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秋季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教学设计

(2016年秋季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教学设计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掌握老子及其主张、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孔子及其学说。

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老子及其主张
分析:
1.老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二)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孔子生平
2.思想主张
3.文化成就
4.教育成就
(三)孔子及其学说
分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的影响
小结:
1.本课内容
2.列举战国时期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主张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保护自然资源。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