室底;燃烧室顶;炉顶表面层;(6) 标高平面图上测量点的布置:沿炭化炉中心线在炉头处各一点,纵中心线上每炭化室各取一点,共计16点组成。
各点应注明与设计标高的差值。
4、砌砖的一般规定(1) 为避免基础受力不均匀,炭化炉应均衡向上砌筑,其相邻墙的高度差不得超过0.8m,全炉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不得超过1.5m。
(2) 砌筑炉体各部位的第一层以前,应根据设计所规定的砖号、砖数和砖的位置进行干排验缝。
(3) 砌筑应先砌筑炉头,后砌炉墙,悬挂准线进行。
(4) 炭化炉砌筑必须在±5℃的温度以上方可施工。
(5) 不得在砌体的砍凿砖,砖的加工面不宜朝向工作面和膨胀缝面。
(6) 砌筑时,应清扫砖的接触面,停滞时间较长时,可用水稍加温润后在进行砌筑。
砌筑必须留茬时,应做成阶梯形斜面茬。
(7) 所有外露的砖缝,应密实并勾缝,各部位隐蔽砖缝的填缝及勾缝应逐层进行。
当天的缝当天勾完,勾完的砖缝表面要光滑、严密。
(8) 构成膨胀缝的砌体表面应平直,除填充物外不应有其他杂物,6mm 以下的胀缝填充皱纹马粪纸。
6mm以上的胀缝填充发泡苯乙烯泡沫板,填充物应预先加工好(或按照设计要求)。
(9) 两膨胀缝之间的滑动缝应按规定的宽度预先加工好,铺设时,应把整个滑动面及下层有膨胀缝全部盖上。
(10) 露在炉体正面的膨胀缝应用石棉绳填紧,填充深度应达到15mm左右。
(11) 砌筑时,只准用木锤(或胶锤)校正刚砌筑好的砖层,如有其它问题,必须经有关单位研究,酌情处理。
第四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要求本工程质量检验分A、B、C三级检验,实行质量责任制,贯彻“谁施工谁负责”质量原则,严格执行“三检一评”和“三工序”管理方法。
即:自检、工序交接检、专检、质量评定、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实行共检制,对A级质量控制点,经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一、质量保证体系1、全面执行化建公司的质量方针,建立质保体系,确保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
2、施工前,下达技术交底自检记录,每个小组指定一人负责本组质量检查验收,填写自检记录,经甲乙双方认可后,方可继续砌筑,认真实施砌炉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3、加强质量跟踪检查力度,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4、各种灰浆配比和使用部位,必须按设计要求严加控制,不得混用,泥浆不得任意加水。
5、砌砖、上砖应防止碰撞炉头,每天施工前应按照正面中心线仔细检查炉头是否移位。
6、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实测实量。
7、质量检验标准与检查方法(1)、GB50309-2007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检查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Ⅰ、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自检记录,隐蔽记录。
Ⅱ、所有砖缝必须泥浆饱满严密。
Ⅲ、砖缝厚度、标高、垂直度、平整度等误差范围均执行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干馏炉砌砖规程。
二、质量保证措施本工程施工前,对各个班组都要进行严格的技术交底,使各班组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公司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控制程序及质量手册进行质量管理,并严格执行现行国家相关操作规程、规范及质量检验标准要求,加强施工过程及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确保分部分项工程合格,单位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1、施工组织保证措施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各管理部门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组织、计划及监督管理。
2、管理体系保证(1)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项目质安科及工程技术科负责本工程的质量创优、规划、布置、检查、落实和监督指导工作。
(2)从思想上提高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切实按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技术程序组织施工,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责任,始终围绕质量创优目标进行施工工序和施工环节进行检验和控制。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3、管理制度保证(1)质检员随时对各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严把工序质量关,及时做好施工隐蔽验收等各种资料。
(2)项目部质量工程师随时深入各施工队及班组进行质量检查、监控、指导,同时将收到的各种质量资料进行汇总,随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
(3)严格做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进场试验及抽检工作,杜绝不合格品投入工程中使用。
(4)施工过程及中间验收中,坚持工程质量“一票否决权”,坚持执行施工班组自检,工序之间的交接检以及工地项目专职质检员专检的质量“三检制”,凡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和组织验收签证,下道工序不得进行施工,并自觉接受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