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与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汇编

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与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汇编

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与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汇编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一、用电事故:电流对人体的损伤主要是电热所致的灼伤和强烈的肌肉痉挛,影响到呼吸中枢及心脏,引起呼吸抑制或心跳骤停。

严重电击伤可致残,直接危及生命。

1、应急要点(1)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开关断开电源时,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拔电线,切勿用手触及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物件搬动触电者。

(2)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模一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3)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应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并及时拔打120电话呼叫救护车送医院,途中绝对不能停止施救。

2、专家提示(1)电力部门事故应急抢修电话号码为95598(全国统一)。

(2)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分别是0.7米、1.0米、1.5米、3米、5米。

(3)如果发生电器着火,一时无法扑灭时,应迅速拔打119电话报警。

(4)禁止在电线杆拉线上拴家畜、系绳子、晾衣物等。

(5)切勿用湿手拔、插电源插头,不要用湿布擦拭带电的灯头、开关、插座等。

(6)不得私拉乱接电源。

二、燃气或液化石油气钢瓶泄漏事故:发生泄漏时,可导致中毒,甚至引发火灾爆炸。

1、应急要点:一旦发生泄漏或着火,应迅速关闭气阀,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话、室内电器开关。

如气瓶泄漏无法制止,应立即将气瓶移至室外通风良好且无明火的安全地方,离开泄漏房间及时拔打供气单位维修电话或110、119报警。

2、专家提示(1)使用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制造的合格炉灶及附件。

(2)用信誉好、服务好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提供的气瓶和气体。

(3)燃气使用过程中绝对不能离人。

三、饮用水污染事故1、应急要点(1)当饮用水被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情况,并告知物业部门和周围邻居停止使用。

(2)用干净容器留取3至5升水作为样本,提供给卫生防疫部门。

(3)不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应密切关注其身体有无不适,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专家提示(1)接到政府管理部门有关水污染问题被解决的正式通知后,才能恢复使用饮用水。

(2)不要自行改装自来水管道。

(3)饮水机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四、火灾事故(一)公寓火灾:校园火灾一般是由于师生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由于学校人口集中,后果严重。

1、应急要点(1)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压灭。

电视机或电脑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以防显示屏爆炸伤人。

(2)逃生时不要留恋室内财物,如已脱离室内火场,千万不要为财物而返回室内。

(3)逃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2、专家提示(1)不要随意乱扔烟蒂,应把烟蒂掐灭在烟缸内。

不要在酒后、疲劳时或临睡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2)外出时、临睡前要熄灭室内外的火种、关闭煤气、液化气的阀门。

(3)不要私拉乱接电线、不要在公寓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和明火,使用家用电热器具时,人不能离开,也不要用灯泡取暖烘烤衣物。

五、侵害事故(一)街头抢夺、抢劫:抢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是指用暴力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两抢案件具有发案多、频率高、侵害面广的特点,社会危害较大。

1、应急要点(1)在人员聚集地区遭到抢劫,被害人应大声呼救,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尽快报警。

(2)在僻静地方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应放弃财物,保全人身;待处于安全状态时,尽快报警。

(3)尽量记住歹徒人数、体貌特证、口音、所持凶器、逃跑车辆车牌号及逃跑方向等情况,同时尽量留住现场证人。

2、专家提示(1)到银行存取大额款项时应尽量有人陪同,最好以汇款方式代替提取大量现金;输入密码时,应防止他人窥探;不要随手扔掉填写有误的存、取款单;离开银行时,应警惕是否有可疑人员尾随。

(2)不随意暴露钱财及贵重物品。

(3)上街时,请将手提包、移动电话、金项链等贵重物品牢固掌握在自已手(身)上,使作案者难以轻易抢走。

(4)打电话或在一个地方等人应尽量保证背后的安全,要注意自已前后的车辆及行人的动态变化。

六、入室盗窃与抢劫:入室盗窃、抢劫同街头盗窃、抢劫相比具有隐蔽性,危害性更大,甚至造成生命安全威胁。

1、应急要点(1)夜间遭遇入室盗窃,要呼叫同学互救,或拔打110报警,切不可一时冲动单打独斗,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2)公寓无人时遭遇盗窃,发现后应立即报警,不要翻动现场。

(3)遭遇入室抢劫,受害人应放弃财物,以确保人身安全。

2、专家提示(1)同学之间要互相照应,当遇到陌生人在住所附近徘徊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必要时进行监视、盘查或拔打110报警。

