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自主作业设计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作业设计A层作业:一、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学校的教学楼大约高30()。
2、课桌的大约高60()。
3、黄瓜的长大约是20()。
4、小明的身高是132(),也可以说是1()32()。
二、填空:(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1米=()厘米400厘米=()米三、看图填一填:铅笔长()厘米纸条长()厘米B层作业:四、实践活动:1、先估测家中地面砖的长与宽(或边长),再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先估测家中的客厅的长与宽(或边长),再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五、智慧树。
1、有两条各长40厘米的纸条,粘贴在一起后长66厘米,粘贴在一起的部分长()厘米。
2、一只青蛙掉到井里,井深8米,它白天爬上3米,夜里滑下2米,它爬到井口要用()天。
设计思路: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这次我们设计的这一单元是“认识厘米和米”,它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要孩子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的,因此本次作业设计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几点: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注重检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运用工具,画出具体长度的线段的能力。
即作业设计中的第一、二、三题。
在第一题的第4题中还帮助学生领会不同长度单位间的转换。
在第三题中,第二幅图没有按照常规测量的方法进行,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直尺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间隔是1厘米,从而进行正确判断。
二、遵循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作业中设计中的第四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和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并运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其实寻找不同测量长度距离的尺子并不困难,但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用的直尺、三角尺或米尺转换到生活中用的卷尺,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或者说“数感”的转变,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将生活和数学能联系起来的思维习惯。
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
让学生尽情的参与活动,去探求知识。
同时第五题的智慧树也是一种对课外的延伸、拓展。
我想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发展他们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A类:2、《认识线段》作业设计A层作业:一、哪些是线段?在括号里画“√”。
()()()()二、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考查知识点:线段的特点;能力要求: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点)B层作业:1、按要求填一填。
下面的长方形由()条线段组成,量出它的长和宽。
长()厘米宽()厘米2、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考查知识点:会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线段和画线段;能力要求:绘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评价标准:1、依据层次化评价:根据我们班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我将本节课的作业划分成三类:第一类学生(优等生)的作业为A+B全部完成;第二类学生(中等生)的作业为A+B(1)完成;第三类学生(学困生)的作业为A完成。
本次作业仍按1 00分制,使得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100分。
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一,必将得分不一。
2、依据书写规范、作业正确程度等方面,进行评星模式,分别评定为3颗、2颗、1颗。
3、学生能够自我评定:在改错中发现问题,指正问题,从而达到自我纠错的目的。
这类学生给予“你真棒!”的表扬。
总之,多样的评价标准既尊重了孩子的差异,又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1、依据评价标准1和评价标准2反馈出来的信息:100分制的得分和星星的数量的多少,从而得出孩子是否完成本次作业。
95分以上居多;3颗星的数量最多,2颗星的较少,1颗星的稀少。
2、教师巡视指导评价:“你真棒”的多少,能够更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更加有利于辅导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合理性分析:本次作业依据课标,根据新授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编排了基础、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A类作业体现了本次作业的目标1——线段是直的和数线段,第三类学生完成为100%,即本节课的目标1达成;B类作业体现本次作业的目标2和3,第二类学生完成情况为98%以上,目标2中的会正确测量线段学习达成;第一类学生完成95%以上,目标2和3基本达成。
补救或改进措施:1、指导学困生的做题方法,可以举例演示。
2、先分析,尤其是文字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分析并理解数学信息的能力。
3、课上多锻炼孩子们的读题习惯。
4、尽量展示错误易错,大多数人能接受。
设计说明:根据新课程标准,以把多少孩子成功的带到目的为中心,巧妙的结合本节的学习目标,灵活的作业设计,多种的批改作业的方法,更能及时地,真实的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成果达到最优化,促进一线老师的成长,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的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3、确定长度单位作业设计:A层作业:一、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课桌长60()小鸟的脚印长1()篮球场长28()说说你是怎样确定括号里的长度单位的。
二、你能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描述这些物体吗?B层作业:三、小明的日记: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40厘米长的毛巾洗脸。
吃完早饭,背上35米长的书包,到离家500厘米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厘米的王老师。
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说说小明的日记有哪些长度单位不合适,快帮小明找出来,改一改。
评价标准1、根据已经建立的长度单位表象,能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准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对比,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
3、学生通过比较、推测,判断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单位,说出判断的依据。
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1、作业1的设计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实物进行判断,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
2、作业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作业3的设计是用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可以印题卡发给学生练习,对本节课进行整体反馈。
4、学生针对灵活多样的练习素材,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多感官参与练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丰富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预测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为95%,但说出判断依据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课堂祝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不断引导。
对于一些学困生,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降低标准,尽量让他们对实物进行测量。
补救或改进措施如果学生判断单位有难度,可以让学生用测量工具对身边的实物进行实际测量(如:量一量课本、练习本、课桌、教室、身高等等)。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不进位)》作业设计:A层作业:★列竖式计算:42+4= 59+40= 25+34= 35+53= 31+12=请你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B层作业:★★我会判断下面的计算正确吗?5 2 4 9 16 2 3+4 6 + 3 2 +2 +3 91 8 7 1 3 6 5 2我会解决问题小明和姐姐一起逛超市买了些学习用品,用去的钱在40——80元,姐姐买了本字典(21元)请你猜一猜小明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蜡笔铅笔盒钢笔15元12元50元23元我会说45元32元23元31元50元4元用100元钱买下面的玩具,最多能够买几件?如果买两件价钱最贵的东西应该是哪两件?要用多少钱?A层作业:一、口算题。
60-32=36-7=26+14=23-7=29-13=43+19=29-8=17-8=11-2=37+4=2+24=53-8=23-7=32+9=48-9=二、列竖式计算:69+21=70-25=18+23=42-24=三、在里填上“>”“<”或“=”72—8 65 36+6 35 45—3 46 53+13 7034+53 80 68—30 90—70 57+8 65 B层作业: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16 +()>32 98 —()<48 36 —()= 98—2614 +()>32 52 —()<48 35 —()= 98—26五、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 一台电话105元,一台风扇65元,一个电子手表25元,花200元够买吗?()A. 不够B.不多不少,刚刚够C.够买,而且还有剩钱2. 下面的结果刚好是260的是()+500 ; +2250 +100;3. 164=()+63A层作业:一、看图笔算()—()=()()-()=()()-()=()二、看图提问题并解答B层作业:三、我来判一判7 4 改正: 8 5 改正:-5 2 -42 2 () 4 5 ()四、解决问题1、妈妈摘了38个苹果,小红摘了16个苹果,妈妈比小红多摘了多少个苹果?(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4、《减法(退位减)》作业设计:A层作业;B层作业:5、《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作业设计:A层作业:1、认真计算看我的69+21= 70-25= 18+23=42-24= 54+13= 90-69=2、轻松选择我能行(1)小新有30本故事书,连环画比故事书多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①30+7=37(本)②30-7=23(本)(2)二(1)班有女生26名,男生比女生少4名,男生有多少名?()①26+4=30(名)②26-4=22(名)(3)篮子里有27个苹果,19个梨,苹果比梨多几个?()①27+19=46(个)②27-19=8(个)B层作业:1、认真计算看我的: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
2、数学思考我喜欢:小玉攒了多少钱?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作业设计:A层作业:1.口算题45-20+8= 24+5-9= 67+20-5=36-30-6= 91-7-70= 47+5+10=2.计算下面的竖式。
3.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4.山坡上有36只山羊,跑来了27只,跑来又跑走了15只。
现在山坡上有多少只山羊?5.商店有97张白纸,上午卖了15张,下午卖了25张,还有多少张?B层作业:6.竖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