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XP入门说课稿
说课人:朱忠华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Windows XP入门。
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进入本次说课的第一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该教材是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编写的,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特色。
本节课是选自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主要阐述了静态工作点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这一节用1个课时进行教学,教学开机进入windows、认识windows的桌面和鼠标的基本操作,退出windows。
教学时可结合时间和日期以及显示属性对话框的设置方法,音量的调节等内容。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多数职高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抽象思维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但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感兴趣。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的好奇心强,抽向思维能力较弱的心理特点,调动他
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接着进入本次说课的第二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概念,掌握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并学会调节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值静态工作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本专业课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三、教学要点
在本节课中,重点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静态工作点的概念和设置工作点对放大器工作的重要意义,而后者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这个知识点不那么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利用实验展示和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近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的第三个环节,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宗旨,这节课可综合应用驱动法、点拨法、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电子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边动手边思考,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中总结归纳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法
强调探究与合作学习,努力改变职高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让学生明确学习电子基础知识不是简单模仿、死记硬背,而是猜谜寻根、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师生配合教与学是充满情趣的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过程是有趣的,知识是有用的。
以实例观察、实验操作、师生互动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达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例,学会观察和分析;通过动手动脑,提高推理和探究能力。
(有了好的教法和学法,那么如何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呢,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最主要的环节)
五、教学过程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电工电子学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实例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使用课前准备好的自制静态工作点可调功放与MP3播放器播放一段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不断调节电位器,使音乐声发生变化,播放完毕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听到的音乐声是否在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可以避免?从而引出课题: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讲授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内容的特点按不同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
第一个知识点)1)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在这部分概念的讲解中,我会利用直观电路图方式让学生理解消化概念)首先通过一个基本放大电路图的展示,帮助学生复习基本放大电路是交流量与直流量并存的。
然后将图中电路的交流量去掉,请学生再次观察电路,这时给出静态的概念,既:电路中没有输入信号,只有直流电源单独作用下的直流工作状态称为静态。
理解了静态的概念,静态工作点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个知识点)
2)静态工作点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点我将利用直观演示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
首先请学生观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静态工作点可调基本放大电路板挂出,使用信号源向放大电路输入一个正弦信号,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示波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先将电位器调成底部失真,向学生提问:造成底部失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才可以避免底部失真?然后调节电位
器直到顶部失真,再次让学生分析思考此现象,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和思考,学生自然会掌握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同时也掌握了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课堂小结
总结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本节课堂总结中,一是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二是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所得到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能及时纠错,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充分理解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2)做课本习题。
5.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按照“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原则,我的板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二、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三、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四、实例讲解
五、作业
(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最后一个环节)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有同学对静态工作点的意义较难于理解,教学中可以多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让学生亲自去完成实验,这样会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实际操作,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