(2)要妥善保管好自已的财物。

(3)要认真辩别上门推销员、维修工、家政服务员等身份,不要让陌生人进屋。

(4)钥匙要随身携带,不要乱仍乱放,以免给犯罪分子创造取得钥匙的机会;丢失钥匙要及时更换门锁。

(5)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所有私人信息,不要在公众场所夸大、炫耀财富。

七、公共场所突发险情(一)公共场所险情: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如商场、体育场馆、影剧院、网吧等,一旦发生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1、应急要点(1)发生拥挤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保持镇静,在相对安全的地点短暂停留。

(2)注意收听广播,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尽快从就近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切勿逆着人流行进或抄近路。

(3)在人群中不小心跌倒时,应立即收缩身体,紧抱着头,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2、专家提示(1)进入公众场所时,要提前观察好安全通道、应急出口的位置。

(2)去参加大型集会,要经常穿平底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易摔倒。

(3)人群拥挤时,要用双手抱住胸口,以免内脏被挤压而受伤,能靠边走最好靠边,以便减少人群压力。

(二)游乐设施事故:游乐设施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运行、承载游客游乐的载体,一般为机械、电气、液压等系统的组合体。

游乐设施产生故障时会造成游客恐慌、受困以及其他危险事故。

常见故障有:突然停机、机械断裂、高空坠落。

1、应急要点(1)在游玩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感到难以承受时应及时大声提醒工作人员停机。

(2)出现非正常情况时,千万不要混乱和自已解除安全装置,听从工作人员指挥,等待救援。

(3)出现意外伤亡等紧急情况时,切忌恐慌、起哄、拥挤,应及时组织人员疏散、撤离。

2、专家提示:认真阅读《游客须知》,听从工作人员讲解,掌握游玩要点。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人员不要游玩与自已身体不适应的项目。

八、气象和洪水灾害(一)台风和龙卷风: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龙卷风是从积雨云中伸下的猛烈旋转的漏斗状云柱。

专家提示(1)做好防风准备,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2)把门窗、围板、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3)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人员,应到避风场所避风,切勿外出;危险地带人员应撤离。

(4)切断室外危险电源。

(5)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6)当风力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多避一时。

(二)雷电:雷雨天气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如果放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应急要点(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3)在室外时,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在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寻找低洼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

(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6)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一、现场处置的基本程序(一)组织人员救治病人(二)了解事件情况(三)确定污染种类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四)开展现场调查工作1、污染源调查——根据水系排查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特征污染物)寻找污染源——对事发地周围环境初步调查2、环境监测——请水利部门提供水流、库容、流量等水文资料——根据毒污量、流速、断面积,计算污染范围(污染带长度、峰值)——确定监测点位:污染源下游、水源地附近、对照监测点等3、生物性指标检测——病人、正常人血、尿——微生物、可疑治病菌——急性毒性试验——水源、饮食、农作物、土壤、鱼类等4、做好照相、摄像、录音、监督文书等取证准备5、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调查分析结论——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健康危害特点——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污染处置方案——对污染范围内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二、几种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一)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1、基本处置原则——确认污染物危害与毒性——确定饮用水源取水基本情况——确定地下水源情况——立即通知——监测与扩散规律分析2、处置措施——削减、阻隔、稀释——启动自来水应急工程和备用水源——召开现场处置工作会议,部署有关工作——成立专家组——污染源调查组——环境监测专家组——供水工程专家组——渔业生态调查组——信息发布组——召开专家组会议,制定工作方案(二)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1、处置原则(1)划定紧急隔离带:由交警部门对道路进行戒严,在未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性状、危害程度时,严禁半幅通车;(2)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通过向当事人询问、查看运载记录、利用应急监测设备等方法迅速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危害程度、扩散方式。

(3)迅速查明敏感目标:迅速查明事故点的周围敏感目标,包括:1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区(村庄)、公共场所、河流、水库、水源、交通要道等。

以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次生污染,并为群众转移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应急监测:制定应急布点方案,通过应急监测数据,确定污染范围;(5)群众转移: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量、扩散方式、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群众转移工作;(6)生态修复根据污染事故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生态修复方案。

2、处置措施(1)气态污染物修筑围堰后,由消防部门在消防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洗消药剂,在下风向喷水雾洗消,消防水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2)液态污染物修筑围堰,防止进入水体和下水管道,利用消防泡沫覆盖或就近取用黄土覆盖,收集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防爆泵进行倒罐处理。

(3)固态污染物易爆品:水浸湿后,用不产生火花的木质工具小心扫起,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